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卧位牵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doc
6页仰卧位牵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宄进展1讼春中医药大130021; 2吉林市中丙医结合医院医院132012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高、症状明显,且逐渐 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法治疗木病疗效显著,是临床重要的 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木文将近年来有关仰卧位牵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文献 进行整理,从祖国医学的认识、现代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三方面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木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分析仰卧位牵伸法治疗木病的作用机理以 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牵伸手法;仰卧位;综述祌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骨质及其附属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使椎间孔空间被占据,导致相 应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或损伤,从而出现颈肩部不适、疼痛,单侧或双侧上肢 麻木、疼痛、无力,甚至感觉异常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祌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最 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约占颈椎病的60.2%[1]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 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木病的治疗主要 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而手法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木病的重要手段。
1. 祖国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中医学中无“颈椎病”这一病名,更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名根 据祌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痹证”、“颈肩痛”等范畴《灵枢? 经脉》曰:“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臑、臂后外廉痛《类证治 裁》也提到:“肩背痛,不可以顾,此手太阴经气郁不行,宣风药散之这些描 述与祌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祖国医学认为,木病为木虚标实、气虚血瘀之证其病位主要在筋骨 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外伤、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虚不足、畸形等几个方面[2]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入侵,经脉不利,营卫失和,阳气受 损,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寒凝经脉,筋失所养,可致肌肉挛缩;湿邪重浊,其 性粘腻,则病情缠绵难愈;病久入络,脉络瘀阻,气血不和,肌肤不仁颈部外 伤,致使局部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于濡养慢性劳损则为长期累积 性损伤,导致局部气血失和,经脉闭阻《证治准绳?杂病》曰:“人多奋挫闪, 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脏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 不利”指出落枕、颈项强直、颈椎活动不利皆可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引起。
肝主筋,肾主骨,且肝肾同源为气血之根本,肝肾亏虚致使气血乏源,筋骨懈惰, 称为引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根性痛,产生根性症状的因素主要 有:髓核的突出与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以及后方 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尤其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相邻三个关节即椎间关节、 钩椎关节、后方小关节的松动和移位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可能是引起症状和体 征的重要因素[3】0前,对祌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阐述主要冇三中学说, 即:机械性压迫学说、化学炎性刺激学说和自身免疫反应学说2.1机械性压迫学说与周围神经相比,神经根中间没冇致密结缔组织,外周无鞘膜保护因 此,神经根对压力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到压力的损伤当周围组织对神经根产 生机械性压迫吋,不仅能够直接造成神经根的结构性损伤,还会导致神经根处的 动脉血流终止,引起小动脉供血障碍,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在压迫边缘部位 产生神经水肿长时间的水肿则会造成神经组织纤维化,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结构 和功能损害2.2化学炎性刺激学说神经根机械受压学说对解释神经根性疼痛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 全面解释本病的发病机理。
因此,部分学者又提出了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神经 产生炎症吋所释放的各种化学媒质可以改变组织内的微环境,促使神经周围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增高,释放大量组胺,导致组织渗出更多的炎性物质大量炎 性蛋白与非神经细胞组织所释放的化学致痛物质一起,引起神经内部压力增高, 微循环紊乱及神经根局部缺血,进一步刺激神经根及窦椎神经,引发神经支配区 域的疼痛[4]2.3自身免疫学说Gertzbein等[5]通过人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了 “椎间盘自身 免疫病”的设想并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白细胞游动抑制试验的方法,测知 椎间盘突出后细胞免疫反应的存在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的封 闭结构组织,与周围循环无任何接触,其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纤维环的弥散作用 这种特殊的结构方式,使髓核组织被排除在机体免疫机制之外但是当椎间盘损伤或病变后,髓核暴露于纤维环之外,在修复过程中新生血管长 入髓核组织,髓核与机体免疫机制发生密切接触,髓核基质里的糖蛋白和β- 蛋白质便成为抗原,机体在这种持续的抗原刺激下,产生自体免疫反应3. 仰卧位牵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邓明[6】为比较仰卧位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 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两组 在实施一指禅推法、?法和揉法等放松手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仰卧位拔伸手法和 坐位吊带牵引治疗。
结果表明仰卧位拔伸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优于坐位吊 带牵引治疗宋郁如等[7]采用仰卧位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取 得满意疗效其手法要点为医者先在颈部作指揉与捋法等理筋手法5〜10分钟, 然后将双手放在患者颈枕后,用指腹托住患者第四颈椎,用力上托使颈椎处于正 常的前曲位,沿着颈椎向枕后牵拉,借助患者的体重进行来回拔伸牵拉,反复3〜 5次为1次李思斌等[8】将仰卧位拔伸法与旋转复位法结合治疗本病,患者取仰 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5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并向后拔伸, 持续吋间大于lmin,力度以能使患者身体上移为度,反复3〜5遍然后,术者 双手置于患者颈后,以一手食中两指置于偏歪的棘突,使患者颈部前屈,至要扳 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吋,再使患者的颈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做一个奋控 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他们采用上述方 法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2例,总冇效率达96.9%此外,郭辉[9]采用 颈硬膜外注射中药脉络宁复合液配合手法牵引治疗本病,黄奋翰等[10]采用海桐 皮汤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本病,均获得显著疗效林望得[11]认为仰卧位吋患者颈部肌闪和初带放松,冇利于手法牵引作 用的发挥,且更为安全;当颈椎前屈吋椎管和椎间孔的体积增大,可暂吋解除对 神经根的压迫,维持合适的颈椎前屈角度奋利于神经根炎症的消退。
奋学者进一 步指出[12]仰卧位颈椎牵引可使C4-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故更冇益于增强 疗效,而该体位颈部肌肉不需支持头部重量而使患者得以舒适放松、牵引角度 也易于调节通过角度的调节,使最大应力集中于病变部位,从而调整病变部位 的受力情况,恢复颈椎内外动态平衡,保持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13]4. 讨论0前普遍认为,本病是由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生物力学失衡共冋作用的 结果颈部慢性劳损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隙变窄,颈椎周围韧 带相对延长,椎间关节失稳,小关节囊松弛颈椎为提高自身稳定性而发生代偿 反应,椎体边缘及关节形成骨质增生,当骨赘或脱出的髓核等突向椎间孔,导致 椎间孔狭窄,致使神经根受压祌经根受压一方面对祌经根造成结构性损害,另 一方面影响神经根的血液供应,继发炎症、水肿以及内环境改变等因此,解除 神经根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仰卧位牵伸手法能够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解 除颈部肌肉痉挛和关节囊、初带及神经根粘连,缓解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改变 神经根与压迫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纠正 颈椎关节的错位、紊乱、滑膜嵌顿等,恢复颈椎内外平衡[14]近年来,随着解 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的不断融合,对神经根型颈 椎病发病机理及仰卧位牵伸法作用机制的研宄不断深入,仰卧位牵伸法的临床应 用越来越广泛。
但存在名称不统一、操作手法不规范、评价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不利于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因此,制定规范性的操作规程和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有待我们进一步研宄参考文献:[1】孙宇,陈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C].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2】郭成瑞.宣痹通络汤治疗颈椎病43例⑴.新中医,1995; 7:20.[3】曾景剖.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人 学,2014.[4】高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脊髓压迫CSR的机理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 医药大学,2013.[5]Gertzbein SD.Degenerative disk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immuno-logicalimplications.Clin Orthop.1977 Nov-Dec:(129):68-71.[6】邓明.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中医药导 报,2012,18(4):37-38.[7】宋郁如,吕智侦,吕立江等.仰卧牵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医 临床研究,2011,03(23):26-27.[8】李思斌,袁绘,汪锋.仰卧位拔伸配合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2例[J]. 内蒙古中医药,2008/19.[9】郭辉.中药硬膜外注射配合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北京中 医药大学,2008.[10] 黄有翰,庄载世,周明客等.海桐皮汤熏蒸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60-862.[11] 林望得.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对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 学,2008.[12] 徐军潛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三):颈椎牵引技术[儿中国临床康复,2002,6(6):778-781.[13] 涂豫建,张允,李怡.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宄及其应用[」].中国临床康 复,2004,8(5):923-925.[14] 蔡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附: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 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 20130206037SF)第一作者:楚云杰(1965-),男,副主任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要从 事中医针灸推拿研究第一作者:黄德才(1986-)男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康复科主治医师研 究方向针灸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