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69030801
  • 上传时间:2024-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69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认识负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认识负数》教学反思1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地去捕捉“生活现象”,采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  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课开始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负数,电梯按钮,账单,存折存取款,食品净含量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洁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熟悉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生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正、负数是两个相反的定义,在教学的时候,我着重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明晰正、负数的意义正、负数与0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并且认清零在正、负数之间所处的位置是学生正确认识正、负数的关键我对本节课细细揣摩,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1、情境内容源于实际生活,由此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记录数据,请同学们来记录下面两个班篮要球比赛的得分情况”,以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呈现出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实施有效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我收集生活中的有效素材从天气预报中听一听;在购物小票上认一认;根据各地的气温读一读;在实际生活中举例说一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明确正、负数表示两个正好相反的意义,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正数可以表示增多、高于、正方向等意义,负数可以表示减少、低于、反方向的意义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尝试写出温度-5℃、-20℃;在温度计上  拨出指定温度;把温度计横放后抽象出数轴,这些都为学生认识正、负数提供了非常形象的依据,学生学习起来有具体的事例做依托,抽象的概念就容易理解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次在关键处设问“上海(零上4摄氏度)和北京(零下4摄氏度)的温度相同吗”“-5℃、-20℃比较谁低,谁高”“+5℃、-5℃之间相差多少度“……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动手做,而且动脑思考问题,再通过交流就能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学的思想和具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数学活动实效性就明显  3、深挖知识背后折射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生活中的负数这个内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片面理解,单单强调负数而忽略另一方面客观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正”也就谈不上“负”,事物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通过这个教学内容要传递给学生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要提到这样一个高度上来认识。

      所以,整节课中教师紧紧围绕两个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接触、认识、研究,最后才有了课的结尾学生感悟到的:“前进后退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增加减少可以用正负数”“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这样一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里面教师的引导功不可没  分类是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大都是先按标准将其分类,然后再辨析,最后获得对其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在认识正负数时教师也采用了分类的方法,同时重点研究0的问题分类时学生就把0放在了“说不清”这样一个位置上,通过辨析与解释,得出了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以上这些设计视角开阔,不局限于教材设定的一个局部空间内,而是广集资源,充分研发,为我所用使概念教学的课堂沉闷一扫而空但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点于放手不够,引导太多,有些可以由学生自行探究、归纳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我今后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3  例4在设定向东行走2千米记作+2千米,向西行走2千米记作-2千米以后,要在数轴(小学数学称为“直线”)上用点表示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在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能清楚地表现出非零自然数都是正数,正数比0大;负数是与正数意义相反的数,负数比0小;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这些知识曾经在例2里已经初步得出,现在呈现在数轴上面,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正数、负数以及0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关于整数的知识结构教材呈现出一条比较完整的数轴,它是一条标有箭头(方向)的直线,上面有表示“0”的点(原点),以及表示1、2、3等正数和表示-1、-2、-3等负数的点教学时应该仔细规划出现完整数轴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数轴上已有的数的位置及其意义,初步注意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顺序我是将教材这题静态呈现的,不利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和对正负数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修改:首先给出一条箭头向右的直线,在直线上有许多间距相等的点,其中一个点的下面标注数“0”接着联系例4中向东行走的千米数记作正数的约定,在数轴的“0”点的右边下方依次写出1、2、3、4,表示如果从“0”点出发向东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达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数轴上的正数一般不写“+”然后突出例4中向西行走的千米数用负数表示的约定,在数轴的“0”点的左边下方依次写出-1、-2、-3、-4,表示如果从0点出发,向西行走1千米、2千米、3千米、4千米所到达的位置,强调负数的.“-”不能漏写上述的教学设计,给抽象的数以形象的表达,有助于学生体会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再次体验负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看着数轴上的数,体会数的排列顺序,可以分两步进行先仔细观察数轴上“0”的右边和左边分别是什么样的数,明白“0”以及它右边的数是以前就认识的数,“0”左边的数是本单元教学的负数联系“正数都大于0”体会“负数都小于0”,感受数轴上的数分布的合理性再仔细观察正数1、2、3、4等,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左到右;负数-1、-2、-3、-4等,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从右到左,发现正数的排列方向和负数的排列方向相反,正数和负数以“0”为分界还可以回忆温度计上的刻度和海拔高度的含义,体会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方向的合理性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练习贴近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

      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平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融入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负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组短语或句子,让学生用意义相反的量进行表述例如: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500元。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表示的数来表示,当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时,原来所学的数无法进行表述,由此引入负数然后通过不同城市的气温对比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重点介绍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的分界点,使学生明确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在教学中,首先介绍温度计的单位°c和°F,0刻度线表示0°c,也就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0°c往上数的刻度为零上度数,从0°c往下数的刻度为零下度数然后明确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m,把高于海平面的高度记为正数,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  3、拓展数的范围,便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把整数的概念拓展为正整数、0和负整数;数拓展为正数、0和负数这样教学利于学生把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进行归类、构建  不足之处:  由于课件内容量大,导致习题的处理不及时,没有完成当堂的任务  再教设计: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6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确定基准点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7  上完本节课,感受很多: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并给他们充分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解决问题较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