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词拼音版《送沈子归江东》原文翻译赏析.docx
5页古诗词拼音版《送沈子归江东》原文翻译赏析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归江东拼音版】 yáng liǔ dù tóu háng kè xī ,gǔ shī dàng jiǎng xiàng lín qí wéi yǒu xiàng sī sì chūn sè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sòng jun1 guī 【送沈子归江东翻译】 杨柳成荫的渡口,客人已经稀有了船夫荡开那双桨,驶向友人去的临圻只有一种相思之情,像春天的风光温馨,洒满在江南江北,伴随着朋友归去 【送沈子归江东赏析】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一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比方自然贴切,感情深切浓郁 其次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
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示意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有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这又是采纳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连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预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远眺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犹如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奇妙地同时运用比方、象征、拟人、梦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实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方,它也就变得生动详细,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奇独创,制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 此诗第一句点出送客是在渡口,它在一片婆娑的杨柳掩映之中所以说杨柳渡头.句尾的行客稀三字则写渡口的冷落.这其中隐隐透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全句从静与动两个侧面清楚地描绘出江边送客时的情景.其次句写客船已发,送行者即本诗的抒情仆人公站在岸头目,送友人,心逐江波.情思悠远.这时,惜别变为对朋友一路行程的关怀.这两句,既是环境的安排,也有气氛的衬托,为以下的感情抒发作了预备. 七绝的第三句多是全篇的关键.这一承转句的作用在于开拓诗境.风格的高低,笔法的工拙,要看这一句.本诗的第三句以春色比友情,可以说是翻空特别.朋友的惜别相思之情,同季候上的春色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但诗人用这一比方,却使人觉得诗非常生色.不仅是由于这个比方新颖.而且它能化无形为有形,能将主观情感转变为客观事象.于是相思成了目可以视,耳可以闻的东西.好像它的浓淡,深浅,也都可以体察入微.一句话,春色即为相思的表征.人们对春色的全部美妙感觉、印象,乃至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对春色的歌咏,此时也都成了相思一语的丰富内涵. 两个事物,不管它们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有某一点相近,即可构成比方.这一比方之所以好.首先由于它是合于情理的.认真一想,人们的友爱,朋友的情意,不正象那使万物滋荣,随着东风细雨染遍山川原野的春色么?春色不也犹如友情那样情意绵绵么?人们生活在友爱之中,心里会泛起无限春意.朋友间的感情沟通.也恰如温馨温暖的春风.从诗的上下文说,这一比方是承接第一句的杨柳而来.由杨柳.可以想象一派蓬勃烂漫的春景.从其次句的罟师荡桨四字.也可以想见那一江浓绿如酒的春水.这是就眼前景物取譬,现成而无生硬之感. 取以作譬的事物春色充溢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从行人一方着眼,便是朋友的深情厚爱无时无刻不在他身边,于是他感到自己的好友始终跟自己。
扩展阅读:王维个人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拟,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加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奉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布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漂亮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如《竹里馆》、《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肯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根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爽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洪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阅读:王维(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着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