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庸之道.doc
3页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庸之道[课文解读]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 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 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子曰:“乡原,德之贼也23.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24.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 23.仁义之道(仁义或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2分)• 24.“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衷主义者1分)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1分)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中庸之道都要依据道德原则,与“乡原”的无原则折中有本质的区别,孔子对其深恶痛绝,称之为道德的破坏者1分)• (二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
•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上面的文字选自《<论语>选读》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
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 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29)•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3.21)• 【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 “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
• “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 (三十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1.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五十)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1)群而不党或 因人废言(1分)• (2)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
• 6.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一)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三)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四)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 原因2分)• 衍文: 产生原因: • (2)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
4分)• (1)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2)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精品文档】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