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性别与文学 第六讲 古代女性创作的基本内容.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0947190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88.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性别与文学第六讲 古代女性创作的基本内容v“别有幽情恨此生”:怨女幽情v“总向红笺写自随”:才情丰韵v“巾帼亦有须眉志”:社会情怀一、“别有幽情恨此生”——怨女幽情 1、闺怨:即闺中思妇的哀怨忧愁在古代社会 ,男子不仅是家庭的核心,性别优势和支配 地位还赋予他们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和拥有广 阔的生存空间的可能于是,他们中的一些 人或投军边塞,或仗剑远游,或辗转商界, 或沉浮宦海而在家独守空闺的女子思念、 担忧在外不归的丈夫,芳菲自怜中,谱出了 一章章凄楚动人的心曲v征妇怨:“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v商妇怨:“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v离妇怨:“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 v弃妇怨:“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 v青楼怨:“却念容华非昔好,画眉犹自待君来 ”2、宫怨:与闺阁妇女、楚馆娼妓的诉怨之作 相比,深宫皇庭中宫女嫔妃的幽怨则带有一 种阴森、冷酷的色彩,更让人陷入沉重的深 思v宫女怨:“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v后妃怨:“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3、悼亡:在历代文学中有不少妻子悼念亡夫 的作品,而且感情往往更为真挚、凄怆《 诗经·唐风》中的《葛生》便是一位女子为悼 念亡夫而作,可视为后世悼亡诗的源头。

      v “叹黄尘,久埋玉,断肠挥泪东风” 4、思归:在古代社会中,还有一类有着特殊经 历和遭遇的女性,这就是因朝廷与少数民族 在外交政治中的和亲政策而远嫁异乡的公主 和王家女子 v“常思汉王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二、“总向红笺写自随”——才子情韵 古代女性的文学活动并不仅是千篇一律地抒 发个人生活一隅的相思幽怨,亦有不少“扫眉 才子”将笔墨拓展到赠别酬唱等较为开放的交 流领域,或者感物咏怀等更深层次的情感表 述和精神世界中,从而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情 韵空间v晋时女作家左棻 《感离诗》叙兄妹之情,另 还有《啄木诗》、《松柏赋》借咏物以说性 情、明心志,均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志趣襟怀 v唐代最具特色的是女冠诗女冠(女道士)诗人拥 有了开放的社交圈,其创作活动主要以女性酬寄诗 的特色出现并立足诗坛最杰出者当推薛涛、李冶 和鱼玄机 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自由放任的生活带给女冠诗人更 深刻的影响在于:由于她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视野 更加开阔,她们诗歌创作的题材领域扩大了;由于 她们在漫游与交往中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人生和 情感体验,诗歌的内涵也变得丰富深厚 v宋代:旷古才女李清照:她以一个女性的自尊、从 一个女性的视角记录了一生的际遇和情感,真实地 展现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从早期抒发对自然、生活 热爱之情的少女闺阁词,到中期抒写伉俪情深、离 愁别苦黯然销魂的少妇爱情词,到晚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悲凉凄苦 的老妪自伤词,她向整个社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倾 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将自己起落坎 坷的一生娓娓道来这种在男权文化语境下真性情 的女性言说,某种程度上带有对男性中心话语的冲 击和颠覆的意味,所以被某些保守的夫子斥为“无顾 忌”、“无检操”朱淑真:《断肠集》主要抒写所嫁非偶的忧愁怨恨 之情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追求她专注于女性自我 情感的描摹,从而富于深度地抒发了女性内心和性 灵的真实v明清时期: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人才辈出,如 前所述,诗、词、曲、剧以及弹词等各种领 域里都有卓而不凡者,叶小纨、徐灿、吴藻 等堪称其中的代表超越了传统的“闺音”写 作,更能体现出这一时期时代特色和才子风 情之处在于: 其一、女性创作群体的出现 其二、女性创作自觉意识的增强 三、“巾帼亦有须眉志”——社会情怀 v在古代女性的作品中,尽管我们时而会听到她们内 心的愤懑和呐喊,如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 第题名处》:“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听到她们的决绝和抗争,如卓文君《白头吟》: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感受她们的自负和才 情,如薛涛《寄旧诗与元微之》云:“长教碧玉藏深 处,总向红笺写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 教男儿然而,从总体上说,她们所抒发的主要是 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情怀这种状况在某些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会发生改变v《诗经·鄘风》中许穆夫人作《载驰》可谓女 性文学史上的开篇洪音 蔡琰、李清照等许 多女诗人都曾发出过不让须眉的壮音但是 真正从旧有传统中挣脱出来,以高亢的歌吟 ,以刚健昂扬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清 末的秋瑾 秋瑾秋瑾(1875-1907),原名闺 瑾,字璿卿,别署鉴湖女侠留 日时改名为瑾,易字竞雄浙江 山阴(今绍兴)人1896年成婚 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次年加 入光复会1905年同盟会成立, 任浙江分会主盟人1905年底回 国,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6年 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1907 年春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教务 1907年7月13日因起义计划泄漏被 捕,15日就义 秋瑾主要作品秋瑾今存诗词160余首,政治性杂文12篇,弹词1篇,歌6首以及联句、短句若干有《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及多种选注本行于世。

      秋瑾词:v《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 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v《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 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不独一身浩然正气、铁骨霜姿和其创作中提 剑挥戈、鼓荡风生的豪雄气概超越了其他时 代的任何文学女性,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秋 瑾作品中闪耀的妇女解放和女权思想v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 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 ——《题芝龛记》 在古代女性文学中,虽偶见气势雄浑、壮怀 激烈之作,但总体来说其风格仍然趋于柔美 凄婉在礼教闺范的束缚下,封闭苍白的生 活决定了古代女性笔下多样化题材和多样化 风格的缺失,且她们所擅长的文体偏于韵文 ,如诗、词、曲、弹词,而古文和小说在女 性创作中非常少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其间所透露出来的性别文化信息也值得思 考阅读:v苏者聪选注《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v沈立东、葛汝桐主编《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北京:中 国妇女出版社,1992v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问题与思考v1、你印象中最深刻的古代女作家是谁,为什么?v2、你认为古代女性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为 什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