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柳小平).ppt
22页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考试评价分析的实践与思考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 柳小平柳小平一、全面开展考试质量分析的现实意义一、全面开展考试质量分析的现实意义1.1.就教师而言,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就教师而言,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学习学科学习的基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个体知识落实、知识巩固、知识本情况,掌握学生个体知识落实、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的现实状况,为后续教学、查漏补缺提供依据运用的现实状况,为后续教学、查漏补缺提供依据2.2.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诊断可以全面了解教师学科教学的基本情况,诊断自身教学自身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为改进教学、优化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为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提供参考提供参考3.3.就学校而言,可以了解学科的教学质量,掌握就学校而言,可以了解学科的教学质量,掌握学科的学科的整体教学整体教学水平;了解水平;了解教师个体教师个体的教学质量,的教学质量,为客观评价教师提供依据;了解为客观评价教师提供依据;了解班级学生班级学生整体发展整体发展水平的现状,为改进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评价提水平的现状,为改进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评价提供依据。
供依据4.4.了解学生学业水平的总体状态,预测学业水平了解学生学业水平的总体状态,预测学业水平的发展趋势,为建立升学的发展趋势,为建立升学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提供依据提供依据5 5. . …………二、考试质量分析要建立全面、科学的二、考试质量分析要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1.1.就质量分析而言,只看平均分、优秀就质量分析而言,只看平均分、优秀率、关注率是不够的,要依据教育考试统率、关注率是不够的,要依据教育考试统计理论的要求,建立以平均分、标准差、计理论的要求,建立以平均分、标准差、变差数、均差、标准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变差数、均差、标准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指标体系指标体系2.2.质量分析评价要建立纵向、横向的参质量分析评价要建立纵向、横向的参照比较标准,因此要重视入口基础标准的照比较标准,因此要重视入口基础标准的建立,积极开展增量评价,重进步、促发建立,积极开展增量评价,重进步、促发展意义:算术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集中量数意义:算术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集中量数( (平均数众数、中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位数等) 是反映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是反映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量,用以代表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指标量,用以代表研究对象(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含义:含义: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次)数所得之商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次)数所得之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一个数据发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算术平均一个数据发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算术平均数的大小,算术平均数能够数的大小,算术平均数能够非常灵敏非常灵敏地反映数据的变动地反映数据的变动一些一些极端数值极端数值( (极大值或极小极大值或极小值值) )很容易影响平均数,使很容易影响平均数,使其失去典型性其失去典型性三、常用统计量词实际意义的解释三、常用统计量词实际意义的解释1.1.平均分平均分2.2.标准差标准差 (2)(2)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 .(3)(3)作用作用: :是重要的差异量数标准差能反映数是重要的差异量数标准差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说明数据的据的离散程度,说明数据的波动情况波动情况值越大值越大, ,表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大表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大, ,即数据参差不齐即数据参差不齐, ,分分布的范围越广布的范围越广一班一班: :82,78,95,100,45,67,32,68,66,84,83,96,64,53,82,78,98,56,64,84,83,75,65,53,94,87,83,92,100,56,76,74,56,87,92,83,88,64,85,32二班二班: :87,85,86,72,74,65,93,94,92,64,68,72,65,72,79,83,72,64,65,68,76,73,86,80,70.72,69,70,62.61,75,74,76,68,64,95,78,68,88,75引例引例: :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不同班级、同一学科 3.3.变差数变差数( (差异系数差异系数) )(1) (1) 变差数变差数: :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 . (3)(3)作用作用: :可以比较不同单位可以比较不同单位( (学科学科\ \年级年级) )的差异程的差异程度度; ;也可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也可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的差异程度. . 变差数越大变差数越大, ,表明离散程度越大表明离散程度越大; ;值越小值越小, ,离散程离散程度小度小. .4.4.均差数均差数(1)(1)均差数均差数: :每个个体在总体上的排序位次之和每个个体在总体上的排序位次之和 (2)(2)即即: :每个个体的每个个体的标准分标准分之和之和;(3)(3)作用作用: : 在规定的区域内每个个体在整个数据中在规定的区域内每个个体在整个数据中的位次排序的位次排序; ; 均差数均差数=0,=0,表明排位在中等水平表明排位在中等水平; ; 均差数均差数>0,>0,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上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上; ; 均差数均差数<0,<0,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下表明排位在中等偏下. .同学科、不同学校同学科、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同学校不同学科、同学校5.5.标准分标准分符号及公式符号及公式含义:含义: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的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的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些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在所属的那些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Z 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在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在Z 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发展出了一系列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发展出了一系列其他形式的标准分其他形式的标准分 如,如,T T分数例如:张月和李娜两同学的数语英三科成绩如下表:例如:张月和李娜两同学的数语英三科成绩如下表:考试科考试科目目姓名姓名年级平年级平均分均分年级标年级标准差准差S ST T分数分数张月张月李娜李娜张月张月李娜李娜数学数学6767737365654 455557070语文语文7676868674746 653537070英语英语868670707171121262.562.54949总分总分229229229229170.5170.5189189平均分平均分76.376.376.376.356.856.86363四、质量分析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四、质量分析与管理的几点思考1.1.怎样分析数据怎样分析数据Ø平均分与标准差相结合,判断整体质量平均分与标准差相结合,判断整体质量水平理想状态是平均分大,标准差小理想状态是平均分大,标准差小。
Ø比较比较不同单位同一学科不同单位同一学科的变差数,判断的变差数,判断不同群体的整齐水平不同群体的整齐水平Ø比较比较同一单位不同学科同一单位不同学科的变差数,判断的变差数,判断不同学科的整齐水平不同学科的整齐水平Ø比较均差数,判断比较均差数,判断同一单位不同学科整同一单位不同学科整体水平体水平在全样本中相对位置在全样本中相对位置2.2.怎样分析试卷怎样分析试卷Ø看题型:看题型:掌握各类题型得失分的基本情掌握各类题型得失分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题型训练提供依据况,为后续的题型训练提供依据Ø看模块:看模块:掌握知识模块得失分的基本情掌握知识模块得失分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教学要求提供参考况,为后续的教学要求提供参考Ø看共性:看共性: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失分点,为掌握大部分学生的失分点,为后续的补漏寻找支点后续的补漏寻找支点Ø看典型:看典型:掌握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后续掌握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后续的复习教学提供资源的复习教学提供资源Ø看错误:看错误:掌握和区分错误类别,明晰考掌握和区分错误类别,明晰考试水平与真实水平的距离试水平与真实水平的距离3.3.怎样分析学科怎样分析学科t看基础、看基础、比增量,比增量,判断学科总体质量的判断学科总体质量的发展度。
发展度t看变差、看变差、比变化,比变化,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整齐度t看均差、看均差、比相位,比相位,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判断学科整体水平的优劣度优劣度t看入围、看入围、比贡献,比贡献,判断学科对总体水平判断学科对总体水平贡献度4.4.怎样分析班级怎样分析班级t看总体、看总体、比进步,比进步,掌握整体质量发展的掌握整体质量发展的趋势t看群体、看群体、比变化,比变化,掌握临界生,明确后掌握临界生,明确后续教学的关注对象续教学的关注对象t看学科、看学科、明弱势,明弱势,掌握后续学科教学的掌握后续学科教学的方向t看入围、看入围、比效果,比效果,掌握学生个体学科短掌握学生个体学科短板现象5.5.怎样分析个体怎样分析个体r看现在、看现在、重平时,重平时,分析个体的努力程度分析个体的努力程度r看基础、看基础、重排位,重排位,分析个体的发展态势分析个体的发展态势r看学科、看学科、重均衡,重均衡,分析个体的弱势学科分析个体的弱势学科r看典型、看典型、重变化,重变化,分析个体的诱变原因分析个体的诱变原因r看尖子、看尖子、重细微,重细微,分析个体的进步空间分析个体的进步空间r看差生、看差生、重态度,重态度,分析个体的落后因素。
分析个体的落后因素五五. .质量分析的几点要求质量分析的几点要求1.1.质量分析要强调时效,为后续的查漏质量分析要强调时效,为后续的查漏补缺争取时间补缺争取时间2.2.质量分析要明确年级组、备课组、班质量分析要明确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学科教师的任务主任、学科教师的任务年级组年级组1 1))横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整体在全样本中的位整体在全样本中的位置,不同群体在全样本中的份额;置,不同群体在全样本中的份额;纵向比纵向比较分析,较分析,整体质量的发展态势整体质量的发展态势2 2)学科比较分析,分明学科的贡献率,)学科比较分析,分明学科的贡献率,查找薄弱学科查找薄弱学科3 3)班级比较分析,明确)班级比较分析,明确不同群体不同群体学生在学生在班级的分布状况,明晰薄弱班级班级的分布状况,明晰薄弱班级4 4)临界生比较分析,明确临界生的)临界生比较分析,明确临界生的具体具体目标备课组备课组1 1)有效)有效入围人数入围人数比较分析,掌握学科对比较分析,掌握学科对整体的贡献水平整体的贡献水平2 2)全样本统计分析,掌握学科试卷的主)全样本统计分析,掌握学科试卷的主要失分点,为学科要失分点,为学科查漏补缺查漏补缺提供实证。
提供实证3 3)同学科班级比较分析,查找造成薄弱)同学科班级比较分析,查找造成薄弱学科的学科的主客观原因主客观原因班主任班主任1 1))班级整体班级整体质量结构比较分析,明确弱质量结构比较分析,明确弱势学科2 2))不同群体不同群体发展态势比较分析,掌握群发展态势比较分析,掌握群体变化情况体变化情况3 3))临界生临界生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学生个体薄弱环节个体薄弱环节4 4))典型个体典型个体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影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掌握影响个体变化的主要原因响个体变化的主要原因5 5))总分入围与学科入围总分入围与学科入围比较分析,掌握比较分析,掌握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学科教师学科教师1 1)试卷)试卷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锁定学生学业基础的锁定学生学业基础的薄弱点,反思自身教学问题薄弱点,反思自身教学问题2 2)学科)学科入围临界生分析,入围临界生分析,明确今后教学明确今后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的重点关注对象3 3))典型对象情况分析,典型对象情况分析,解剖他的学习行解剖他的学习行为表现,为改进教学指导提供依据为表现,为改进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4 4))典型错误分析,典型错误分析,发现导致错误的因素,发现导致错误的因素,收集错误资料,为改进教学积累资源收集错误资料,为改进教学积累资源5 5))错误类型分析,错误类型分析,查找导致非认知错误查找导致非认知错误的原因,缩小考试水平与学业真实水平的的原因,缩小考试水平与学业真实水平的距离3.3.质量分析质量分析«要重视要重视整体原因分析:整体原因分析:学风问题、班风问题、学风问题、班风问题、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家庭因素;习方法、师生关系、家庭因素;«要重视要重视个体原因分析:个体原因分析:典型对象、临界生;典型对象、临界生;«要重视要重视短期的补救措施:短期的补救措施:查漏补缺、个别、查漏补缺、个别、跟进训练、过关补课跟进训练、过关补课«要重视今后要重视今后教学与管理改进的措施:教学与管理改进的措施: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态度转变、教学常规、行为改进、思想教育、方态度转变、教学常规、行为改进、思想教育、方法指导、融洽关系、家庭访问等法指导、融洽关系、家庭访问等«要重视要重视追求目标的建立,追求目标的建立,为后续的质量分析与为后续的质量分析与管理建立参照目标管理建立参照目标4.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²摸清基础,建立学生入口学业基础质量目标。
摸清基础,建立学生入口学业基础质量目标²公开基础质量目标,按学校、学科、班级、教公开基础质量目标,按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分解目标,建立增量评价基础师分解目标,建立增量评价基础²对照基础,大力推进增量评价,明晰学校、学对照基础,大力推进增量评价,明晰学校、学科、班级、教师对整体质量提升的贡献,鼓励先科、班级、教师对整体质量提升的贡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整体推进进、鞭策后进,实现整体推进²在强化考试质量分析评价的同时,要重视教学在强化考试质量分析评价的同时,要重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落实,为考试质量分析提供过程质量管理的措施落实,为考试质量分析提供实证依据实证依据²考试质量分析重在问题的发现与诊断上,重在考试质量分析重在问题的发现与诊断上,重在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上,要对改进措施的落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上,要对改进措施的落实上加强督查与指导的力度,努力达到改进的目实上加强督查与指导的力度,努力达到改进的目标教学是作品,用心用力得精品教学是作品,用心用力得精品质量是座山,坚持不懈到顶端质量是座山,坚持不懈到顶端 谢谢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