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职工平均收入失真问题的研究.doc
6页试论我国职工平均收入失真问题的研究摘要:根据统计部门2012年度统计年报,2012年度莱芜市的城镇非 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41087元,月平均工资为3424元数据一 公布,便遭到不少公众的质疑,一些公众感觉这一数据与实际收入差距不 小,纷纷拿自己的工资水平做例证甚至有人称工资“被增长”为什么 民众感觉与此统计结果反差如此之大呢?这一方而是因为工资与个人利 益息息相关,对指标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也是数据的真实性被广泛质 疑其实,如果了解了 “平均工资”的内涵及平均数的特征等,民众的感 觉也许就不会如此强烈了关键词:平均工资产生差距的原因作用及计算方法一、民众感受与“平均工资”有距离的原因(-)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平均数又称为均值,是把某一组数据进行算术平均,用以表达某一事 物的平均水平,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综合指标其特点是它 反映的数据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最大的缺点是掩盖了统计对象的个体差异拿平均工资來说,受其所属行 业、所在区域、经济效益及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资 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实情况中往往高收入人员较少,中收入人员较多, 少数人的过高收入拉高了平均工资水平,这样一来,平均工资的统计结果 和民众的感觉反差之大,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根据劳动统计制度,仍沿用以往计划经济的思路,工资的统计范围包 括城镇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以及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 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趋向多渠 道和市场化,大批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迅速成长,安置了大批的劳动 力,而工资的统计范围却不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平均工 资统计范围越来越窄,覆盖面受到限制由此范围计算出的平均工资,其 代表性、覆盖面有限,不能真止体现工资的平均水平三) 工资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出于各个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以及进入该行业所需的先期成本不同, 不同行业间的平均工资存在很大差异,如垄断性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 和新兴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达6倍多像这样一个非同质总体,很明显 用“平均工资”这一指标来反映总体水平,其代表性不言而喻四) 工资总额构成情况工资总额是指根据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 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劳 动报酬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计 时工资、计件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在计算工资总额时,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 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计入工资总额统计同时,工资总额统计的是 个人税前工资,并口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房费、水 费、电费及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个人帐户的基金具体 计算公式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例如我市某企业职工甲每月应发工资总额为 5095元扣除养老金28元、失业金14元、医疗保险56元、住房公积金 167元、个人所得税19元,实发工资为4811元由上例可以看出,4811元是职工甲实际拿到手的工资收入,而5095 元才是他的劳动工资统计数据另外,在岗职工个人获得的、不属于本单 位发放的劳动报酬,不列人工资总额统计公众理解的工资口径小于统计 口径,自然会感觉自己没拿那么多钱二、平均工资的作用平均工资通常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平均工资,它反映一定时期(通 常为一年)内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和平均水平1) 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核算,进行市场竞争力的比较工资作为 劳动力的价格,定期为市场提供反映本国、本地区平均用工费用的统计数 据确定本国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成木方面的差异,评估本国在国际贸易中 的竞争地位。
2) 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状况,职工平均工资数据直接反映国民收入 初次分配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同时还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分配 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二次分配的依据我国目前实施的各项社会保 障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都耍依据工资水平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劳 动工资统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3) 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在进行GDP核算时,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核算主要以劳动工资统计数据作为核算依据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影响GD卩的核算精度4) 用于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制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征缴、发放的标准,住房公 积金的征收比例,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等与老白姓生活 密切相关的政策,都是依据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得出的5) 作为赔偿制度的基础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等 的有关规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确定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数额 的主要依据三、探讨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一)计算和运用平均数时,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平均指标反映同类现象的一般水平,是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的代表 值,也是对变量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主要有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五种表现形式。
其中前两个指标是根据标志值在 分布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成为位置平均数,后三个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 标志值计算的,称为数值平均数平均工资采用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即从 业人员平均工资等于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比值根据 掌握资料的复杂程度不同,分为简单算术平均和加权算术平均平均数的 大小取决于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和标志值的次数如果总体中出现极大 值,就会使算术平均数偏大,若出现极小值,则会使算术平均数偏小可 以看出,在计算算数平均数时,一般假定各单位标志值在组内的分布是均 匀的有人详细的描述了这种“平均效应”为:“李家有财一千万,九个 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有上百万个别指标与平均值差 异较大,无法真实反映情况时,就需要计算标志变异指标二) 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最普遍的标志值,表现为社会现象的一般 水平中位数是总体中各单位的标志值按人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 那个标志值,众数和中位数都是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标志值的影响,比 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是对现象总体一般水平描述的重要补充指标 为了对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工资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除了计算总平均数 外,可以运用统计分组,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以认识同一性中 存在的特殊性和特殊性中表现出的同一性。
三) 把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平均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要把握平均工资数据的 数量变化规律,仅仅有集中趋势的代表值是不够的,还需要考察数据的分 散程度,也成为离中趋势数据的离中趋势越大,说明平均数代表值的代 表性越差;反之,离中趋势越小,平均数代表值的代表性就越好标志变 异指标是反映变量分布离散趋势,各变量值远离平均值程度的指标平均 指标反映总体一般数量水平的同时,也掩盖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数量差 异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它综合反映了总体各单 位标志值的数量差异,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常用的标志变异 指标主要有极差、平均差、方差或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因此,在计算平 均工资时,还应考虑计算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综合反映平均数的代表 性,以便数据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很长时间以来,平均工资因为指标特质及貌似个人实际收入而承载了 公众太多的误解只有加强对数据源头的质量控制,加强数据评估,加强 统计方法改革,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多举并措才能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使平均工资历练住社会公众的审视相信随着工资统计调查制度的进一步 完善和公众统计知识的不断丰富,“平均工资”将摆脱年年饱受质疑的尴 尬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