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栏梨花诗歌鉴赏(苏轼)课件.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90489909
  • 上传时间:2024-09-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82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栏梨花 苏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 东南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释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②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③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④雪:这里喻指梨花⑤清明:清澈明朗 东南梨花 •(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赏析•《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赏析•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 赏析•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真题再现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真题再现•(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真题再现•(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3)、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答:淡白、清明, 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真题再现•⑴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分)答:⑴惆怅、伤感(3分)•(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读一读 赏一赏 真题再现 真题再现 谢谢观赏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162021/6/30 结束语结束语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