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制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指南(征求意见稿201607)-(1).pdf
32页 无菌制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指 南 (征求意见稿) 无菌制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指 南 (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二〇一六年七月 目 录目 录 1. 目的 . 1 2. 范围 . 1 3. 定义 . 1 4. 原则 . 1 5. 无菌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 2 6. 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 . 3 1. 目的 . 1 2. 范围 . 1 3. 定义 . 1 4. 原则 . 1 5. 无菌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 2 6. 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 . 3 6.1.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前提条件 3 6.2. 基于无菌风险的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 3 6.3. 培养基的选择与评价 4 6.4. 培养基的配制 6 6.5. 培养基的除菌与灭菌 6 6.6. 灌装量 8 6.7. 灌装数量及模拟持续时间 8 6.8. 最差条件的选择 . 10 6.9. 干预 . 11 6.10. 容器规格与容器闭封组合 . 14 6.11. 培养前的容器检查 . 14 6.12. 培养条件 . 14 6.13. 培养后的检查 . 15 6.14. 计数与数额平衡 . 15 6.15. 惰性气体 . 16 6.16. 环境及监控 . 16 6.17. 人员因素 . 19 6.18. 不同剂型应考虑的特殊因素 . 19 6.19. 方案的实施 . 23 7. 可接受标准与结果判断 . 24 8. 污染调查及纠正措施 . 25 9. 试验周期及再验证 . 26 10. 7. 可接受标准与结果判断 . 24 8. 污染调查及纠正措施 . 25 9. 试验周期及再验证 . 26 10. 术语 27术语 27 —4— —1— 无菌制剂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指南 (征求意见稿 20160725) 1.目的1.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无菌药品生产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充分评 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无菌操作水平,确保所生产无菌药品的安全、 有效、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制定 本指南。
2.范围2.范围 本指南根据无菌生产工艺的特点阐述了非最终灭菌的无菌 产品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基本要求及流程, 适用于采用无菌生 产工艺生产无菌制剂 3.定义3.定义 本指南所指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是指采用无菌的培养基 或适当的介质, 模拟药品生产中无菌操作的全过程 (不仅仅是灌 装过程),以评价该无菌工艺无菌保证水平的一系列活动 4.原则4.原则 在对无菌生产工艺充分认知和生产经验累积的基础上, 非最 终灭菌产品企业应结合工艺、 设备、 人员和环境等要素定期开展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以确认无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开展培养 —2— 基模拟灌装试验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以现行 GMP 法规要求为准则,评价无菌生产过程的法规符 合性, 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无菌工艺过程, 不能通过模拟试验来证 实其无菌控制措施的合理性 4.2 对无菌生产过程实施风险评估,识别生产过程风险点以并评 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评估结果将在试验方案设计时给予考 虑 4.3 应结合无菌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工艺、设备、人员以及操作 时限等因素有针对性开展模拟试验, 尽可能模拟实际无菌生产全 过程,并应特别关注“开放”操作、人工干预等高风险过程。
4.4 如同一生产线生产多个包装规格的产品, 应评价模拟试验方 案对各产品无菌工艺过程的适用性 应对有显著差异的无菌工艺 过程逐一开展模拟试验 5.无菌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5.无菌生产工艺及模拟范围 无菌产品的无菌生产工艺通常为: 经除菌过滤或其他方法获 取无菌药液或无菌粉末,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液体灌装或粉末灌 装,密封冻干制剂在液体灌装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冻干燥工艺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应从第一步无菌操作开始, 直至无菌产 品完全密封结束 如果在产品制备阶段已经采用了无菌生产的 工艺,此部分工艺也应作为模拟验证的一部分 —3— 6.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6.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要求 6.1.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前提条件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前提条件 在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之前应确认与无菌工艺相关的支持 性系统和灭菌系统的验证已完成,并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 6.1.1. 工艺设备、公用系统和辅助设施按照预期要求完成了 设计、安装和运行确认; 工艺设备、公用系统和辅助设施按照预期要求完成了 设计、安装和运行确认; 6.1.2. 生产设备、公共系统、辅助设施灭菌方法完成了相应 的验证,物品及厂房、设施所使用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完成 了相关的验证。
生产设备、公共系统、辅助设施灭菌方法完成了相应 的验证,物品及厂房、设施所使用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完成 了相关的验证 6.1.3. 药液及与产品接触的气体、设备组件、容器、器具灭 菌工艺完成了相应的验证 药液及与产品接触的气体、设备组件、容器、器具灭 菌工艺完成了相应的验证 6.1.4. 无菌关键区域的气流及环境监测达到了设计要求 无菌关键区域的气流及环境监测达到了设计要求 6.1.5. 根据无菌生产工艺要求建立了相关操作规程文件 根据无菌生产工艺要求建立了相关操作规程文件 6.1.6. 参与模拟灌装试验的人员接受了 GMP、无菌操作、 微生物知识以及实施模拟试验的培训 参与模拟灌装试验的人员接受了 GMP、无菌操作、 微生物知识以及实施模拟试验的培训 6.1.7. 进入洁净区的全部人员通过了更衣程序的确认,并采 用文件形式,可视化标识管理或其他方式,确认了每位参 与者可进入的的区域和其所允许的无菌操作项目 进入洁净区的全部人员通过了更衣程序的确认,并采 用文件形式,可视化标识管理或其他方式,确认了每位参 与者可进入的的区域和其所允许的无菌操作项目 6.1.8. 容器密封性验证已经完成 容器密封性验证已经完成。
6.2. 基于无菌风险的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 基于无菌风险的模拟试验方案的设计 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应结合无菌生产工艺, 尽量与实际无菌操 —4— 作过程保持一致, 以求试验结果真实反映生产过程的无菌保证水 平 6.2.1. 无菌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无菌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无菌生产工艺的设计基于对产品特性、 工艺技术和无菌控制 措施的认知和经验的累积, 设计模拟试验方案前应对无菌生产过 程开展系统性风险评估,以充分识别无菌生产过程中潜在风险 点 6.2.2. 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重点考察和评估无菌操作的 高风险过程无菌生产工艺的暴露操作是影响最终产品无 菌特性的重要环节,如设备(或管道)的无菌连接、无菌 容器的转运和更换、灌装等关键操作,都是引入微生物污 染的重点环节及风险点,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应考察以上过 程无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重点考察和评估无菌操作的 高风险过程无菌生产工艺的暴露操作是影响最终产品无 菌特性的重要环节,如设备(或管道)的无菌连接、无菌 容器的转运和更换、灌装等关键操作,都是引入微生物污 染的重点环节及风险点,模拟试验方案设计应考察以上过 程无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6.2.3. 证实无菌操作人员满足无菌生产要求,是实施模拟试 验的目的之一,有人员参与的无菌操作,应考察评估来源 于人员的污染途径进行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结合工 艺过程中的“开放”环节,重点考察有人员参与的关键操 作,评价人员素质和防护措施的可靠性 证实无菌操作人员满足无菌生产要求,是实施模拟试 验的目的之一,有人员参与的无菌操作,应考察评估来源 于人员的污染途径进行模拟试验方案设计时,应结合工 艺过程中的“开放”环节,重点考察有人员参与的关键操 作,评价人员素质和防护措施的可靠性 6.3. 培养基的选择与评价 培养基的选择与评价 6.3.1. 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的选择 —5— 6.3.1.1. 应根据被模拟产品的特点、灌装过程、培养基灭 菌方式等方面决定使用何种培养基 应根据被模拟产品的特点、灌装过程、培养基灭 菌方式等方面决定使用何种培养基 6.3.1.2. 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是一种广谱性培养 基,特别对无菌工艺环境中源自人体的细菌、芽孢和真菌 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 测、无菌检测及微生物计数或控制菌检测,是模拟灌装试 验常用的培养基 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是一种广谱性培养 基,特别对无菌工艺环境中源自人体的细菌、芽孢和真菌 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 测、无菌检测及微生物计数或控制菌检测,是模拟灌装试 验常用的培养基。
6.3.1.3. 如果产品灌装后充入惰性气体、产品是储存在无 氧条件,无菌操作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时(即生产全 过程氧气浓度低于 0.1%),应考虑采用厌氧培养基如硫乙 醇酸盐液体培养基(FTM)在有氧气存在的无菌工艺的 环境监控中反复发现厌氧微生物或在产品无菌检查中发现 厌氧菌时,需评估增加厌氧培养基 如果产品灌装后充入惰性气体、产品是储存在无 氧条件,无菌操作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时(即生产全 过程氧气浓度低于 0.1%),应考虑采用厌氧培养基如硫乙 醇酸盐液体培养基(FTM)在有氧气存在的无菌工艺的 环境监控中反复发现厌氧微生物或在产品无菌检查中发现 厌氧菌时,需评估增加厌氧培养基 6.3.1.4. 包含动物来源成分的培养基,须提供无 BSE (可传 染性海绵脑病)/TSE(疯牛病)证明,亦可选用植物来源 的培养基 包含动物来源成分的培养基,须提供无 BSE (可传 染性海绵脑病)/TSE(疯牛病)证明,亦可选用植物来源 的培养基 6.3.2. 促生长能力试验 促生长能力试验 6.3.2.1. 模拟灌装培养基产品完成培养后应按照现行中国 药典方法进行促生产能力试验,以证明本次验证所用培养 基的营养性。
模拟灌装培养基产品完成培养后应按照现行中国 药典方法进行促生产能力试验,以证明本次验证所用培养 基的营养性 6.3.2.2. 培养基促生长能力试验使用的菌种,如:白色念 珠菌(CMCC98001)、黑曲霉(CMCC98003)、枯草 培养基促生长能力试验使用的菌种,如:白色念 珠菌(CMCC98001)、黑曲霉(CMCC98003)、枯草 —6— 芽孢杆菌(CMCC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10104)、生 孢梭菌(CMCC64941),在试验中除标准菌株之外应考 虑加入环境和无菌检查中发现的微生物 芽孢杆菌(CMCC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10104)、生 孢梭菌(CMCC64941),在试验中除标准菌株之外应考 虑加入环境和无菌检查中发现的微生物 6.3.2.3. 促生长试验应能证明所选培养基能够支持低量微 生物的复壮和生长,接种量应控制在 10 CFU -100CFU/ 灌装单位 促生长试验应能证明所选培养基能够支持低量微 生物的复壮和生长,接种量应控制在 10 CFU -100CFU/ 灌装单位。
6.3.2.4. 通过 5 天的促生长试验,应证明培养基能够支持 微生物的生长 通过 5 天的促生长试验,应证明培养基能够支持 微生物的生长 6.4.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 6.4.1. 模拟灌装的培养基应在控制区域进行准备,准备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基粉尘在环境中的扩散及残留造成的环境 污染应按照培养基生产商提供的配方配制培养基应考 虑降低非无菌培养基中细菌和霉菌生长的风险,以避免微 生物生长导致培养基过滤性能降低配制后的培养基应尽 快灭菌或除菌过滤,进入无菌储罐或容器储存备用 模拟灌装的培养基应在控制区域进行准备,准备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基粉尘在环境中的扩散及残留造成的环境 污染应按照培。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