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doc
6页浅谈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应用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 鼠标、硬件、软件、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 网吧、触网、黑客、短信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 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瘟都死等显而易见,新兴的网 络词汇大都出于第三类,这一类也是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和修辞手法 最为复杂的一类有关网络语言修辞现象的问题,本文对论述进行了 必要的补充,增加了诸如婉曲、对比、反语、杂糅等修辞手法一、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 明道理的修辞手段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网络中一般使 用借喻,网络中有许多表示“人”的词语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青 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菜鸟”指“计 算机初学者”:“沙发”是楼上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而 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因为楼主发帖相当于新盖的房子, 第一个跟帖的网友是第一个来新房子里作客的人,也就是先来占座, 当然要坐最好的沙发了,后来的只能坐板凳了二、 比拟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比拟在思想上具 有跳跃性,促使读者主动想象,捕捉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深意。
诸多形形色色的网名中就有不少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网名“机 器猫”,自比为机器猫,隐含着机灵、有办法、童趣:网名“涟漪”,自 比为水中的波纹,取的是像湖水一样清澈,像水波一样悠远的意象三、 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瞽借 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形成一种语言艺术上的换名, 达到形象突出、艺术生动的效果女口,“美眉”指代貌美的年轻女性, 此词既是借代又是谐音小强”指代“蝉螂”,通过蝉螂具有顽强生命 力这一特性来借代客体"蝉螂”米”可以说是“没有”的连读,也可以 用于“米国”(指美国),还可以借代“钱”,没有钱有时会写成没有米隔 壁”本指与处所相邻的地方,网络中代指“相邻的论坛或聊天室”或是 “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四、 谐音双关: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1•汉语普通话的谐音双关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斑竹”指“版主”,“大虾"谐音“大侠”指网 络技术高超的人2.汉语方言的请音双关这里的方言尤以粤、闽、港、奥、台等发达地区主,粤语中,“稀 饭"与“喜欢”发音相似闽南话中,“虾米"与“什么”、“偶”与“我”发 音相似所以网友们用“稀饭"、“虾米"、“偶”关照“喜欢”、“什么”、“我” 的含义。
3•外语的请音双关“爱老虎油”指“I love you”,“瘟都死”指“Windows"4•数字的谐音双关“9494"表“就是就是”,“1799”表一起走走,“ 1798"表“一起走吧”, “520”表“我爱你".5•连读的谐音双关“表"指“不要”,“酱紫”指“这样子”,所以“表酱紫”指“不要这样子”五、仿拟仿拟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或句子中的某些要素,从 而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可以用某种族群来归 类典型的有“X客”族,早在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有“临邛道 士鸿都客”的说法,可知以“客”为词缴的用法由来已久网络上的 “X客”族也是日益庞大,吸纳了诸如“播客”、“饕客”、“试客”、“赞 客”、“骂客”、“勃客”、“捆客”、“晒客”、“彩客”等此外,还有仿造句子或短语结构的,“很X很XX”结构最早源 于广告语“很好很强大”,随后立刻又行生出了 “很傻很天真"、“很 黄很暴力”等六、婉曲有意不真接说明或是不方便说明某事物,通过省略、谐音、拆分 等手段来表达的网络语言网际交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由与宜 泄,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但网友们又需要表达这个意思,此时网友 们往往借助于婉曲来如感以偿,1.谐音婉曲,如“草泥马”、“马拉戈壁” •2省略婉曲,女口 “THD"、“YY” .3•拆分婉曲,“弓虽"指“强”,“告非”指“靠”.当然网络中存在不少低俗之风,类似于上面变相骂人的话还有不 少,相信使用这些网语的人也只是少数,笔者只是说明婉曲也是网络 语言中存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
七、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 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有时也叫对照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四音 节的网络词汇,通常这些网络词汇还是某些事件的语言构式,比如奥 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听见可爱的小姑娘林妙可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过后不久网友曝出那动听的歌声并非出自林妙可,而是歌喉美丽相貌 不如林出众的另一个杨小朋友的,林妙可小朋友只是站在台上对口型, 于是网友通过对比的手法创造了 “林貌杨音”这个新成语,借以讽刺 那些违背道德、以假乱真的行为.八、杂糅杂糅本来是一种语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 式中,造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过,在网络语言中,网友们为追 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意将各种不同的元素混杂在一起1•数字与外语杂糅,“3Q"指“Thank you".2•汉字与外语杂糅,"I服了 U”指“我服了你”九、缩略缩略指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互联网是个高度口语化的 虚拟空间,以键盘为输入工具,方便、快捷是网友们的共同追求,缩 略词既输入简便,又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所以深受大家的青睐1•外语单词缩略,“BF”指“男朋友”,“GE”指“女朋友鳥2•汉语拼音缩略,“LZ”指“楼主”,"JJY"指“唧哪歪歪”.3•汉语词汇省略,“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十、叠音这种修辞手法很大程度上受港台腔的影响,诸如“苹果好好吃" 之类的童语童言最早都是从港台流传过来的。
这些网络叠音词语往往 不为规范化的汉语所容,但迅速为年轻的网民们传播如“东东"指 “东西”、“笨笨”指“小笨蛋”、“亲亲”指“亲爱的”、“漂漂”指“漂 亮”等十一、摹状摹状本指用一定的词语如实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或情状,但在网 络中,网友们创造性的运用符号、字母、表情、数字等多种元素,形 象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1•事物情状的描摹,表示笑脸,表示快乐,“阎”表示 窘迫2•符号的描摹,如“那个星期天,我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 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这里的“200"指英文单词“Z00”, 因两个符号形式上相近,网友们就用“200”表示“200”3•声音的描摹,“555”表呜呜,描摹哭声,.??•••”表示瞌睡十二、反语反语也叫“反话”,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 达本意这与网民们戏谑的心理有关1•正话反说,“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白骨精”出自 《西游记》,具有阴险狡诈的意思,而网民们贬义褒用2•反话正说,“偶像”本指受他人崇拜的对象,但在网络语言中 却指“令人呕吐的对象”结语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修辞现象还有不少,本文只是简要的介绍了 其中常见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文对于各种修辞现象都做 了分类,但并不表示一种修辭现象中只存在一种修辞手法,如“I服 了 U”中包含着杂糅与借代,“白骨精”中包含着反语和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