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doc
42页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主备人: 陈玉良 复备人:李明课时编号: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此首诗的意象、情感和结构教学重点:意象的分析教学难点:意象到画面的转换,关键词的赏析教学方法:从意象入手,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二.评讲诗文:(一)诗的大意: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忽然听到吟咏您格调高古的诗句,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禁不住要泪流沾湿了佩巾二)别致的开头:结合背景材料说一说:作者触什么景,伤什么情?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三)重点意象分析: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一幅怎样的意境?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1.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
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2.“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四)关键词的分析:“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1.“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来 “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五)最后两句的赏析:“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
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三.课堂小结:1.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采处,恰在中间二联2.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3.诗的技巧: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情真情苦情悲),拟人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化静为动(写出了春的动感和生机)四、作业布置:1“出”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2“渡”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渡”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
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五、板书设计意象: 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关键词: “出”“渡”“催”兵车行 主备人: 陈玉良 复备人: 王其英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①理解诗中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②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杜诗的叙事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感揣摩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甫七岁,始作诗文年十四,出入东都翰墨场开元十九年,漫游吴越二十三年,举进士落第,游齐赵天宝三四载间,与李白、高适等同游宋、齐鲁间五载至长安十载,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侍制集贤院安史乱起,陷于贼中至德二载,脱身赴凤翔,为右拾遗因上书救人,触怒肃宗,放还省亲上元元年至成都,于浣花溪营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时故人严武为成都尹,时有馈赠,互有唱和后被严武聘为校检工部员外郎,后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至云安,后居夔州,三年,自夔出峡,飘泊于岳阳、潭州、衡州一带,五年,病卒于湘水扁舟中后人以之与李白并称,谓之“李杜”杜甫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长安十年,辛苦备尝,对下层人民的苦难及朝廷政治的腐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不朽名篇自安史乱起至入蜀之前,为创作高峰期,《悲陈陶》《悲青坂》《月夜》《春望》《哀江头》《北征》《洗兵马》以及“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入蜀以后至去世之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秋兴》《咏怀古迹》《登高》《登岳阳楼》等,成为典范之作韩愈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评讲:(一)诗歌背景: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史鲜于仲通讨南诏,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者震野杜甫诗歌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二)解题:“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三)朗读训练(运有各种方法)(四)整体把握 1.1-3行,诗人杜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以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有哪些?2.4-7行,你对征夫们有命运有何感受?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3.8-10行,这几句在内容上与控诉“武皇开边意未已”有何联系?4.11-13行,这三行的内容与上文联系是怎样的?5.14-15行,你怎样理解这几句所寄寓的情感?6.16-17行,这样的结尾在内容、结构和情感上有何作用?(五)赏析诗句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1.释“辚辚(车轮声)”“萧萧(马鸣声)”“耶(爷)”“干gān(冲)”“走(跑)”“妻子”(妻子和儿女)2.这幅送别图的构成有哪些要素? A声音;B动作;C景物车辚辚”“马萧萧”“哭声”;“尘埃不见咸阳桥”景物描写;“牵衣顿足拦道哭”是动作。
绘声绘形3.运用了哪些手法?A夸张“哭声直上干云霄”4.它们共同突出构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仓促、混乱、嘈杂、悲惨妻离子散、生死离别、混乱动荡表明行军之急、场面之惨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1. 释“点行”“裹头”“或”“意”“但”2.道旁行者是谁?行人是谁?作者,征夫3.诗人为什么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借用“行人”自己的控诉,使战争之苦更加真实但云”二字又写出了“行人”欲言又止、满腔怨恨却又不敢申诉的畏惧心理4.“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与“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表意是一样的,但效果有何不同?上句是从年龄来写的,具体下句是从头发来写的,生动5.揭示“行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源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1.释“荆杞”“山东”“汉家”“况复”2.“千村万落生荆杞”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什么会这样?一幅田园荒芜的景象根源是男子都被抓去打仗了,没有壮丁从事农业生产,所以田园荒芜。
根源仍是武皇开边和抓丁3.这几句在内容上与上文有何联系?是对战争的深入控诉,由征夫的痛苦推及农业的衰败和田园的荒芜,是战争灾难的深化和拓展战争使得经济凋敝,人民负担加重,民不聊生扩大了诗的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1.释“长者”“役夫”“县官”“休”2.“役夫”不敢申恨,为什么?3.“役夫”还是申恨了,表明什么?满腹怨恨,但苦于抓夫高压,不敢申恨但是怨恨太深,痛苦太深,不吐不快说明役夫所遭受的苦难到了极点,也说明战争造成的苦难到了极点4.在内容上与上文哪些诗句照应?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与上文的“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与上文的“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