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研究-光明论坛·温故:德不孤必有邻.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3844642
  • 上传时间:2021-10-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0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学研究-光明论坛温故德不孤,必有邻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和北大师生座谈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列举“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文化强调“德不孤,必有邻”2015年5月23日,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再次说道:“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篇,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这句名言应该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对德性修养的肯定孔子的社会治理理想就是通过道德治理来达到的,立德是国之本,施行仁德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希望通过君子的道德示范作用,来教化民众。

      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通过对道德坚守,修炼,实现仁这个最高理想,做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对于这个理想,孔子是坚信不疑的,道德作为本体构成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作为德性修养的最高标准,为此而努力,社会就成为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对人的道德的提升充满信心,对君子所代表的道德楷模寄予希望,所以说,“德不孤”其次,对道德感召力的坚信君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行动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德性必然会感染人德乃人心所固有,有德之人必然令人尊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周围的人“见其德者,固愈加亲近,闻其风者,亦翕然信从,就似居处之有邻家一般,有不招而自来者矣故人君修德于上,则万姓归心,四夷向化,而天下为一家德不孤,必有邻”表现出孔子的自信,这是一种对道德感召力的坚信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修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德不孤,必有邻就是告诉我们立德之重要,对道德理想的影响要充满信心德不孤,必有邻本是孔子对个人立德的价值和作用的说明但将这一思想由个体立德扩展到国家关系上,提出“以德为邻”,这一由内向外的扩展,赋予了这一古老格言新的寓意这一思想和西方以建立在个人主义为基础上的国际关系理论有着重大区别,这个思想我们可以从在国际儒联召开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大会上的讲话看得更为清楚,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所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就是他的“以德为邻”思想的进一步扩展,这些思想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寓意,从而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今天的生命力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