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 新人教版.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166567728
  • 上传时间:2021-02-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7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936),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 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肇(zho) 埋没(m) 彷徨(png hung) 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得到知识 彷徨: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掌握字词,掌握字词,肇(,埋没(,彷徨(,格物致知,彷徨,修身,清谈,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zho,m,png hung,探究事物得到知识,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 理。

      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文学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出自礼记,儒家经典,研讨课文,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出自,大 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那么何谓“格物致知”,意思是,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 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举例论证,四、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改变,原因:一些中国学生仍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就必须培养实验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五、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实验的方法,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六、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七、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论证方法,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小 结,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层 层 深 入,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学会质疑(有何疑问,示例: 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 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2、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证明了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有关实践的格言名句,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作业,1、思考并讨论:“中国本土为何至今 得不到诺贝尔奖” 2、完成学案课外迁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