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泰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6513012
  • 上传时间:2021-11-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泰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傅宪国2011-11-22 16:54:32 來源:《华夏考古》(郑州)1996年04期第77-86页T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early Bronze Age archaeology of Thailand has made a grcat progress- This paper introduccs and reviews the achievcmcnts in every ways and appeals for deepening the Bronze AgeArchaeological studies in south China.在泰国,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考古学起步较晚,直到1960年以后,才开始 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古调杳、发掘与研究其标志是1960-1962年间泰国和 丹麦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对泰国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史前遗址的调查和发掘[①]其 后,在泰国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和外国学术机构的人力参与卜,泰国考古学得以迅 速发展,并在有关农业起源、冶金术起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国 际考古学界的关注,使泰国成为东南亚地区考古的热点Z—,也使东南亚地区成 为国际考古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过去儿十年间,泰国考古学的主要收获表现在 史前红铜/青铜时代考古方面木文将集中介绍、评述和讨论泰国冶金考古的源 起及发展过程华南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文化上的交流和影响可以追溯到遥远的 新石器时代对泰国史前冶金考古的了解与研究,对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青铜 考古的研究也将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泰国冶金考古的发端1962年,美国夏威夷人学人类学系教授、考古学家索尔海姆(WilhelmG. Solheim II)向泰国艺术厅提出了对泰国东北部水库淹没区进行•抢救性的联合考 古调查和发掘的计划,得到批准Z后,索尔海姆T 1963年8月对泰国东北部地 区作了初步的考古调查之后,索尔海姆的学生戈尔曼(Chester Gorman)和格林(Dec Green)先后对泰国东北部湄公河及实支流上即将被新建水库库水淹没 的地区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和试掘农诺他(Non Nok Tha)遗址即是这次发掘 的主要遗址之一农诺他遗址位于泰国孔敬府(KhonKaen)普渊县(PhuWiang),是一面积 约1・5万平方米的孤堆形遗址,高出周忤I稻田约2米1965年1月、1965年12 月一1966年4月和196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索尔 海姆、贝亚德(Doon T. Bayard)和新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 的帕克(R・H. Parker)分别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和发掘[②]。

      发掘总而积339. 5 平方米,共发现墓葬205座贝亚徳将其分为三期早期,包描三段,约当公元 前3500年一前2500年,出上物包括陶器、稻谷以及牛和猪的遗骸而最引人注 H的则是青铜器的发现中期,包括八段,约当公元前2500年一公元200年, 岀土物有陶器、砂石合范和圮竭等晚期,包括六段,年代大约为公元1000年 至今晚期与中期Z间尚有一段缺环[③]此前,泰国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于 青铜黠出现的年代,学术界传统的看法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并月•还是在和 印度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农诺他遗址中发现的属公元前3000—前2500年间的 青铜器,将泰国青铜器出现的时间提前了 2000余年,这在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 轰动被称为泰国考古学Z父的清•尤地(Chin You-di)提出:“在泰国的东 北部制造青铜器,比目前所知道的中国商朝开始制造青铜器的时间早近一千年, 也比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巴文化的主人开始制造青铜器时间早近一百年或百 余年[④]索尔海姆认为,与青铜斧共出的木炭的碳十四测年表明,农诺他遗 址用砂石合范铸造的青铜斧的时代,肯定超过公元前2300年,或许在公元前3000 年之前,比卬度已知最原始的青铜器早500年,也比中国任何青铜器早1000年 [⑤]。

      尽管发掘者和泰国的部分考古学家坚持认为,农诺他遗址青铜器出现的年 代至迟应在公元前2500年[⑥],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年代持怀疑和否定 态度[⑦]班清(Ban Chiang)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班清遗址位 于泰国东北部乌隆府(Udon Thani)廊汉县(Nong Han),遗址压在班清村下面 1966年,美国驻泰国大使的儿子、哈佛大学学生史迪夫•扬(Stephen Young) 在班清搞社会调查时,偶然发现了一些施复杂卷涡纹的彩陶片,这些陶片被送到 美国宾夕法尼亚人学的考古应用科学中心博物馆(Museum Applied Science Center for Archaeology,简祢MASCA)作热释光法断代,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630 年该年代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1967年春天,泰国艺术厅指派考古部的威迪亚•英塔柯赛(Vidya Intakosai) 主持了班清遗址的首次官方发掘随后,艺术厅又在波特•基昆(PuteKeakim) 和尼空•苏蒂拉格萨(Nikon Suthragsa)的指导下,进行了两次小规模发掘 1972年曼谷的两所大学又进行了一次小范围联合发掘。

      然而,这些发掘和调查 都十分有限,并未真正揭示出班清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内涵同时,班清遗址的出 土物也为外国人和曼谷富豪所垂青,收集班清遗址尤其是彩陶成了一种时髦,从 而引发了班清村民的盗掘之风,致使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利用科学的地层 学和现代发掘方法对遗址进行人规模发掘己势在必行于是,1974—1975年, 以切斯特•戈尔曼为代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以皮塞特•夏鲁翁格萨(Pisit Charoenwongsa)为代表的泰国艺术厅,开始对班清遗址进行系统的发掘与研究1976年,《探索》杂志公布了戈尔曼和皮赛特关于班清遗址的第一篇发掘 简报[⑧]在这篇简报中,他们根据对相对深度的墓葬中出土的某些特殊器类的 现场印象,将遗址分为七期:第I期和第II期未能从地层上进行划分[⑨]墓葬 为仰身葬和屈肢葬,出土物有绳纹陶器、黑色磨光刻纹陶器、杯形器以及小件青 铜器,如青铜矛(M76)、手镯、脚镯等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3600—前2900 年第III期,为仰身葬,并有儿童瓮棺葬随葬品有弧形刻纹人绳纹陶罐及青铜 器,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第IV期,随葬品中出现了彩陶,为在几何形或圆形、 涡形的刻划纹内加红彩,器表多呈橙黄色。

      除青铜器外,还发现3件铜柄铁刃刀 及1件铁丝编成的手镯年代为公元前1600-前1200年铸铁出现的年代远远 超出了过去所认为的在亚洲出现的时间[⑨]第V期年代为公元前1000-前500 年;第VI期的年代为公元前300—前250年;第VII期的年代为公元1600—1800 年班清遗址的发掘及其资料的公布,在美国引起了极人的轰动1975年,《纽 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新闻 周刊》(Newsweek)和《时代》(Time)等报刊杂志都先后发表文章,介绍和讨 论班清遗址的发现,众口一辞地重复同一种观点,认为班清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 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青铜时代可能是首先从东南亚开始的,中国的青铜 文化也很可能是从东南亚传入的[⑩]0 1982年在美国举行了班清出土文物的巡 回展览,并岀版了《班清:一个失去的青铜时代的发现》的展览图录(11)班 清,这个泰国东北部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成了一个新的“文明的摇篮"(Cradle of Civilization) (12)对这种观点鼓吹最力的是索尔海姆1农诺他和班清遗址发现以来,他先后 发表了人量的论文,认为班清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东南亚 是卅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是人类一切重要文化因素的发源地,中国的青铜器 是在泰国青铜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13)。

      这种观点是在一个特殊的、异常兴奋 的气氛中提出的,它被许多泰国学者所接受,并在世界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农诺他和班清遗址发现Z前,学术界对东南亚地区考古了解甚少,普遍认 为这里是文化上停滞落后的地区,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地区(14) o不能不 承认,农诺他遗址,尤其是班清遗址的发掘,确实改变了人们对东南亚的印象 它不仅仅是泰国史前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而且牵涉到整个东南亚大陆 史前史甚至世界史前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诺他和班清遗址的发现的确是东 南亚地区史前考古学研究中的“一场革命”(15) o但是,索尔海姆等学者显然 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中国文明的起源归功于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显然是与事 实不和符合的二、泰国冶金考古课题组(TAP)的主要收获农诺他和班清遗址的发掘,使考古学家们对泰国的青铜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 认识,但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困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女口,农诺他和班清遗址中 发现的青铜器的年代是否准确可靠?泰国早期的矿物开采和金展冶炼情况怎 样?在何处开采和冶炼铜矿?史前铜矿与聚落有什么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并探讨泰国史前冶金术的起源与发展,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机构的资助下,自1984年起,泰国艺术厅与美国宾夕 法尼亚大学和意人利东方艺术研究所等外国学术机构合作,设立了 “泰国冶金考 古课题” (The Thailand Archaeometal lurgy Project,简称 TAP),在泰国东 北部和中部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泰国东北部地区TAP最初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泰国东北部地区1984—1985年,TAP对黎府 (Loei)和廊开(Nong Khai)地区进行了调查,企图在泰国这一矿藏丰富的地 区探寻早期采矿和金属生产的遗存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了许多古代采矿遗址, 并于1985年,对廊开府普隆(Phu Lon)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这是东南亚地区 第一个被发掘的史前采矿遗址普隆遗址位于湄公河岸边,由两个低矮的小山组成,编号为普隆I (Phu Lon I)和普隆II (Phu Lon II) o TAP的发掘仅限于普隆I遗址由于该遗址包拾了 不同时代、不同功能的几个区域,发掘者将其分为“下坪”(Lower Flat)、“孔 雀坪”(Peacock Flat)、"上洞” (Upper Caves) "陶器坪"(Pottery Flat) “地堡山” (Bunker hill )和“班诺伊村” (Ban Noi Village*等六个小地点 在“下坪”、“孔雀坪”和“上洞”三个地点发现了几个矿井和坑道,发掘者认 为,从矿井的结构来看,至少存在着两种采矿技术:山上部的一些圆形矿井是用 石制工具挖的;山下部狭窄弯曲的矿井则是用金属工具挖的。

      地层中发现的石極 和井壁上留下的金属工具痕迹,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在“下坪”东部 边缘的一个矿井里还发现了一个陶豆,从具形制来看,属于公元前第一千年间下坪”西部边缘的一个矿井中有木炭遗存,碳十四数据为公元前830—前590 年钻探表明这里的地层最深处达10米,TAP发掘的探方并未到底,平均在3 —4米左右堆积物主耍是矿物碎屑,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由火成岩河砾石制成的 挖矿和碎矿工具以及大量的绳纹陶片部分探方中的矿石碎块层之间隔有一层纯 净的沙层,表明采矿活动曾经中断过下坪”地点最重要的发现是两块铜块, 可能是铸铜过程中溅泼出的成份分析表明两块都是锡青铜大规模的发掘集中在“下坪”东北部的“陶器坪”在1984年对该地点的 试掘中,获得了一个碳十四数据,年代为公元前450—前395年只有一层堆积, 范围60X90米,厚几公分一50公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