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谷检验技术培训课件.doc
29页稻谷检验技术培训讲义稻谷检验技术培训讲义上午,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之后,傅更生同志跟我们讲了粮 食储藏技术和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希望大家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 年 11 月 12 日发布,2014 年 4 月 11 日实施的《GB/T 29890-2013 粮油 储藏技术规范》 下面,我要讲的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检验的 概念和粮食检验的意义;二是稻谷的质量标准和储存标准;三是 稻谷按质论价依据;四是感官检验技术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 家批评指正 第一节第一节 检验的概念和粮食检验的意义检验的概念和粮食检验的意义 1、检验的概念、检验的概念 检验是以粮食及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检 测手段,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定其品质及品质变化的一门学科, 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微生物学及技术、生物化学及技术、食品化学、粮食学、统计学 等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并注重实验技术的学科根据 检验的内容和任务不同,主要采用物理检验、化学分析、生物学 方法和感官检验方法 2、粮食检验的意义、粮食检验的意义 粮食检验的意义在于保证党和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 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制订粮食收购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而开展 收获前粮食质量调查;为指导农业生产而开展的收获前粮食品质 测报;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开展的化肥、农药残 留、重金属污染等卫生指标监测;保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 法利益;也为生产、管理、科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分析结果和数 据,为科学管理、安全储藏、改进生产工艺、合理利用和开发粮 油资源、研究新产品服务。
检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粮食研 究和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 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发展,在检验技术上,它依赖 于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实际工作中它依 据国际、国内的各种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计量法、食品卫 生法、……)以及各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它涉及的对 象主要是粮食、油料、食用油脂、饲料、以及其它相关产品,包 括这些物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等大家也知道,粮食保管和害虫防治工作都是为了保持粮食的原有品质和数量, 与粮食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一干、二净、三饱满” 的粮食好保管 一干:就是粮食本身含水份低水分高了会增强粮食的生命活力, 就会提高粮堆里的温度;水分高了会适宜粮堆中的害虫、霉菌的 生长,促使其繁殖,也会提高粮堆中的温度一般需要储藏的粮 食根据地域不同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如果是种子或保管期较长 的粮食,其水分的要求更加严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储藏二净:就是粮食内的杂质要少杂质包括杂草种子,植物 的枝叶残片、异种粮粒以及泥土、石子等这些杂质混杂在粮堆 中不仅会影响粮食的品质,也会有大量的霉菌和虫卵,容易生虫、 霉变,对粮食保管极为不利。
三饱满:就是粮食的籽粒要充分成 熟、完整、饱满也就是粮食中的未成熟粒、干瘪粒和生芽、霉 变、破碎、病斑、虫蚀等不完善粒越少越好所以质量好的粮食 是安全储粮的基础,既不容易生虫又好保管,既省力又节约保管 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反之,既容易发虫又难保管;既费力又 增加保管费用开支,损害企业经济利益有些企业由于粮多人少 专业技术薄弱、粮情复杂,加之现在发展到使用机械进粮,自动 分级现象更加明显,如果不控制入库粮食质量,就会给储粮带来 无穷的隐患,正如在日常储粮过程中所遇到的粮情不稳,粮食发 热、生虫,局部通风不透、杀虫不彻底、发热霉变等现象都与粮 质差有关,都是粮食的水分高或杂质多、分级严重引起的因此, 希望大家要十分重视入库的粮食质量要重视入库粮食质量,就 一定要掌握粮食检验技术特别是在粮食收购期间,送粮集中, 车多船多人多,时间紧、任务重,如单靠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方 法来检验稻谷质量,不仅设备要求高,而且检验时间长,很难满 足收购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以感官检验为主,并辅以仪器检 验结果对照,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再如,在稻谷储存的过程中, 为了储粮安全,保证储粮无虫、无霉,对保管现场要经常进行稻 谷质量水分、杂质的检查,用感官检验的方法,也较为方便。
但是,感官检验总得有个检验标准,否则就无法判断其质量好坏 因此,我在讲感官检验方法之前先讲一下稻谷标准第二节第二节 稻谷的质量标准和储存标准稻谷的质量标准和储存标准 1、稻谷的质量标准、稻谷的质量标准 2009 年 3 月 28 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 GB1350-2009《稻谷》强制性国家标准,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用以取代原国家标准局 1986 年 5 月 6 日发布、1987 年 4 月 1 日实施的 GB1350-1986《稻谷》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稻 谷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 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但不适用于标准分类中规 定的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以外的 特殊品种稻谷如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和 GB/T 22499- 2008 富硒稻谷等等 新增内容:新增内容:——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该标准与旧标准的主要差异:该标准与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1)修改了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粳稻谷、粳糯稻 谷等术语和定义。
(2)将整精米率由定等指标改为非定等指标,并对指标值进行 了修改 (3)增加了等外级 (4)检验规则中增加了判定规则 (5)增加了有关标签标识的规定 (6)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 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7)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 低于 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 “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3.5%,与早籼稻谷 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4.5% (8)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9)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 GB 1350—1986 (10)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11)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 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 食局、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科所 (1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年、王志明、 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稻稻 谷谷 GB 1350—1999 Paddy 代替代替 GB 1350—198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 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 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一般规则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3—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B/T 5494—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 水分测定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早籼稻谷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 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谷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 腹白,角质粒较多 3.3 粳稻谷 粳型非糯性稻谷的果实,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米质粘性较大 胀性较小。
3.4 籼糯稻谷 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米粒呈 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5 粳糯稻谷 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米一般呈椭圆形,米粒呈乳白色,不 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3.6 出糙率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米 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三级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 度仍达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米 粒 3.8 整精米率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9 不完善粒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9.1 未熟粒 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3.9.2 虫蚀粒 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3.9.3 病斑粒 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3.9.4 生芽粒 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 粒 3.9.5 霉变粒 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3.10 谷外糙米 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 3.11 杂质 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3.11.1 筛下物 通过直径 2.0mm 圆孔筛的物质。
3.11.2 无机杂质 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11.3 有机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3.12 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13 色泽、气味 一批稻谷固有的色泽和气味 4 分类 稻谷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 谷五类 5 质量要求 5.1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 质量指标见表 1 5.2 粳稻谷、粳糯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等级,质量指标见 表 2 5.3 各类稻谷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稻谷 5.4 稻谷中混有其他类稻谷不超过 5.0% 5.5 各类稻谷中黄粒米不超过 1.0% 5.6 各类稻谷中谷外糙米不超过 2.0% 5.7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6 检验方法 6.1 检验的一般规则按 GB/T 5490 执行 6.2 扦样、分样按 GB 5491 执行 6.3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按 GB/T 5492 执行 6.4 类型及互混检验按 GB/T 5493 执行 6.5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按 GB/T 5494 执行。
6.6 出糙率检验按 GB/T 5495 执行 6.7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按 GB/T 5496 执行 6.8 水分测定按 GB/T 5497 执行 6.9 谷外糙米检验按 GB/T 5494—1985 中 1.5 进行检验,拣出糙 米粒,称量,计算 6.10 整精米率检验按附录 A 执行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家有标准和规定执行 附录附录 A (标准的附录标准的附录) 整精米率检验方法整精米率检验方法 A1 仪器和用具 A1.1 天平,感量 0.01g; A1.2 实验室用砻谷机、碾米机; A1.3 谷物选筛 A2 操作方法 称取净稻谷试样(W0),经脱壳后称量糙米总量(W1),然后从 中称取一定量的糙米(W2),用实验碾米机碾磨成国家国家三级大米的精度,除去糠粉,再拣出整精米粒,称重(W3) A3 结果计算 H(%)=(W3/W0×(W2/W1) )×100 ------------- (A1) 式中:H — 整精米率; W0 — 稻谷试样质量,g; W1 — 糙米总质量,g; W2 — 实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g; W3—整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