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40456197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的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地位和水平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初中历史教学就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1.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新课程标准就初中历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明确了规定:要求学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体验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民主与法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这为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指明了方向   2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 青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商鞅个人的改革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北魏孝文帝为推进改革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毅力,是对学生进行坚强信念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典型材料再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知道中国是怎样由文明古国逐渐落伍,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理解近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如何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和奋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弘扬近代仁人志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古代绘画、书法艺艺术的发展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国家的统一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了民间的膏血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学生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能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精神   2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国近代史》讲了以下七个主题内容,即“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而这些内容所传达的人文思想显然是: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矢志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应有效地把握这些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国”的情怀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国近代史》“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节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詹天佑、侯德榜、鲁迅、徐悲鸿、聂耳等近代科学家、艺术家的成就: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志气和求知热情此时,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3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独立的进行创造因此,我们的所有教学方法都应努力达到一目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其基本思路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景要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尝试运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参观法”、“欣赏法”、“研讨法”调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共同发展,进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就拿我们山东来说,有着丰富的、富有特色的人文历史课程资源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及滕州的北辛文化遗址等,都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史料;文化古都曲阜,齐都临淄,泉城济南,山海之城青岛,历史文化名山泰山等,都是很重要的历史景观:文化巨人孔子、兵学鼻祖孙武、“亚圣”孟子、“科圣”墨子、神医扁鹊、“书圣”王羲之、“婉约词人”李清照等,都是齐鲁文化名人……只要我们多开展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这些都可“为我所用”   总之,师生关系的协调与否也会直接影响新课程的贯彻实施,也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要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现代存在主义认为:“教师既不是学生知识的源泉,也不是搬运工,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存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有爱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和风细雨般的教育,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要在一种欢乐和谐、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国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 祁志祥,文艺理论研究《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究》重庆师范学院 朱琳《学校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平衡与融和》黄明东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