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有功名弘敏阅读附答案与解析.docx
7页徐有功名弘敏阅读附答案与解析(带译文)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 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 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讫代不辱一人, 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置总监牧院诸狱,捕 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 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 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 ”诏从之,皆以更 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 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 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 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 “彼尝隐君于死, 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忿,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 私害公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 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 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 仇矣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 B. 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籍: 查抄C. 秋官侍郎周兴劾之劾:弹劾 D. 罪当诛,请按之 按: 查办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 一组是()① 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② 讫代不辱一人③ 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 ”④ 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⑤ 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⑥ 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 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B. 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 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减免韩家的罪,类 似情况的有几十家也因此得到赦免C. 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 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 文备借事使周兴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
D. 徐有功办案,一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 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器重,对 酷吏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B.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C.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D.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5.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2)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 狱,有功出之3)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答案】1. A 2. D3. C 4. B5. (1)只有徐有功多次冒犯武则天(的尊严),与她争论是 非曲直,武后用严厉的语言压制他,他争辩得更加厉害2)和皇甫文备一同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 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设法救出了他3)所以在他审理案件时,总是坚持平等公正,坚持依靠事 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件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 方法有 “ 结构分析法 ”“ 语法分析法 ”“ 形旁辨义法 ”“ 套用成语 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 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 判断出来。
A项,“讫”,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应该译文完结、终 了句意:徐有功一生也没有侮辱过一个人故选 A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 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 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 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 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 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 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 “徐有功”,品质是“持平守 正”,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建议使用排除法①表徐有功处理 政事充满仁爱之心,从不使用杖刑,百姓很爱戴他;④是叙述皇 甫文备在与徐有功一同办案过程中,诬陷徐有功放纵叛逆者依 此两项便可排除A、B、C三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 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 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 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 项, “又和同僚皇甫文 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入狱 ”错误结合文本内 容“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 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分析可知,不是徐有功 和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不是皇甫文备借事使周兴下狱,而是皇 甫文备下狱故选 C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 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 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 一,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将死”“赦之”应该对称,结合句意 内容分析,排除 A 项、 D 项句意:他先后三次被判杀头,将 要处死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被赦免时也不惊喜,武后因此很 器重他故选 B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 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 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独”,只有; “数”,多次;“犯”,冒犯;“枉直”,是非曲直;“折抑”,压制;“益”, 更加2)“按狱”,断狱,审理案件;“诬”,诬陷;“坐”,犯罪; “出”,使动,使..…出来,救出;“之”,代词,指皇甫文备。
3) “故”,所以; “狱”,官司、案件; “持”,坚持; “以”,介词,依 靠、凭借; “冤”,冤屈参考译文:徐有功名叫弘敏,因为避孝敬皇帝李弘的名讳,用字代替名, 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被举荐为“明经”,累次候缺才补 上了蒲州司法参军的官缺,袭封为东莞县令他治理政务有仁爱 之心,不忍用杖责来处罚人,民众敬服他的恩德,都互相约定说: “如果有谁犯了法,受到徐有功杖责,我们一定痛斥这个人徐 有功一生也没有侮辱过一个人,累官升迁至司刑丞当时武则天 僭位称帝,担心唐朝的大臣谋害自己,于是设置了总监牧院等许 多监狱,捉来将相,让他们互相攀咬,牵连抓捕朝廷和地方都 震惊恐慌,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惟独徐有功多次冒犯武 则天的尊严,与其争论是非曲直,武后用严厉的语言压制他,他 却争辩得更加努力有一个叫韩纪孝的人,接受了徐敬业的官职,在追究他的罪责 之前已经死去了,推事官派遣顾仲琰去抄他的家,诏书已经下达, 认为可行徐有功进谏说:“按照刑律,谋反的人应该斩首他 自己已经死了,就没有什么斩首之法可以对待他了;没有了斩首 之法,就不能按照斩首之法来实行与此相联系的法令有牵连的 人死了,那么,因此而产生的罪行也就可以免去了。
”诏令采纳 了徐有功的意见,凡属这类情况也都被赦免,因此获得宽恕的有 几十、上百个家族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人诬陷,徐有功为他们力争也没有成 功刑部侍郎周兴弹劾徐有功说:“按照汉代的法律,依附下属 蒙蔽主上要斩首,当面欺君的也要斩首在古代,陈述言辞触犯 刑法的要杀头徐有功有意为反囚开脱,他的罪行应该杀头,请 查究治他的罪武后没有答应,但徐有功还是因此被免去了职 务他被起用任命为司法郎中,又转任司刑少卿和皇甫文备一同 审理案件时,皇甫文备诬陷他放纵逆党过了许久,皇甫文备因 犯事被下到监狱里,徐有功设法救出了他有人说: “皇甫文备 曾陷您于死地,现在您却救活了他,为什么呢?”徐有功回答说: “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遵守的是国家法律,不可因私人 恩怨而损害公家法律徐有功曾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理寺, 是关系到人命的地方,不可以阿附圣旨诡辩言辞,来求得暂时的 解脱所以在他审理案件时,总是坚持平等公正,坚持依靠事 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件他先后三次被判杀头,将要处死 时,泰然自若毫不畏惧;被赦免时也不惊喜,武后因此很器重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