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治疗法 系统.doc
18页存在主义治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壹、绪论壹、绪论一、一、 存在主义治疗法简介存在主义治疗法简介 1940~1950 年代,欧洲各地区分别涌起一股存在观点的心理治 疗法, 它并非由某人或某团体所创立, 而是因为哲学上存在主 义的思潮被应用于心理分析之上它形式上和其它心理治疗法并无不同, 是一种临床应用,但 内在里,他却是由存在主义哲学所产生的独特治疗法 存在主义 治疗者企图协助人们处理生活上的困境, 如:孤独、焦虑、空虚他们并不将当事人士为病人,而认为是暂时受限制的存在个体, 因此存在主义治疗者主要的焦点并不是发展一套既定的治疗技术,而将重点放在了解当事人的深层经验结构,并相信其自由抉择及 成长的能力意义治疗:-原文为 Logotherapy .“logo”是希腊字,它相当于英文中的意义(meaning),是由存在主义的精神医学家 V.E.Frankl 所创始其焦点放在「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对此意义的追寻」上 也是存在心理学应用在治疗心理疾病上所发展出一支最重要的谘 商理论,被称为第三维也纳心理治疗学派Frankl 早先师事 Freud,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并使用 Adler 个体心理学分析为开业精神科医师;在与病人接触下逐渐发现专 业生涯中精神分析理论的不足,且他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形成了意义治疗法的基础。
之后,1942~1945A.D,二次大战间 Frankl 因犹太人的身份被关在集中营的亲身体验与观察下,发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的最终自由---也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更由恶劣环境下,体会人类精神力量的可贵,以及生命意义对人的影响,因此致力 发展「意义治疗法」大多数人拥有生活的工具,却缺少生活的意义当停下例行的事务或工作时,便会经历这时代的病征---「无意义」,或称为「存在的虚无」(exist-ential vacuum)存在主义取向的治疗中,是以心灵层次为核心,摆脱传统宿命泛决定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一项哲学基础,强调人的自觉和独一性,自由与责任Frankl 肯定人超越生理,心理的精神层面的自由,并藉由工作,爱,成败, 苦痛,死亡来发觉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奔驰汪格(Binswanger)及布斯(Bass)皆为早期欧洲存在主义治疗学派的心理治疗师在美国,则是罗洛梅(Roll May)及亚隆(Iruin Yalom),将存在主义治疗观点发扬与实践二、二、 哲学历史背景哲学历史背景( ( 一一 ) ) 存在主义盛行存在主义盛行存在主义始于十七世纪的巴斯葛, 在十八纪逐渐建立,并在 十九世纪形成一革命性的思潮。
顾名思义,存在主义,主要讨论的是「存在」的问题他们特别区分了 Being 和 Existence 的不同 Being 和 Existence 在中文都翻译为存在,但就存在主义而言,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Being 指的是一般性物的存有,如桌子、椅子的存在; 而 Existence 则是特定性的存有,是指一种有主体性,有思考的人的存 在那些不去思考, 有如行尸走肉,或是虽去思考,但只是客观理性思考,不思考自身生命主体性的人,都不算是 existence 因此存在主义所谈论的是人存在的所有问题,要人们真诚地 体会自身的存在有各种可能性,并去创造自己 由此可见存在主 义其实有极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根据沙特在一九四六年发表 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文主义」一文中狭义的定义,那么只有特 定几个哲学家才算存在主义者 但就广义的定义而言任何一个人 只要他面对自己的生命真诚抉择、认真思考, 那么他就可以称的 上是个存在主义者1. 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1) 西方哲学传统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中,从柏拉图开始,就特别注重知识论中共相、 普遍、抽象的概念,把具体的世界放进抽象的理念之中,以思想化解了存 在, 企图用知识解决人生的问题。
就像法国哲学家马里旦所说的: 两千多年来,西方的哲学都不过是柏 拉图哲学的批注 西方哲学发展到德国的观念论时,更变本加厉,几乎忘 掉了一切现实与人生 至黑格尔的辨证法,把一切都用正、反、合的辨证 法去衡量,把具体的人生做平面来讨论,把多变的人生看成单纯的抽象法 则 而存在主义者就对此种潮流提出批判 (民 74,邬昆如)他们认为西 方哲学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讨论抽象的概念,整理出一些有系统的知识, 却把自己切身的存在忘掉了 因此存在主义可算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反动2) 经济环境十八工业革命欧洲的经济结构产生严重的转变,资本主义开始逐渐兴 起,社会结构也转变为现代工商业社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型 态由从前自给自足的传统家庭手工业,走向讲求效率和分工精细的大型工 厂 经济固然因此而蓬勃发展, 人人却觉得自己只是像一个不断运转的 小螺丝,终日庸庸碌碌,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也愈益疏离和冷漠 到了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欧洲各资本主义列 强相互争夺经济霸权;人与人之间的倾轧,互视为仇敌,尔虞我诈更是达 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 (3) 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带动帝国主义的发展, 因此欧洲成为两次大战的起源地和主 要战场。
经历两次大战的欧洲人民,眼见战争的惨酷,数以万计人民家破 人亡,流离失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人们在遭受战争带来的肉体、物质和精神损耗之际,社会无法找出一 套解决的办法, 因此更激化了工业革命以来社会所存在的矛盾于是许多 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人生荒谬; 人与人之间也更加不信任、互不支持、 猜疑和疏离 2. 2.重要人物及主要概念重要人物及主要概念存在主义的流派非常多,思想也各有差异,以下仅就对存在主义 治疗法有较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来做介绍1) 祈克果 (Kierkegaard,1831-185) --存在先于本质祈克果,丹麦的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先声 他在西方哲学充斥一片 抽象唯心思考之际, 提出呼吁,要人们以具体的生命代替抽象的思考,以 自身经验来代替抽象的法则 他提出个人选择自己的看法,认为每个人来倒世上都是以单独的个人 出现, 虽然在集体中出生、生活、死亡,但是决定自己一生要成为怎样一 个人的还是由于自己决定 这就是存在主义中存在先于本质的概念也就 是说我们生来就像一个空白的容器,是命定的; 但是我们要在这个容器中 装入什么生命的内容,创造出何种意义,却操在我们手中我们的存在是 命定的,但本质却是自由。
祈克果之后的存在主义者,大都继承了他的思想,他们深切体验到完 美的理论不能代替真实的人生,于是他们宁愿接受人间的现实,正视痛苦 和荒谬,然后才在现实中去建构理想 (2) 亚斯培( Karl Jaspers,1883-1969 )--交往与超越德国医生、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因而很早就有了孤独的体验由于幼年孤独的经验,他觉得透过交往( communication ) ,人才能实现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目的 他将交往分为三方面: 人与世界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神之间 的交往 人与世界的交往靠的是认识和征服,透过自然科学,我们打破自然的密码, 可以役用世界 而人与人的交往却不是靠征服,而是用仁爱,他不同意祁克果仁与人间无 法交往的说法, 认为个人的完成,意味着走向人际关系的圆满,为了完成 人性,人际间的关系是必须的 亚斯培把一切超乎世界上的东西都称为神, 人与神的关系就是人在现实状 况中遭遇极限之时,产生的一种心灵超越,是每个人理想的高峰 他也提出人在进行这三方面的交往之际,必会受到许多限制,例如死亡、 环境、病痛等,就在这种限制的绝望感来临之际,个人必须超越自己,必 须自由抉择,也就在这种决定性的抉择中,个人选择了自己的本质。
(3) 尼采 (Nietzsche,1844-1900 )-- 自由意志德国人,他宣告说: 上帝已死,人们就完全自由了强调人的自由意 志,认为假使我们释出的自由意志能够凌驾外界的力量, 则我们将更有创 造力与原创性,这也就是他所谓的超人 此外他对意义治疗学派的 Frankl 也有极重大的影响他曾说:「只要 拥有一项生存的理由 (why),我就能忍受任何如何 (how) 」 又说:「那些 没有将我至于死地的事物,将使我更坚强 」这些看法后来都成为意义治疗 法的的基本精神 (4) 海德格 ( Heidegger,1889-1976) --自由与责任德国哲学家他指出个人在单独相处时,常会发觉自身的自由,了解 自身的命运全都操作在自己的手里,因而感觉到自身责任的重大,并产生 焦虑 在肯定自身存在的过程中, 当个人与自身的极限相遇时,就会产生空 无感,而人们就在这种极端的空无和存在中抉择自己的本质 但在抉择的过程中,许多人会丧失信心,逃避责任,放弃自己选择的 自由,以他人的准则为准则 这些人放弃了自身的独特性,以他人的本质 加于自身的存在,那么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存在了 ( (二二) )传统治疗模式的反动传统治疗模式的反动60 年代心理学界产生了号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人本心理学, 在理论取向上既反对行为主义,也反对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 心理学主张,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了解人性,发扬人性潜能; 他们相信人的自由意志、尊严和价值的而存在主义治疗法可说是开了人本主义治疗法的先河,直至 后来的个人中心治疗法、完形学派,都或多或少受到存在主义治 疗法的影响 ( 三三 ) ) 当事人型态的改变当事人型态的改变到了 40~50 年代许多心理治疗者发现: 他们很少遇见因为歇斯底里症、麻痹的手臂、或无法说话等佛洛依德时代常见的病人 来求诊,他们的当事人多半不是病人,他们四肢完好,性生活也 很完满,然而人生却一点也不快乐他们毫无顾忌的交谈,但又感到厌烦无聊,找不到生活的重心和生存的意义,并生存的剧烈 竞争感到极端困扰因而随着病人型态的改变,精神分析学派已产生某种程度的 不用对于这些关于存在的问题,存在主义治疗者提出另一种看 法他们认为真正的存在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息息相关存在心理治疗家把:-「过去」当作属于生物场( unwelt) 的领域, 「现在」则大部分属于社会场 (mitwelt) 所统辖, 而自我场 (eigenwelt)-- 个人对自我关系的世界则属于「未来」的领域,因 此未来成为最重要的向度 他们批评精神分析学派只局限于过去与现在,生物场和自我 场,因此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贰、重要人物贰、重要人物( (一一) )弗氏生平弗氏生平Frankl 是奥国犹太人1905A.D 出生于维也纳并在当地接受教育1924A.D,受业于佛洛依德,接受心理分析训练1928~1938A.D,创立青年谘商中心(the Youth Advisement)1930A.D 取得维也纳大学 M.D1930~1938A.D,担任维也纳医学院神经科教授1936~1942A.D,担任神经科和精神科大夫1942~1945A.D,二次大战期间,因犹太裔身份被纳粹囚禁于奥舒 维兹和达库的集中营内他根据集中营对痛苦和折磨的亲身体验 与沉思,发现人乃是无时不在寻求意义的存在他的父母,兄弟, 妻子都丧生了,而自己仅是「寒怆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 供丧失」饥寒交迫,暴行毁灭下,他如何保存生命的价值?他说:「有生存『理由』的人,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方式」《Nietzche :『He who has a“why” to live for can beer any “how”.』》Frankl 帮助囚伴去领悟这种显然是无意义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借 着心中思念亲人爱侣的身影,或为宗教信仰,或是某种冷酷的幽默意识,甚或对大自然的感动~一棵树、火车上的夕照~从自己痛苦中寻找意义;如果他找到了,即使饥饿、屈辱、恐惧都可以忍 受。
Frankl 在临床上已发展出存在分析治疗的基础;集中营的深刻体 验后,他写出成名作「从集中营说到存在主义」,后书名改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