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2).doc
9页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省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也在扩大,如何缩小差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河南省经济区域划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协调发展对策进行了介绍关键词: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由于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客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一、 四大经济区的划分1、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区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4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大都在100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河南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
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河南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于此,区位优势显著中原城市群的GDP由2000年的502.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932.16亿元,年均增长12.2%,人均GDP由1469亿元增长到12639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5.9 : 45.6 : 28.5,演变为18.7 : 51.2 : 30.12、 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8.3%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相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豫北地区GDP由2000年的108.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938.1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GDP由1196元发展到2007年的912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3.1 :42.6 :24.3,演变为17.6 : 56.9 : 25.53、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峡和南阳2市土地面积3.71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22.3%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部与西南部与陕西省、山西省和湖北省相邻、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豫西豫西南地区GDP由2000年的121.9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1167.15亿元,人均增长7.9%,人均GDP由1040元发展到2007年的9061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0 :32.2 :27.8发展为24 : 50.4 : 25.64、 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和信阳4市,土地面积为5.6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34.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湖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相邻,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但矿产资源比较匮乏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53.2 : 20.6 : 26.2发展为34.8 : 39.0 : 26.2二、 四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1、 经济总量的差异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河南省的比重持续提高从总体上看,2000~2007年,中原城市群GDP占河南省的比重由53.7%提高到56.1%,15年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豫北地区、黄淮地区GDP占河南省的比重由11.6%到23.7%之间,下降到10.7%和20.1%,分别下降了0.9和3.6个百分点豫西豫西南地GDP占河南省的比重稳定在11.0%到13.1%之间2000年以来,中原城市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河南省比重49.8%和60.1%,分别提高到2007年的68.7%和65.1%豫西南地区、黄淮地区地方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河南省的比重由10.4%和16.5%下降到9.3%和11.4%,分别下降1.1和5.1个百分点,豫北地区略有上升,由9.5%提高到10.7%。
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所占比重下降,分别由11.7%和9.4%,下降到8.9%和9.1%,黄淮地区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16.1%~16.8%的水平2、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处于领跑水平2000~2007年,中原城市群GDP年均增长12.3%,豫北地区GDP年均增长11.9%,豫西豫西南地区GDP年均增长11.1%,尤其是2000年以来,这种发展速度的差距尤为明显,中原城市群GDP年均增长12.4%,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分别增长11.5%和11.0%,而黄淮地区GDP年均增长仅有8.7%,发展最快的中原城市群与最慢的黄淮地区竟有3.7个百分点的差距3、产业结构的差异2005年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1.6%和16.3%,均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而第二产业分别为56.3%和59.7%,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的第三产业为32.1%,也明显高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与之相反,豫西豫西南地区,黄淮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2.3%和33.2%,均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为52.7%和39.1%,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更低。
三、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河南省经济差距逐渐扩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1、 资源禀赋河南省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优势次由西向东递减,农业生产潜力依次由东向西递减中原城市群拥有平顶山、焦作等大型能源基地钼矿、铝土矿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占据明显优势豫西三门峡的金矿、豫北鹤壁的煤炭资源、濮阳的油气资源也比较丰富黄淮地区除了商丘的永夏煤田,信阳大别山拥有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以外,矿产资源总体匮乏,这是造成区域工业,尤其是以矿产资源加工和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则以中原城市群为中心向周围递减2 、区位条件从河南省的四大经济区域来看,中原城市群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域处于在我国陇兰经济带的中间位置,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沿海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对承东启西,拉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中原城市群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和通信枢纽之一,交通通讯网络完备,通信能力居全国前列纵横全国的京广与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京珠与连霍两大高速公路干线均在郑州交会并贯穿河南省,成为河南省内外交通的动脉,加上焦柳线、焦荷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
其他3个区域由于位置边远、距离中心城市郑州较远,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小加上豫西豫西南地区、驻马店、信阳多丘陵、山地、交通不便,限制了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各地的联系3、社会经济基础中原城市群中郑州和洛阳是我国重要的老制造工业基地,目前,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铝工业和商贸流通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洛阳的装备制造业、铝电、石化、建材等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平顶山、焦作是大型能源基地;开封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古都韵味的特色城市;新乡等城市轻纺、电器工业基础较好;漯河的食品制造业、许昌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等全国闻各具特色的产业,为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他3个区域,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积累,对区内经济不能产生凝聚力,发展速度较中原经济区慢一些四、实现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河南四个经济区总量及结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种差距由继续扩大的态势,中原城市群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有率先崛起并走在中西部发展前列的势头,黄淮地区发展滞后,则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1、 坚持协调发展战略注重协调发展,将发展的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加快发展,形成若干个增长极,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对于发展滞后的地区如黄淮地区,政府应当在资金上项目上加大投入,重点在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增加投资2、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中原城市群应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豫北地区应加快资源型工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豫西豫西南地区应家中发展有的金属矿采选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饮料制造、观光旅游等主导产业黄淮地区应加速农业产业化、加速劳动力转移,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中心,家具制造业、塑料制造业等主导产业3、 出台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发挥市场调节和市场监督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管理和公共职能政府应加大对黄淮四市的县(市)的财政力度支持这一地区提高防洪防涝能力,完善公路路网体系,加强骨干电网和电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4、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合理的区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顺应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升级,整合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产业资源配置 利用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实现资本从该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鼓励私人企业向欠发达地区投资,通过跨区域的资源开发,帮助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扩散效应的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五.总结: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河南省应协调发展各地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带动其他经济带联动发展参考文献:1. 覃成林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2. 代琳琳 .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073. 崔功豪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蔡美香,任宝平.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J)西安邮电学院邮电报2006摘要引言一:经济区域划分 1中原城市群 2豫北经济区 3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 4 黄淮经济区二 :四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1:经济总量的差异 2:经济增长度的差异 3:产业结构的差异三: 经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1:资源禀赋 2:区位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四:实现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1:坚持协调发展战略 2:合理规划产业布局3:出台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4: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五:总结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