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瞻园赏析》PPT课件.ppt
68页1,南京瞻园,15级园林一班 侯兴塘,瞻望玉 堂,如在天上,.,2,,乾隆皇帝御提“瞻园”匾额,.,3,瞻园简介:,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 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清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 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 并御题“瞻园”匾额4,,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 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岁月变迁, 范围日渐狭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 虽然曾有过几次修葺,但都没能恢复 原来的盛况5,,1949年后,公安三分局曾驻斯园。
1957年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入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 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 1960年,中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点, 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 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 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历时6年, 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6,,1983年,瞻园以“瞻园觅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 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 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 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 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7,,2004年,瞻园被指定为“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指定接待景点 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评选揭晓,瞻园名列其中 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在此评选, 瞻园以“瞻园玉堂”列入其中8,,瞻园布局介绍:,.,9,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
10,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 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 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 等景点11,,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瞻园东部与东北部,此即原为江南行省与江宁布政使署之建筑,由照壁和五进庭堂组成 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12,,西瞻园静妙堂位于瞻园西南,坐北朝南,面对南假山,西靠西假山,北望北假山,是西瞻园主体建筑 南假山位于静妙堂前,面积900平方米,系用1000余吨太湖石拼接堆砌而成,临池绝壁高7米,主峰高9米,由危崖、溶洞、钟乳石、蹬道、石矶、瀑布与步石组成 北假山位于西瞻园北,面积1100平方米13,,西假山位于瞻园西部,面积1050平方米从北假山经8.87米长三曲桥登岸,即西假山 东瞻园水院位于北池之东,西与西瞻园长廊相连,东与展览区相通,占地面积800平方米 东瞻园草坪区位于东瞻园中部,东为展览区,北靠水院区,西依西瞻园,南临古建区,面积1026平方米。
3东瞻园古建区位于东瞻园东南部,占地面积797.5平方米,其中心建筑为籁爽风清堂14,,景点介绍:,扇亭,.,15,,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国公府雪夜留宾,来宾楼灯花惊梦中就详细描述了徐达的第十一世孙徐咏,邀请其表兄陈木南来家中雪夜赏梅的情景那天正是积雪初霁,园内红梅次第将放,园里高高低低都是太湖石堆的玲珑山子徐九公子(即徐咏)让陈木南沿着栏杆,曲曲折折,来到亭子上那亭子是园子最高处,望着那园中百树梅花,都微微含有红萼表兄弟俩坐在山顶的亭子上,一边饮酒,一边赏梅陈木南只觉得越坐越暖,不觉连脱两件外衣,并诧异地问道:尊府虽与外面不同,怎会如此暖和?徐九公子答到:四哥,你不见亭子外面一丈之内雪所不到?这亭子是先国公在世时造的,全是白铜铸成,内中烧了炭火,所以这般温暖这种利用建筑构件作取暖器的方法,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尚属罕见16,,扇亭 因其形同折扇,得名扇亭明代时在扇亭的遗址上曾建有铜亭,独具特色17,,扇亭是王府的一大奇迹,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 铜亭, 是最早的取暖设备18,仙人峰:,仙人峰是南门后庭园中置立着一块玉立多姿的太湖石,仙人峰是瞻园名石的代表 瞻园的奇石还有缔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 宋徽宗 花石纲遗物。
19,,海棠树下耸立着一座玲珑剔透的仙人峰,这便是园中的镇国之石之一据史料记载,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爱石成癖,北宋末年,他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御花园寿山艮岳,特派宠臣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在江浙两省采办湖石凡发现民间一石一木中用的,即直入其家,破墙拆屋,劫往东京当时这种运送花石的船队,每十船为一纲,号称花石纲由于对百姓的巧取豪夺,引得天怒人怨,方腊农民起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运送仙人峰的这批花石纲在运送途中, 正遇上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道路泥泞, 无法成行,注定要延误运送了20,,按当时规定误期就要斩首,同样是死,民工们索性揭竿而起,加入了方腊农民起义队伍,这批湖石也因此散落在江南各地明万历年间,徐达的第九世孙嗣国公徐维志开始在瞻园大兴土木,引流为沼,挖池叠山,建堂造亭,并收购四方奇石,仙人峰便是在那个时候落户瞻园的 这块石头包容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秀五大特点 瘦是指湖石整体苗条俊秀,具有临风玉立之势; 皱是指湖石上皱折纵横自然,形态各异,奇特无比; 漏是指石洞相套,百窍通达; 透是指湖石玲珑剔透,浑然天成; 秀是指湖石姿态奇巧, 峻峭挺拔,堪称一块奇石。
21,,.,22,倚云峰:,一座高雅的湖石,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古人以其形似朵朵白云相互偎倚,取名倚云峰 倚云峰是一块突兀灵秀的太湖石,在花篮厅东南角 的桂花丛中, 和仙人峰 齐名23,,据瞻园看门老人颜小春口碑,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瞻园曾沦为关押、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中统局与宪兵兵司令部,而名石倚云峰却被当靶子作实弹练习,把好端端的倚云峰打得遍体鳞伤今日重见倚云峰,令人感慨万端再细细观赏那倚云峰的形态,又似一仙女怀抱婴儿,亭亭玉立,斜倚在云彩上,令人产生无穷遐想24,,.,25,静妙堂:,静妙堂建于明代,为三开间附前廊的硬山建筑檐口高3.82米,面积195.75平方米,室内以隔扇划厅为南北两鸳鸯厅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厅南建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为瞻园观景西瞻园全貌26,园内的主题建筑,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该堂把全园分成两部分,南小而北大,北寂而南喧,南北各建一假山和水池,以溪水相连,有聚有分,水居山前,隔水望山,相映成趣瞻园又以石取胜,造景效果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27,,静妙堂是一座面临水池的鸳鸯厅,它将全园分成南北两大空间,并置有南北两大水池。
南水池紧接静妙堂南沿,略呈葫芦形,靠近建筑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北水池,空间比较开阔,曲折而富变化东临边廊,北濒石矶,西连石壁,南接草坪在静妙堂西侧,有一泓清溪沟通了南北两大水池,使南北两个格调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相互联系28,静妙堂,.,29,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瞻园是著名的假山园,全园面积仅8亩,假山就占3.7亩 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全是假山堆叠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30,南假山:,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缩,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钳住水面进入假山内还可看到暗处有仿自然石灰岩的溶蚀景观,悬坠了几块钟乳石,造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观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机,水池东北各有古树两株,栽种于明代,已饱经600年风霜,紫藤盘根错节,女贞翠绿丰满另有牡丹、樱花、红枫等点缀其间,衬托了 南石山秀丽多姿的特色31,南假山南假山,南假山,.,32,北假山:,北假山系明代园林遗存,由体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成临水面壁,纵深山谷,谷上旱桥,桥长1.4米,宽1.18米33,,北假山,.,34,,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间的西面和北端,是全园的制高点。
西为土山,北为石山两面环山,东抱曲廊,夹水池于山前山中还有著名的普静泉,水面清澈澄静,宛若明镜在水池的北部,有一座紧贴水面的石平桥,沟通了东西游览路线石山体积虽大而中空,山中有瞻石、伏虎、三猿等洞壑35,,西假山从北逶迤向南,横贯瞻园西边缘,达南假山西侧西假山以土为主,仅临池一侧用湖石驳岸36,水院:,水院的中心为二开间歇山顶二层楼的一览阁阁匾额系张爱萍书写,坐北朝南,面积78平方米,居园最高处,登临可远眺近览,全园尽收眼底一览阁,.,37,雪浪石:,奇石名为雪浪石,石上三字为北宋文学家苏轼手书 苏轼,字号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生前酷爱收藏奇石,宋元佑八年,苏轼在河北定县时,曾于中山后圃,得黑白石脉,他用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并名其室曰雪浪斋他还专门做了一首雪浪斋铭引,诗曰: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雪斧痕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块雪浪石确是难得的太湖石38,,扬州画舫录中说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这块湖石就像一团击在石上的浪花,又像一团积雪,随着太阳自东至百的照射,正在渐渐地融化石头正面有无数大小不同的涡洞,背面是条条形同雪浪的斜纹,这块石头上的涡洞与斜纹有着极强的透视感和动态感,每面都迥然不同,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有各种虚实变化,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39,,.,40,虎字碑:,瞻园里有一通“虎”字碑。
这块碑宽约两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笔挥就一气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犹如一只猛虎在咆哮除此之外,这虎字里暗藏玄机,虎字里藏有四个字:富甲天下中国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也不乏一笔挥就的作品王羲之当年就一笔写成一个“鹅”字 细观瞻园“虎”字,一虎端立,雄视生威, 虎头、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 仿佛仰天长啸,人称其为“天下第一虎”41,,.,42,,民间传说:摸摸瞻园的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谐音福,实乃威武镇邪之灵物那么这个“虎”是哪位书法家写就的呢?这块碑的下端落款为“劭道人”三个字 瞻园虎字碑由于题写者之谜近年来备受瞩目该碑上的大“虎”字,乃一笔挥就,勇猛威武,形神兼备, 极具气势落款“劭道人”之下,刻“哈达文弼” 和“劭道人作”两方印碑的右上方另刻 “提笔四顾天地节”椭圆章,左下角刻小楷 “锡山许培勒石”六字43,,关于哈达其人,史料记载甚少只知他是满族人,雍正初年由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升任吉林将军,雍正八年改任荆州将军,旋召京授内大臣哈达是否劭道人本名,以及他与瞻园有什么关联目前难以求证。
这就使得虎字碑题写者是谁成为瞻园一谜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来瞻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