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 7《最后一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

2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9235592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41.51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都德 作者介绍:阿尔封斯·都德 1840~1897 DAUDET,ALPHONSE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 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员),独自谋生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图片欣赏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普法战争 法军 普鲁士普鲁士国旗法国国旗法国 故事背景•1870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1871年,法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为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就反映这一事件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人物 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情节情节 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声)•环境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词语读音•哽住 gěng 赚钱 zhan 捂住wǔ 惩罚 chéng 踱步 dūo 祈祷 qǐ dǎo•婉转 wǎn 诧异 chà 郝叟hǎo sǒ•懊悔 ào 皱边 zhòu 肃静 sù 课文分析课文分析 1.作者为何以.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为题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后的一堂法语课 •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么事?主要写谁主要写谁??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可是我还是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有哪些地方能有哪些地方能说明他能管住自己说明他能管住自己? ------①①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尽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普鲁士兵的操练吸引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了他,但他还是向学校跑去②②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只是边走路边猜测,没有停步,没有停步,“一一”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表示思想的跳跃,经过一番斗争还是是“不停步不停步”③③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听到华希特跟他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上气不接下气气不接下气" 小结小结:(1-6)这一段写这一段写上学途中上学途中的情景,的情景,交代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他也很幼稚,他觉得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他也很幼稚,他觉得普鲁士兵的操练很好玩,却没有意识到那是别普鲁士兵的操练很好玩,却没有意识到那是别人对自己家乡的侵略。

      但同时他还能重视纪律,人对自己家乡的侵略但同时他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阅读课文第阅读课文第7-10节节(上课前)(上课前)    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情况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情况不同往日不同往日 见下表见下表平 时最后一课气氛一切偏安安静静的,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学生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夹着那怕人的戒尺那怕人的戒尺穿着漂亮的礼服穿着漂亮的礼服其他没有镇上的人没有镇上的人有镇上的人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街上也能听到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匙比喻法国语言;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讲全都懂? 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族的解放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有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称先生是"可怜的人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

      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第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总结总结:     从第从第11-23节是节是《《最后一最后一课课》》中心部分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小结: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十分感人!分感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