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高三年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设计.pdf
2页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江南经济的发展;屯田制、均田制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特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综合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有关习题中所摘引的文字资料,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和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分裂时期,尽管长期战乱,但社会物质生产仍在发展,从而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发展的基本条件2 从南方经济的发展中理解和平安定的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发展;屯田制、均田制教学过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持续时间长,南方相对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非常剧烈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二、江南农业的开发1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概况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那时,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3产生的影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三、重要的经济制度1 屯田制:产生:汉末,曹操总结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成功,以后大范围推广做法: 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屯田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评价:屯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 均田制实施:485 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土地不得买卖管理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评价:该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