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doc
7页浅析韩非的人性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提出人自私自利论,他认为 人都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和喜利畏罪的,由此很多人认为韩非主张人性 恶其实,韩非的人性论是一种自然人性论,其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 和思想文化背景而口,韩非的人性自利论与其不可改变的主张对当代有 看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韩非;人性论;现代启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作为各家学说理论基础的人性论问题一 直是讨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韩非的人性论是性恶论,甚至有人将其人性 论提升至绝对性恶论的程度然而韩非从未明确提岀过“人性恶”的论断, 实际上他主张的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自私自利论一、韩非人性论的形成原因(一)社会现实的影响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国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侵犯争夺,道 德准则荡然无存,韩国的没落加上君主的无能,韩非富国强兵的主张终不 被采纳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一方面,王权衰 弱,土地使用权下移,土地私有制得到承认,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通过占有更多的土地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战国末期商品经济的 发展使各国王公贵族对财富的贪婪急剧膨胀另外,社会下层民众在货币 财富的召唤下,从事商贾、争为技艺之风日盛。
商品货币经济对传统社会 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是韩非以利害一一交换关系來定义社会关系的社 会根源二)思想观念的熏陶首先,作为法家集人成者的韩非,不可避免地受到法家前期代表人物 的影响,法家历来主张人性好利商鞅说过“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 佚,苦则索乐,辱则求容,此民之情也”,他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驱动力 都是利益,于是韩非做出了 “(人)皆挟口为心”的论断其次,韩非在 继承并改造其师荀子的人性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论观点, 他透过“性恶”的表象,从唯物的观点更进一步地看到了人们的一切社会 活动都要受到物质利益的支配,从而得出人性口利的观点,又以此为基础 來考察一切社会关系二、韩非的人性“自为”论韩非提出人性自私说他认为:人生而好利,物质利益关系构成了人 与人之间真实的社会关系,人都是利己而不愿利人的,并且人的这一本性 是不会改变的他在《解老》篇中说道“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 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欲利之心”, 从人的生理机能入手,认为正是人的生理上的需求以及生存需要造就了人 自私自利的本性在韩非子心目中,人与人Z间,父子之间、夫妻Z间、 君臣之间没有真情可言,不是儒家讲的“仁义”和“礼讣”,而是“利害” 和“算计”,是以利相合。
人与人之间 《备内》篇说道:“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 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 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开马车铺的,天天盼望别人升官发财;开棺 材店的,天天盼望别人生病早死从表象上看,舆人和匠人的外在表现似 乎迥异其趣,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则其深层心理动机,英实皆出于利 己冃的开马车铺的并不比比开棺材店的更“仁义”因为只有别人升官发 财,开马车铺的才有利可图;只有别人生病早死,开棺材店的才有钱可赚 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父母与子女Z间《六反》篇指出:“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 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韩非子认为,父母之所以重男轻女,不过是从利己利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父母甚至不惜残害口己的亲生女婴晚辈对长辈 亦毫不逊色《备内》篇举例述说:“故后妃夫人太子Z党成,而欲君之死 也,君不死则势不重儿子为了能顺利继承君位,则期望其父早死于 是韩非感叹说:“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三)夫妻之间“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 子抱。
然则其为Z反也,其母恶者其子释丈夫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 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女子事好色之丈夫,则身死见疏矣《韩 非子•备内》)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妻子过了三十岁就 美色渐渐衰退了,而丈夫到五十岁依旧是喜欢漂亮的女子,上了年纪的妻 子逐渐地被疏远,因此夫妻之间也没有真感情四)君臣之间君臣关系也一样,在韩非看来,君臣关系实质就是一种买卖关系,即 “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于是就形成“臣尽死 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难一》)这种现象既然是这样一种 利害关系,他们之间就不能不“算计”君主靠算计来雇佣臣子(君以计 畜臣),臣子靠算计來服务君主(臣以计事君)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 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韩非子•六反》,大臣们不满足于现状,大富 大贵、成就功业才是他们最大的“利”三、韩非人性论的现代启示韩非认识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但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归之为一 个“利”字,并将个体的特性视为普遍的人性,以及他指出的父母杀害女 婴、妻子与儿子合谋杀害君主等现象难免有些偏激但韩非的人性论也有 可取Z处,通过对其具体深入地分析,采取其中合理成分有一定的积极意 义。
一)承认“人性自利”的本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积 极意义韩非承认人的利己行为,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 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Z处在于它更有效 率,“市场经济唤醒、激发了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己心并推动其活动,人 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体现市场经济的效率特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 这将更加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人性不能改变而引出铁腕和“因人情”两种有效的统治手段韩非认为,人自私自利、喜利畏罪与好逸恶劳的本性无法改变,“夫 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能以学于人也”《韩非子 显学》),只 能以严刑峻法來打击犯罪分子,“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严刑峻法虽有一定的局限 性,但对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官员腐败问题、食 品安全质量问题、网络犯罪等问题无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必须以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打击,从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顺利进行。
另外,韩非认为虽然人口私口利的本性无法改变,但可以对其加以引 导和利用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 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这就启发领导者们 在进行国家管理的时候,要利用人性的特点来引导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不要强制地改造学生的本性,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们实现更好的发展作者 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参考文献:[1] 张仲媛•论韩非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J]•学理论,2010.[2] 王菲•先秦法家政治思想及其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3] 唐美丽•准心理学自利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 •特区经济,20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