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剑湖职业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剑湖职业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参考答案:B2. 现脱掉某60肽中的2个丙氨酸(相应位置如下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相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2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4个 C.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D.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参考答案:D3. 如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ks5u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D.FG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参考答案:C4. 人体的干细胞是一类尚未分化的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出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目前用骨髓移植法有效地治疗白血病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细胞能通过细胞分裂来维持自身细胞群的稳定,其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B.骨髓造血干细胞与由其分化成的白细胞相比细胞核内D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细胞质中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与其他分化成熟的细胞相比干细胞没有衰老的过程 D.在接触到各种致癌因子后,干细胞比其他分化成熟的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参考答案:答案:C5. 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端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B. 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C. 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16D. 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参考答案:D1号和2号个体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无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号和4号个体都是杂合子,A项正确;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3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子,也可能是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B项正确;就甲病而言,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相关基因用b表示),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其与7号(XBY)生下患甲病男孩(XbY)的概率为1/2×1/4=1/8。
就乙病而言,7号个体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为1/2,因此他们生下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8×1/2=1/16,C项正确;若1号含甲病致病基因,则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甲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都等于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D项错误6. apoB基因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时,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最终合成蛋白质缺少了羧基端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mRNA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完成翻译过程C.该mRNA翻译时先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D.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参考答案:D【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解答】解:A、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A错误;B、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形成,B错误;C、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该mRNA翻译之后才合成羧基端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D、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脱氨基作用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因此脱氨基作用未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比例,D正确.故选:D. 7.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C.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相互杂交的过程中D. 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详解】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是碱基对的增加,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物种可定向改变基因组成如基因工程,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比根尖(体细胞)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正确8. 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的部分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溶剂移动距离色素甲移动距离色素乙移动距离色素丙移动距离色素丁移动距离实验组17.8 1.9 实验组28.2 1.5 实验组38.0 1.4 平均移动距离8.07.6 0.8迁移率(Rf)无 0.53 0.10A.色素甲的迁移率(Rf)是0.95B.色素丙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色素乙比色素甲扩散速度快D.叶片衰老过程中色素丁含量逐渐减少参考答案:C【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专题】图形图表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1、据表格分析,色素丙平均移动距离==1.6;迁移率===0.20.再根据迁移率的大小确定色素的溶解度的高低,因此色素甲表示胡萝卜素,色素乙表示叶黄素,色素丙表示叶绿素a,色素丁表示叶绿素b.2、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解答】解:A、色素甲的迁移率===0.95,A正确;B、色素丙表示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正确;C、色素甲表示胡萝卜素,色素乙表示叶黄素,色素乙比色素甲的迁移率低,扩散速度慢,C错误;D、色素丁表示叶绿素b,叶片衰老过程中色素丁含量逐渐减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计算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大.9.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B超检测出7号为双胎妊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5号与正常男性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25%C. B超检查可诊断出胎儿是否带有患病基因D. 若图中?是龙凤胎,两者都正常的概率为25%参考答案:D根据系谱图中1和2夫妇都正常,他们生出了一个患病的6号男孩,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再根据3号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其后代患病8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4号,由此推断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A错误;假设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控制基因为a,则1和2号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其正常女孩5号的基因型可能为1/2XAXA或1/2XAXa;她与正常男孩(XAY)生出患病孩子(XaY)的概率1/2×1/4=1/8,B错误;B超检查只能诊断出胎儿外观形态发育是否正常,不能诊断出胎儿是否带有患病基因,C错误;由于图中6号和7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若图中?是龙凤胎,两者都正常(即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的概率为1/2×1/2=25%,D正确10. 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参考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错误;.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利于生长发育,C错误;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D正确。
11.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B.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 “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 “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参考答案:A【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B、“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B正确;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
故选:A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 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 无机环境中的C0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参考答案:B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A错误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错误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13. 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