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分析弗莱的文化理论来源.doc
9页分析弗莱的文化理论来源弗莱的文化理论来源 采取对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作整体的跨学科审视, 使弗莱获得了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在,其心理生活和物质实践等领域纵横驰骋的理论能力,使他能够在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上汲取他人的思想精华,并从而构筑自己的文化理论学说通过第一章的介绍,可以看出弗莱的文化理论是一种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相连的宏观叙事,因此,他的理论基础也就必然是涵盖了上述各种学科 第一节 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首先,弗莱深受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影响弗莱说,这本书使他感到“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眼前”,并给了他“整体性的视角”[32][p7] 弗莱是在上大学期间接触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的《西方的没落》没有记录西方某一时代或某一国家的历史事件,更非编年史,而是比较了几种形态的文化,斯宾格勒从中得出他对历史的结论:认为历史的本质形态既非偶然事件的堆积,也非线性的持续前进,而是一系列他称为“文化的社会发展”而这些文化形态类似于“有机体”,它们产生、生长、发展、衰落与灭亡,文化有机体经历有机循环。
斯宾格勒的历史文化观,对弗莱有很大的启示,他首次在这本书的导言中接触到了对“文化”一词的特别使用:“我看到的不是虚构的一份直线历史,……我看到的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出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土壤联系着;每一种文化都把自己的影象印在它的材料,即它的人类身上;每一种文化各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感情,自己的死亡hellip;…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自我表现的新的可能,从发生到成熟,再到衰落,永不复返hellip;…我把世界历史看成是一幅无止境地形成、无止境地变化的图景,看成一幅有机形式惊大地盈亏相继的图景rdquo;[33][p39] 弗莱认为斯宾格勒的这段话“表明了特定时期的文化如何形成一体,而这一统一体却并未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只能通过直觉感受到;这一统一体让人感到人类文化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个体,仿佛是“融入时代的巨人”,弗莱承认,当他最终认识到斯宾格勒是一位文学或文化批评家时,“我对‘批评’一词的理解便一下子拓展了许多”。
[34][p111]文学作品对他来说,就不再单单表现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而是表现了它所处的总体文化 其次,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对弗莱的影响,还表现在,弗莱依据斯宾格勒的循环理论与文化“模式”理论,建构出他的文化理论中的原型模式,例如他在《批评的剖析》的第一编列举的五种模式:如果性质上比其他人和环境优越,主人公是神,关于他的故事是神话如果主人公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和周围环境优越,则属于第二种模式——传奇如果主人公一定程度上比其他人优越,但无法超越他所处的环境,则属于“高模仿”如果既不比其他人,也不比环境优越,则属于“低模仿”如果主人公比我们自己在能力和智力上低,处于荒唐可笑的境地,则属于“反讽”模式 关于弗莱提出的原型模式,有着种种不同的评说:“托多洛夫认为弗莱的模式是理论的,而非历史的,而弗莱彻(Fletcher)认为赞同弗莱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种历史的纯属天真海登•怀特则认为弗莱的模式理论分析不是处理文学史,而是作一般的历史阐释其实弗莱对历史的观点,是他的文化持续性与整体性图式的一个内在部分,弗莱自己的历史观建立在一个有机体与文化年轮的节奏隐喻上,它的哲学基础是浪漫主义,它意味着时间、人生与历时的现实,‘将通过感情、直觉、想像视野被发现,总之,通过象征’ [35][p180]。
rdquo;[36][p39]弗莱对文学艺术中的创造力与想像力的特别推崇与强调,使他立足于浪漫主义的立场因而它对文化的考察,多从感情、直觉、想像等视角出发在《认同的寓言》一书中,他写道:“想像力和创造力产生了我们称之为文化和文明的种种现象这两种力量将非人的物质世界转变为带有人的形象和意义的新世界,把岩石和树转变为城市和花,把自然环境变为人类居住的家园rdquo;[37][p3]正因为弗莱的浪漫主义视角,历史在他这里总是被虚化的,被大文化淹没了 最后,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供了一个将许多看似相距遥远,没有联系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作宏观考察的“宏大叙述”这种“宏大叙述”的视野,也影响了弗莱的理论学说的建构弗莱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进行整体研究,从史前祭祀神话直到当代讽刺文学——作了一种文化结构主义的解读,以神话原型结构将整个文学现象串联起来这种神话原型的“宏大叙述”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弗莱本人认为这些神话已“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之中”,[38][p14]而且他还说,想要的批评之路是这样一种批评理论,它首先要说明文学经验的主要现象,其次要导致对文学在整个文明中的地位的某种看法。
[39][p1]罗伯特•康•戴维斯也指出:“他的方法是把整个文学作为一个文化结构整体,包括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全部作品rdquo; [40][p87] 第二节 弗雷泽的《金枝》 弗莱将整个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全部作品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链接,或者说一种结构,就是他文化理论中的文学原型循环论而弗莱的文学原型循环论的整体结构,又接受了另一位人物的影响而形成,他就是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弗雷泽的《金枝》考察了原始祭祀仪式,并在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仪典考察与对比中,发现完全隔绝的文化系统之间的仪式,显示出了一些相似的行为模式与信仰譬如,有"死亡与再生"仪典模式,它类似于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梅列金斯基说:“詹•乔•弗雷泽以类似联想(类感法术,即模拟法术)和接近联想(触染法术,即感染法术)对法术(巫术)加以说明……举凡献祭、图腾崇拜以及节期祭仪,弗雷泽几无不完全归源于法术据他看来,神话越来越不成为阐释周围世界的有意识的手段,而无非是日趋湮灭的仪礼的模塑品罢了。
将法术(巫术)作为确有效能的本原进行探讨,把弗雷泽推向仪典论 ”[43][p29-30]弗雷泽的仪典论,或者对古代巫术的考察中实际上本身就揭示了神话成分,他确定了仪典先于神话的命题同时,在他对仪典进行的考察中,又对神话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当然,神话与仪典的关系浑然难分,其孰先孰后,颇似鸡与蛋,很难断说但弗雷泽的《金枝》一书,毫无疑问包含有神话成分 弗雷泽在《金枝》中发现不同的文化中仪式祭典的相似性,启发了弗莱一方面弗莱注重仪式对于文学的原型意义,弗莱认为仪式“是某种想像所造的东西,是一种艺术的潜在作品它能进入戏剧或罗曼司或小说或象征的诗歌rdquo;[44][p90];另一方面,这种相似性,应该说也促使弗莱关注文学内部因素,如文类等的家族相似性,从而弗莱更注重考察文学的内部语辞套式,而较少关注文学与所在的社会语境的联系而最重要的影响,如弗莱所说,是弗雷泽《金枝》对仪式的“想像”功能的分析弗莱认为,“弗雷泽的仪式被认为是作为人类想像中的某种潜在物”[45][p89]弗莱对《金枝》的仪式想像功能推崇备至,他说“为了能欣赏《金枝》是什么,我们必须把它看成一种人类想像的语法。
rdquo;还说:“《金枝》不是关于人类在遥远而荒唐的过去做了什么;它是关于人类的想像之所为,当想像试图表达它自己对最大的谜,生死、来生之谜的理解时rdquo;[46][p89]弗雷泽的《金枝》,含有无意识象征的因素,由于仪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此,这种无意识象征侧重社会方面,而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无意识侧重的是个体弗莱本人认为文化是靠想像而创造的,而文学因其想像特质而居于文化的中心,哲学与历史旁立两侧因而,弗雷泽的《金枝》的仪式想像性,对弗莱的文化想像建构是有直接启示的,在讨论神话原型的模式时,他在《批评的剖析》中建立了一套体系具体可归纳为天启意象,恶魔意象,以及居于两者之间的相似意象等此中可以看到弗雷泽仪式祭典的影子弗莱的四种叙事模式,与春夏秋冬四季关联,喜剧为春天、传奇为夏天、悲剧为秋天、反讽为冬天等,这种文学体裁与自然现象的对应,也有弗雷泽《金枝》的影响的痕迹 第三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弗莱的文化理论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应该说,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弗莱的“文化无意识”。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自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他与弗洛伊德不同,他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容和意义首先,他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因为他认为个人意识即使再加上个人无意识,其范围也是十分狭窄有限的荣格说:“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将其称之为‘个人无意识’但是这种个人无意识却有赖于更深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我把这更深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人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它便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rdquo;[47][p52-53]因此在容格眼中,集体无意识成了一种世界的具有决定力量的本体 其次,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用一个他的特殊概念“原型”来表述。
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rdquo;实际上,集体无意识,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它构成了一种恒定模式,凝固成一种结构他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因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rdquo; [48][p83]“原型”是荣格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弗莱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然,荣格一方面认为“原型”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但另一方面,又变得具有了亚里斯多德的“形式”的语义荣格说:“原型不是由内容而仅仅是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