
湔氐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实施方案.doc
14页四川省“国培计划2011”农村骨干教师西华师大小语培训班学员专题讲座材料什邡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轻负课堂”实验试点学校湔氐小学实验实施方案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一、组织机构领导小组 组长 吴朝华组员 刘运芬 张素芳 杨 萍 陈太其 杨 军实验小组 语文 张素芳 刘运芬 青洪玉 杨丽华 宣茂修数学 杨 萍 权红梅 刘冬梅 刘 娟 严志芬顾问专家组刘祖国 市教育局副局长 主管教学工作胡传禄 市教科所副所长 分管小学教学杨 涛 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 小学语文教研员 邹琳琼 市教科所 小学数学教研员二、基本理念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和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3、构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三、实施原则: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四、实验目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五、实施策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校长徐开波任组长, 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2、组建由省市级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学校课堂实验小组,负责制订学科实验实施方案,并组织学科实验实施工作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照《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借鉴优秀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构建新课堂6、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7、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8、从学校实际出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六、实验学科; 语文 数学七、实验阶段安排实施阶段阶段时间阶段内容调查分析形成方案2013年2月——2013年6月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形成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具体实施构建模式2013年9月——2015年6月深化实施学科的轻负高效课堂工作,实验构建学科教学模式验证效益总结成果2015年6月——2015年8月总结提炼轻负高效课堂实验成果,上报市教育局八、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设计 1、探索实验“三阶段八步骤”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这种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学生自主学习;(5)检测自学效果;(6)教师精讲点拨;(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2、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用而用 3、教学过程设计:(1)自主学习---预习环节:预习的主要任务:①确立学习目标 ②明确重难点 ③初步达成学习目标预习的主要形式:①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②教师指导点拨预习的主要方法:A、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B、向学生提示预习内容,提供导学案;C、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D、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E、发挥小组、对子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F、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
G、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H、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2)交流讨论---展示环节:展示的主要任务:①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目标,③共享学习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生板演、讲解展示的主要方法:①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②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③展示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④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3)巩固训练---反馈环节:反馈的主要任务:①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②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③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④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反馈的主要形式:①课堂练习,②试卷测试,③答疑,④互学互教反馈的主要方法:①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②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③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九、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项目评价内容得分教学目标(15)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不但注意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还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既重视预定目标的落实,更要重视生成目标的实现 教学内容(15)准确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并能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拓展,注意知识的联系,体现学科思想与方法。
教学方法(30)教学设计合理,结构严谨,方法有创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意识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师生交往(20)学生有较多自主学习与活动时间,大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善于沟通,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 教学效果(20)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得到落实,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习能力提高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具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学习兴趣 教学简评 总分等级 什邡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轻负课堂”实验试点学校----湔氐小学2013年6月附一 语文学科“以读为主,自主导学” 课堂教学五步法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包括“情趣导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练习运用—拓展延伸“五个步骤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一、模式流程示意:教 师:倾听——引导——点拨——启发——归纳 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教学环节: 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美读成诵 掌握学法 延读创新 拓展运用学 生:听—— 说—— 读—— 写—— 思 二、模式运用说明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A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参与本节课学习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为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打下情感基础 B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初读时,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自由地读,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初步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一直读到正确、流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精读课文的切入点 C精读体验 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