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秋天》教学设计.doc
3页《走进秋天》教学设计中华路小学 李伟欢一、主题背景秋天,天高气爽,景色宜人;大雁南飞,蟋蟀呢喃;瓜果飘香,田野金黄;层林尽染....在孩子童话般的世界里秋天是那么美,那么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城市,但在家长的陪同下也会有机会亲近自然,他们奔走与田间地头,吮吸着成熟果实溢出的香气;穿梭于大街小巷,脚踩着片片落叶,听着沙沙地响声;游走于农家小院,欣赏着成堆的玉米棒,感受着丰收的喜悦……这些给了孩子们广阔而富有的天地,这些都是孩子们求知和发现的好地方因此,在充满阳光的金秋,我设计了“走进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和博大这次活动,我将重心放在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的实践上,努力体现自主化、合作化、创新的活动原则让孩子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用实际行动享受劳动的苦与乐,感受丰收的滋味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了解秋天和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知道秋天的节日及习俗等能力目标: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通过观察、收集、走访、记录、筛选、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协作交流意识,启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情感目标:启发学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体会收获的喜悦,享受生活的美好。
丰富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法和学法教法: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兴趣和鼓励相结合2、组内讨论总结和班级展示评价相结合3、交流协作和教师点播、评价相结合学法:1、 收集资料和信息;2、 研究、设计、和亲自体验,3、 小组合作与交流五、活动时间安排本次活动大约两周时间:第一阶段:确定主题,设计方案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收集资料第三阶段:整理提升,展示成果 五、活动过程(一)、成立小组(1)知秋组(秋天的天气,动植物,节日等)2)赏秋组(收集秋天的图片,视频等)(3)颂秋组(秋天诗歌,美文)(4)绘秋组(绘画,手工,习作)(5)品秋组(品尝秋天的果实)(二)、指导实践接下来,学生分组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基于自身的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大量、丰富的收集到农田里丰收的各种农作物的样本和植物等关于秋天的节日、节气可以通过学校的板报、课本、网络进行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成语、诗歌和文章等则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和课外延伸中有意识的逐步积累在这过程中,我始终追踪学生的活动动态,及时指导由于小学年龄小,自我克制能力不强,在活动中出现了“以某一、两个同学为中心,包缆全部工作,而其他同学事不关己”的现象。
于是,我采用发小奖品,写表扬书等形式鼓励孩子,同时刺激那些不够主动的同学就这样,组员参与的热情便高涨了三)、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这一阶段,我们全班同学分成知秋组、赏秋组、颂秋组、绘秋组、品秋组等几个不同小组走进了秋天,品味了秋天,拥抱了秋天!进行了一次非常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同学们的团结合作中搜集了很多资料,绘制了图画,制作了树叶贴画,幻灯片等等,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共同来分享秋天的收获,感受宜人的秋光 【设计意图:明确内容,激发学习欲望及探究意识2、板书课题:走进秋天二、各组汇报,交流感悟(一)资料交流,了解秋天 1、汇报秋天的天气情况2、霜、露、雾的形成等3、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秋天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 5、秋天的植物6秋天的果实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多方面,多渠道获取自己想知道的资料,激发观察大自然兴趣,领悟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感受秋天的美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二) 图文共赏,感受秋天1、欣赏秋天美丽景色2、体验秋天的美好生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投入秋天的怀抱,欣赏美景,听闻美文进一步发现秋天的美丽,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诗文朗诵,歌颂秋天朗诵描写秋天的古诗,散文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歌颂秋天,真切地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四)动手操作,美绘秋天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展览【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热情,他们通过亲手绘制图画,树叶贴画,在相互合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 共享水果,品味秋天【品尝水果的甘甜,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不仅能再次体会丰收的喜悦更能感受美好生活的美好三、课堂总结,情感升华同学们:今天各小组的成果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可以看出各小组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创新创造的乐趣使我们一起走进了秋天,体验了秋天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勇于创造的双手,你们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回家后希望你们把自己参与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写下来,让秋天永远留下来,好吗?四、板书设计走进秋天知秋 赏秋 颂秋 绘秋 品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