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doc
4页1. 彩陶和彩绘陶所谓“彩陶”,就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棕黄色的陶器,红色是赤铁矿颜料,黑色是锰化物颜料彩陶是用手捏制的,当陶坯还未全干的时候,某种工具例如木片、卵石等把陶坯的表面打磨光滑,然后画上装饰花纹,再如陶窑去烧,烧后形成黑色或深红色的美丽图案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主要由编织的模拟、劳动的之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和自然的抽象化来产生的彩陶图案中形成法则有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彩陶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彩陶是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而彩绘陶是则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彩绘陶大多是采用轮制的,也有模制的烧制的火度都很低彩绘陶系泥质陶,陶胎有灰色和褐色两种灰胎一般敷以黑色陶衣,在黑色陶衣上再敷一层白粉,然后再加以彩绘,多用黑线和红彩褐胎一般刷以白粉,也有施黄粉的,然后加以彩绘,多用红色花纹彩绘陶的装饰纹样有几何纹、云纹、花瓣纹、鸟兽纹等彩绘陶的组织图案,一般为适合纹样,较多的是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3.青铜器1)概念:青铜是指用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所以青铜器就是由这样的青铜制造而成的器皿。
2)制作方法:制作青铜器必须经过炼矿、制范、熔铸等几个过程制范:根据所要求制作的器形,先用泥土塑出一个样子,称为模有装饰花纹的,先用朱笔在模上画成各种花纹,然后雕刻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表面,使成器形并显出花纹,这就是外范外范分片的多少,视器形的不同而定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范与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内范与外范之间用许多支钉或子母 相扣以免错列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就可以烧注铜液了3)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的差异类型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商鼎、鬲、 簋爵角觚觯卣觥彝缶鉴、盘禁、俎、匕戈、矛、斧、刀、矢镞铙铲、斧刀、削周鼎、鬲、簋爵觚觯壶戟、钟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的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对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装饰方式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花的方法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这是周代重要的装饰纹样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以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S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直的特点4.原始瓷和早期瓷原始瓷:釉陶已在这时期出现,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
学术把着种釉陶又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瓷器的萌芽这时期的瓷器造型有尊、罐、豆等,有的还有刻划和模印的方法,制出方格纹、圆圈纹、直线纹等作为装饰方式早期瓷器: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这种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当时的早期青瓷,品种有壶、钟罐、碗洗、盘,此外还有五联罐、耳杯、唾壶等早期瓷器往往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等简朴的装饰在原始瓷器中,除了青瓷以外还制成了早期黑瓷胎色深灰,有的釉黑如漆,有黑瓷壶黑瓷双耳罐等7.六朝的青瓷最早的瓷器是青瓷因为瓷的呈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也由于烧制的温度的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六朝的青瓷产地,主呀是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六朝青瓷器皿的种类已经日益丰富,造型多种多样反映了瓷器的发展,已开始取代了铜器和漆器的地位主要品种有:壶、尊、罐、碗、盘、杯、盒、瓶、灯、薰、魂瓶、虎子等六朝瓷器的造型,器皿多为平底,罐壶多有系耳,晚期多流行桥耳总的来说,器形是由浑圆逐渐向修长发展青瓷的装饰方法十分丰富,有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8.唐代的陶瓷生产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就它的特点来说,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几类。
1)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从建国以来发掘的窑址看,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其中最著名而有代表性的是越窑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越窑青瓷以瓷的青色为美,追求类玉的效果越窑瓷器的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种2)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的瓷窑,是与越窑齐名的刑窑刑窑的瓷是类银类雪,釉白而微闪淡黄或淡青它是先在胎上涂以护胎釉,即化妆土,胎质厚而细洁,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器形光素大方,不施纹饰瓶多广口短颈,壶为短嘴,此外还有白瓷烛台、葵形盒等3)彩瓷:所谓彩瓷是指在唐代创造或发展的一些彩釉瓷,也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彩瓷的制作,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天地彩瓷是一种色釉上再洒上另一种色釉,如在黑釉上洒上蓝白釉,或在褐釉上洒上灰白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釉下彩瓷在湖南铜宫瓦渣坪唐窑都有发现4)唐三彩:唐代的陶瓷除了青瓷和白瓷为主体的瓷器外,还出现了一朵奇异的陶瓷之花——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瓷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
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称东窑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练是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度左右培烧因为它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和六朝的陶瓷相比较,唐代逃窜造型的明显变化,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日渐实用化发展,二是仿生器形的变化唐代陶瓷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方法很多,主要的有:印花、洒花、堆贴、釉下彩9宋代的陶瓷生产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宋代的陶瓷釉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是丰富多才,有刻花、印花、堆贴绘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陶瓷制作的许多生活用品,几乎代替了金属、漆器等制品宋代各窑的发展:北方的定窑:定瓷的胎质坚细,作乳白色定瓷除白瓷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和划花,画花的极少汝窑: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汝窑瓷器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窑装饰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官窑: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
耀州窑,其釉色 青中微带黄色耀州窑所产器皿,以碗为最有特色碗的造型一般呈喇叭形,外形作莲瓣状钧窑:钧瓷原属系统,它的釉色呈乳浊现象,有磷酸和还原铁结合的成分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守丧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工人的一大贡献磁州窑:其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各种瓷器磁州窑系乃是运用黑白对比的装饰方法,其中以画花和雕釉两种最流行南方的景德镇窑影青是宋代盛行的陶瓷品种景德镇影青的品种有碗盒、盘、注子、瓶等其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种在造型上,常作成瓜棱、花棱等象生形龙泉窑:其釉色苍翠瓷釉厚润,在装饰上多不用刻画或划花,而流行用堆贴、浮雕等方法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建窑,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吉州窑:无论从瓷种和装饰等方面看,和宋代其他任何瓷窑比,都应是首屈一指的在瓷胎上,常用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花纹,这是一种独创宋代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整体上看,逃窜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10.元代的漆器元代的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元代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是在漆器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待烧干,在上雕刻各种装饰花纹雕漆又称剔红,这是指纯用红漆的品种:若用黄漆则称剔黄,黑漆则称剔黑;漆层有多色的,称为剔彩是指在漆器上进行雕刻,再填以金彩流传日本的佛经经箱,就是用戗金进行装饰的元代作品除上述雕漆和戗金以外,螺钿也是一个重要的品种11元代的青花瓷 元代陶瓷有成就的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花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是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简朴而有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是在陶瓷工艺中,自元代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12黄大成的《髹饰录》《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全书共分乾、坤两集,分利用、楷法、质色、纹孢、罩明、描饰、填嵌、阳饰、堆起、雕镂、戗划、偏斓、复饰、纹间、裹衣、单素、质法、尚古等十八章。
是一部漆艺的创作实践总结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各种装饰方法它系统的阐述了漆艺的创作原则,如“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称为三法也就是创作的基本原理,要以自然条件为设计依据;其内质尤如人体的结构,骨肉相连,肥瘦得体;其文饰则以阴阳呼之,虚实相生这些经验总结,对于我们现今创作都有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明青瓷器生产概况明代: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的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代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也最宏大,最盛时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法人曾记述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明代官窑,开始用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达五、六百年陶瓷生产分工很细,技术提高,以吹釉代替蘸釉,以陶车旋坯代替竹刀旋坯陶瓷品种繁多,大如龙缸,薄如卵幕,陶瓷工艺进入又一个发展高潮。
永乐时期:永乐瓷器,压手杯是著名品种宣德时期:宣德瓷器,以青花最著名霁红,又称祭红、积红,也是具有特色的重要品种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在成化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明代也有很有名的瓷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和石湾窑清代:清代的陶瓷继承明代的传统,以景德镇为烧造中心,在生产技艺上,仍然有不少创造釉色方面,品种增多,更加丰富多彩彩绘方面,古彩、粉彩、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所以在青花制作中,产生更为和谐的艺术效果,成为清代陶瓷的主要品种自清以来,对于陶瓷的评鉴和研究较为重视,曾出现许多陶瓷的专门书籍,如《陶说》、《陶录》、《陶雅》、《古窑器考》、《说瓷》等清瓷在各个时期仍有许多不同特色,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陶瓷工艺都有新的贡献康熙时期:古彩是这个时期上午重要品种她是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因为它笔力健劲,所以又称硬彩多用单线平涂,色彩浓艳较之明代五彩,则又有深浅层次之分青花在这个时期也有发展所谓康青五色,是指渲染的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素三彩是用 黄、绿、紫等色施以彩绘,而无红色,也是这时的创造雍正时期:以粉彩最有成就粉彩始于康熙,至雍正时最为发达粉彩的特征是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雍正时期的胭脂水、碧玉釉等色釉,都是著名的。
此时还有脱胎器,被称为四绝乾隆时期:在彩绘方面,珐琅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