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5页10.木兰诗 知识和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养成在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1、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的主旨,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1、深入挖掘文章的人物内涵2、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3、当堂背诵课文教材分析:《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第一课时一 预习导学:1.解决生字词。
可汗 鞍鞯 辔头 机抒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2.疏通文意,准确翻译的重点词惟、愿、市、旦、但、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3、理清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 讴歌英雄二、合作探究:1、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从修辞、表达内容、抒发情感等角度来谈)2、深入品读课文,赏析人物,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女儿性情 英雄气概 )3、准确流利的背诵全诗三、巩固提升(1)文学知识填空《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C.唧唧(jī) 朔气(shuò) 燕山(yān)D.胡骑(qí) 金柝(tuò) 赏赐(cì)3、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讲了 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1、举例古今中外的巾帼英雄,并将其人与事迹简明扼要的讲出来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2、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扩写诗中某一环节比如: 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比如想象木兰和 家人团聚场面等等,字数300字左右五、教后记: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分小组翻译课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小组展示小组展示过程中,学生、老师认真倾听、学习、补充、质疑、强调、拓展二、合作探究:1、课文段落安排详略得当,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②能使文章简洁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互文)——(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2)、假设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参考答案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三、巩固提升1.填空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2.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3.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四、拓展延伸: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五、教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