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4页《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生活经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进行数学探索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教材从情境引出例题,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学目标: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经历探索运算定律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1 .导入故事《朝三暮四》,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7(个)4+3=7(个)3+4=4+32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 .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解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40+56=56+40引发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二、在举例中验证规律1 .交流:有了猜想,我们还得验证。
你打算怎么验证?2 .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指导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1 .同学们仔细观察列举出的等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并给它命名吗?(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字母或图形表示两个加数四、在类比中拓展规律1 .引导学生由加法类比到减法、乘法和除法,并自觉形成关于减法、乘法和除法中是否有交换律的三个新猜想2 .学生选择部分猜想,举例进行研究教师参与,适时给予指导3 .交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你们是怎么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师板书若干例子,进而得出结论4 .探讨:减法和除法中有交换律吗?学生交流后,引导思考:为什么只要举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五、在应用中深化规律1 .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2 .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 1)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300+600=()+()()+55=55+420()+65=()+35( 2)仔细看一看,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270+380=380+270b+800=800+b(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写写试试吧。
25+49+75=()+()+()学生写出算式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哪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在这些算式中,你认为哪一道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说说你的想法六、在反思中深化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自己表现最好的方面责任编辑付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