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如何实现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相关知识的有效衔接.docx
3页浅谈如何实现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相关知识的有效衔接 王文军[摘 要]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我为了提高自己化学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更好的完成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寻找九年级化学和小学科学有关知识的联系,在“认识物质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引导学生把小学《科学》与九年级《化学》相关知识适时进行联系借鉴并加以运用,从而使中小学相关知识得到了有效衔接,降低了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起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化学》教学;《科学》 衔接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化学学科同样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学生有学习好这门课程的愿望,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总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更好的完成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注重寻找九年级化学和小学科学有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地检索出来并加以运用从而在无形中使中小学相关知识得到了自然衔接,降低了九年级化学教学的起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物质教学方法的衔接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科学》是一门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基础自然学科,而中学阶段开始接触的《化学》这门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则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性及相关性,具体来说就是在认识方法上有联系,有区别,并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大气”一单元的课题1“空气”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是什么?(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空气有哪些性质?(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中至少包含几种物质?(两种,氧气与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各有什么性质?(一种与燃烧有关,一种与燃烧无关),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到的)随后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部分化学知识——空气,就是上述小学科学知识的延续在化学课上,我们不但对空气的成份进行定性研究,还要对其中的某些重要成份进行定量研究,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然后开始带领学生通过做实验1-1来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通过这种不断的引导提问式的教学,让学生在逐步回忆小学所学相关知识的同时,对即将接触的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不但解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心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为后面学习氧气的性质,认识燃烧、氧化等现象在思想上做了铺垫,为学习化学新知识筑起了阶梯,架起了桥梁。
二、概念教学的衔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特别重要的不少化学基本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对具体问题、具體现象进行准确判断却比较困难如果把这些问题、现象与小学《科学》中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列举其中大家熟悉的、通俗易懂的具体事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在教物质的变化时,首先通过水的沸腾、蓝矾的研碎、镁条的燃烧、铜绿受热分解四个对比实验引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然后分析归纳了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并特别强调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学生课堂反应较为积极及时,但在随后的回答课后习题之时,则发现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学生彻底消化理解该部分知识,我引导学生回忆了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卵石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的消化、动物的呼吸等知识,并积极鼓励学生去寻找、分析它们与所学习的该部分化学知识之间有何共同点然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做相关课后习题的判断时,就比较容易了,准确率也很高这种教学方法既使新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对两种变化的判别能力三、实验教学的衔接《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当中,如果能把某些实验教学建立在小学《科学》有关实验的基础上,则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如我在教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时,为了更好的突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教学重点,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问题,首先引导他们回忆小学《科学》中“燃烧是怎么回事”的有关知识,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以下问题:氧气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法获得呢?(实验)在试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老师提出新的、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由于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加之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习,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一门新的学科时,既会有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也会相应的产生畏难心理化学学科做为学生进入九年级以后新增的学科,科学性和实验性的学科特征,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难以适应的感觉教师如何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接受化学,从而爱上化学,对学生以后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显得至关重要化学老师若能在实际教学中,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巩固加深已有的知识技能,温故而知新,就能做到有效降低新课程难度,消除畏难心理,保留学习兴趣,树立起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最终实现大幅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九年级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小学科学》教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2]华中师大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