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用台风知识框架_台风的知识报告.docx

36页
  • 卖家[上传人]:日****
  • 文档编号:188783157
  • 上传时间:2021-08-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28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台风知识框架_台风的知识 A. 关于台风的知识 很全! B. 台风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台风形成于太平洋上的强烈的热带气旋,属暖性低压系统台风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大风区、涡旋区、眼区台风来临时天气恶劣,出现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能掀倒大树,吹倒房屋,毁坏庄稼,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C. 台风什么结构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 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 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 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 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

      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3)台风知识框架扩展阅读: 台风名字起源: 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 台风飓风: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 D. 台风知识 太阳直射的持续高温的太平洋的夏日,大面积的洋面上的水分大量蒸发不断蒸发的水分将逐渐排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使空气的湿度急剧增加这种高湿度的空气,正是台风的形成的先决条件! 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这就是台风眼!因而,台风的成因来自于空气的负压,负压来自于水蒸气的凝结,水蒸气来自于太阳的夏日的连续直射所产生的高温!最终,太阳是导致台风产生的根本动因!对上述的假说的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台风都是在海面上形成的,且是在太阳直射、持续炎热的夏日,并且,当台风逐步经海面登陆陆地的时候,会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而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台风经过的海面都是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逐次凝结的区域,而陆地上空的空气的湿度则相对要低的多,因而不能形成强的空气负压中心,也就只能成为陆地风暴而不能成为台风了。

      尽管炎热干旱的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小型的龙卷风,但大型的龙卷风都是出现在靠近海洋的广大地区靠近太平洋海岸的美国,就是龙卷风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靠近海岸,夏季空气湿度较大,经常变化的气候很容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进而形成局部的小规模的空气负压中心,导致龙卷风形成即使相对干旱地区,夏季也会蒸发一定量的水分,也会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凝结形成小的“龙卷风”总之,台风和龙卷风与一般的季风与平和风的形成机理不同,尽管他们都是由于太阳的原因造成的,但前者是较为局部的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蒸发与凝聚有关的,而后者则是大范围的与空气气温有关的空气流动的自然气候现象如何预防台风的破坏1. 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2. 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3. 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4. 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5. 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6. 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7.台风过后易生瘟疫应如何防范?台风过后,各处布满污秽杂物,病菌容易繁殖,加以蚊蝇之传播,所以容易有传染病流行,如痢疾、霍乱等。

      应注意在台风过后,立刻整理环境、清除污物、喷洒消毒药品,发现有传染病立即迳往卫生机关隔离医治,以防蔓延 E. 台风的知识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在南半球称旋风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1) 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例:约瑟夫 康拉德小说中描述的台风; (2) 菲律宾或中国海地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3)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风度; 台风的形成[编辑本段] 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

      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17.2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的分级[编辑本段]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也即14-15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也即12-13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也即风力10-11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也即风力8-9级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也即风力为6-7级 台风的路径[编辑本段]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愈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内力主要在台风初生成时起作用,外力则是操纵台风移动的主导作用力,因而台风基本上自东向西移动。

      由于副高的形状、位置、强度变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致台风移动路径并非规律一致而变得多种多样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①西进型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发生在10-11月,2021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②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近年来对江苏影响最大的“9015”和“9711”号两次台风,都属此类型,7-8月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③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旋半径一般为5OO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最常见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

      台风的编号[编辑本段]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 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干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2021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21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

      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 台风的命名[编辑本段]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