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耳蜗手术后的亲子康复训练.docx
5页人工耳蜗手术后的亲子康复训练 Summary: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聋、极重度聋甚至全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小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进入普小和普幼学习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术后长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Keys:人工耳蜗手术听觉康复训练一、感知声音的有无1.自然环境声响的感知:要改变戴助听器时只是听鼓声、敲门声等声响的方法,要引导他感受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声响,如铃声、流水声、杯盘碰击声、音乐声等2.语音的感知:观察他能否感受人讲话的声音,开始往往只能在表情、动作上做出反应要注意给他不同频率、响度、语调、节奏、音长的丰富的语音刺激,而不能是单调乏味的声音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能培养他分辨特征差异如:喵——;喵;喵—喵—喵———训练初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聆听、目光接触、共同关注、轮换表达的技巧等二、感受声音的差异在能够察觉声音的存在之后,很多孩子还不能体会各种声音间的差异,经过相应的训练后,才能明白各个声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让他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每种叫声之后分别出示该动物的玩具反复演示后,他会逐渐把不同声音与不同的动物建立联系,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事物在这一时期,还可让他感受两个声音是相同还是不同这时不需要他表明每个声音代表什么物体,只要能感受声音之间是否有差异就行了如果在训练中发现这一步骤进行得非常困难,应考虑是否需要重新调机三、封闭式辨听训练初期先进行封闭式辨听,也就是给出选择范围,让他听取其中的内容选择范围应由少到多,开始只是从两、三个里面选择,以后逐渐增加辨听内容要遵循以下由易到难的顺序:1.音节数量不同的词如:猫——小白兔2.音节数量相同的词如:苹果——香蕉3.比较相近的词包括韵母识别(如:白——拔)、声母识别(如:马——打)、声调识别(如:看书——看树)等4.句子辨听句子由短到长,Keys由少到多四、开放式复述1.直接提示:提示词就是辨听内容中的一部分如:先告诉他“洗”,然后让他听“洗脸”2.间接提示:提示词不在辨听内容里出现,但有密切关系如:告诉他“会飞的”,再让他听“小乌”进一步可以不用语言提示,让他看一幅画,说一些相关的内容3.没有任何提示的复述:任意说一个内容,让他复述五、开放性对话交流这时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在听到、听懂并能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这是最高的水平,也是每个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长远发展目标我们不能期望短期内达到这一水平,而要做好长期训练的准备这一步骤包括两个层次:1.相关内容的对话:所问话语之间前后相互关联,由前一句话可以推想后面的内容这在开放性对话中是比较容易的水平如问:“你今天去哪儿了?”回答:“动物园再问:“动物园里有什么?”“你喜欢猴子吗?”2.无关内容的自由对话:每句话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猜测,只能靠听如:“妈妈去哪儿了?”“你爱吃什么水果?”“外面下雨了吗?”以上这些听力训练的步骤不是绝对分割独立的,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训练需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例如:也许他还不能在封闭式辨听中正确指出“刀”或“包”,但已能进行“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这种开放式简单对话;也许在开放式复述中他常把两个词混淆起来,那么就应回到前面的阶段,让他仔细辨听这两个音的异同所以这些步骤是可以交叉进行的在这里应该强调几点人工耳蜗术后听力训练的原则:(1)设立正确的期望值,确立合理的阶段目标,会很好地促进聋儿康复水平的提高目标制定不切实际,只会阻碍其发展由于接受人工耳蜗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耳聋发生年龄、手术年龄、听神经存活数量、电极插入情况、术前持续配戴助听器时间、术前接受康复训练的情况,以及个体认知水平、性格等因素),训练进度和效果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不要把他们做横向对比,而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针对性的发展目标2)坚持鼓励引导要帮助聋儿接受这一新事物,喜欢它并树立信心,而不要对其施加压力3)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环境,适当时候开始噪声环境的训练,信噪比可以从10dB逐渐递减4)从熟悉的内容着手在他听觉水平还比较低时,要用他最熟悉、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训练5)定期评估,有助于清楚了解聋儿的进步水平,将各阶段进行比较,找出薄弱环节Reference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杜,199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