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 第10课《北京的春节》课堂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46055554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 堂 学 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 《北京的春节》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提示】第一部分(1—8节)写迎新年 分三个层次: (1—2节)写腊八的风俗; (3—6节)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7—8节)写除夕前迎新年的风俗 第二部分(9—16节)写庆新年和闹元宵 第三部分(17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2. 《北京的春节》的记叙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它选取、组织材料的?作者又是怎样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在文中的?【提示】《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作者紧扣北京春节各节日的风俗特点来选取和组织材料如写腊八选取了北京特有的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风俗来写;写腊八到过小年围绕一个“忙”字组织材料,既写小孩的忙着玩,又写大人的忙家务;写送灶则又新旧社会风俗不同的角度去写;写元旦选取了拜年与游玩这两个情节;写闹元宵紧扣一个“闹”字写灯的数量、样式之多……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当地春节风俗的介绍,采用了两种描写:一是直接描述,如写腊八的习俗;二是通过对比,既介绍新旧社会风俗的不同,又在对比中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显示出时代的变化,表达了对新时代的热情。

      二)细节探究1. 研读1-2节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人们对过年和迎接春节的热情很高?【提示】前三句从两个角度说明人们对过年与迎接春天有着很高的热情一是时间的“早”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老规矩”、“农历”显示出这是一种沿袭已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差不多”一词虽带有时间上的模糊性,但恰好说明了人们的高涨热情二是季节的“冷”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但“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人们当然不会减少这种热情接着作者再写腊八节的主要活动──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说明这项风俗的普遍性,“人家里,寺观里,都熬”2.研读3-6节概述作者从哪些层面写了过小年的景象?【提示】一是商贩的忙碌,写商贩,从铺户加紧上年货、街上货摊子多和吆喝声复杂等方面,通过与平时对比,渲染出浓烈的节日氛围这些赶年的摊子都叫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二是儿童们的“忙乱”,写儿童,作者抓住儿童的天性写,一是喜欢吃“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再有就是玩,“买爆竹”、“买玩意儿”和年画儿,而且这些都是他们的“大事”三是大人们的“紧张”。

      而大人们则与孩子们不同,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必须”说明这是他们一定要做的事情,“赶”准确地说明他们整日都是忙忙碌碌,过年尤甚他们这么做,为的是实现一个淳朴美好的愿望:“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3. 研读9-11节,说说庆新年有哪些活动,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提示】人们的主要活动是两个,一是拜年,二是游玩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这一活动要持续两三天,最有名的寺庙“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重点写小孩游庙会的热情,因为可以“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作者于此还重点介绍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白云观外的广场,那里“有赛轿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4.研读12-15节,作者是如何渲染“闹元宵”的?【提示】(1)作者先将元宵节与元旦进行对比,说明元宵节的独特魅力:“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时美,可以出来踏月;景美,可以出来赏灯;氛围更美,“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2)作者着重写灯,先抓住了“处处悬灯结彩”中的“处处”,写灯的数量多分布广,店铺里、广场上、庙里、公园里、街上、家中,到处都是,“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然后写灯的用材、形色、种类,突出其“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纸灯”,这是就灯的用材而言的;“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这是就灯的形色而言的;悬灯、花盒、天灯,是指灯的种类浓墨重彩,状写出了元宵节的盛大与热闹3)最后一节又将镜头推向小孩,写出他们在元宵节的快乐,可以“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出去淘气,也能在家中享受到这个节日的乐趣5. 结尾作者写北京过去和今天的春节有何不同?这样写的用意何在?【提示】过去,过年跟迷信分不开,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过去的花费用在神灵身上,现在则不必了;过去儿童有“怕神怕鬼”的恐惧,现在则只快活地过年;过去大家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则是凭一年的劳动成果快活地过年。

      作者通过新旧社会不同春节的对比,极其巧妙地赞美了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流露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与无比的热爱之情三)思维碰撞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提示】(1)语言上,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2)表达方法上,本文老舍先生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四)文本脉络 北 京 的 春 节迎新年熬腊八过小年庆新年拜年游玩闹元宵灯小孩口语风格 朴素直白时间为序 条理清晰二、文本亮点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在写法上,本文有如下几个特点:1.运用对比,凸现变化文章随处可见对比手法的运用,大致包括两类,一是春节前后的对比,二是社会新旧风俗的对比两种对比都是为了凸现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表达人们的生活热情,赞颂人们观念的进步,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时间为序,条理明晰文章整体结构上,按时间顺序从腊八写起,接着写过小年、除夕前,再写庆新年和闹元宵;具体的节日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如第一部分的第三层,写“贴对联”、“扫房”、“备菜”、“吃团圆饭”、“守岁”等这样,在时间的线程上既次第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独特的风土人情,又使全文的条理清晰明了3.口语风格,朴素直白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即便是对热闹景象的描写,也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传达了自己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抒发出率真自然的情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