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圩塘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圩塘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由重庆名校资源库 刘薇莉编辑 丁忧与守制古代作品中,时有关于某官丁忧、某官守制的记述,如《儒林外史》第四回:“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寓圃杂记》:“成化初,(陈)缉熙守制于家”,等等什么是“丁忧”呢?《尔雅·释诂》:“丁,当也《日知录·期功丧去官》注:“古人凡丧皆谓之忧可知丁忧是值丧、居丧的意思丁忧一词源于《书经·说命》:“王宅忧”王宅忧就是商王居父丧,宅忧就是丁忧古时候,不管是兄弟丧、姊妹丧,还是从父母丧、从兄弟丧,都可以称之为“忧”只是到了后来,丁忧才特指遭父母丧或承重祖父母丧(所谓承重,是指长房长孙)《日知录·奔丧守制》上说:“《记》曰:奔丧者自齐衰(丧服)以下以是古人于期功之丧无有不奔者期”,指一年的丧服,可见古人遇有祖父母丧、伯叔父母丧、兄弟姊妹都要奔丧陶渊明《归去来辞》自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职”即是一例后来又将奔丧限制在期服(即一年的丧服)的范围之内至明朝洪武二十三年才废除了期年奔丧的制度,认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均为一年的丧服,如果都让奔丧守制,有的一个人连遭数丧,或者道路数千里,那就会导致居官日少,更易频繁,旷官废事,于是决定“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服不许奔丧。
自此以后,相沿成习,奔丧丁忧仅限于父母丧或陌生祖父母丧那什么是守制呢?所谓守制乃是指遵守居丧的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一、一般人要谢绝应酬事务,做官的则要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算闰月)官员隐匿亲丧,被认为是“大不孝”,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如后唐明宗天成三年闰八月,滑州掌书记孟升因隐匿母丧被大理寺断为流刑,而明宗则认为“将复投荒,无如去世”,于是赐其自尽二、禁止婚娶丧中婚娶被认为违背礼制的《春秋》文公二年(前625年)冬记载:“公子遂入齐纳币纳币之事照例是不必记载的,史官为什么要大书特书呢?原来这年冬天,文公的父亲僖公死了才不足二十五个月,而文公在居丧期间,竞张罗着送彩礼,所以史官乘笔直书而加以讽刺三、禁止饮宴儒家认为,“夫君子之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论语·阳货》),所以饮宴也是在禁止之列的在居丧期间因宴饮而被责罚的事例也不少如唐宪宗元和九年四月癸未,陆赓故世,其子慎余、其兄博文在居丧期间着华丽的衣裳穿街过市,并饮酒食肉,结果都被打了板子,慎余流放至循州,博文被递解原籍四、禁止赴考起初限制极严,即使是缌丧(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仅三个月的丧服)也不准赴考宋天禧年间,举人郭稹冒缌丧赴考,被同辈告发,被交付御史台劾问(见《日知录·缌丧不处赴举》)。
到了明朝限制放宽,除了服三年之丧的不得赴考外,余者皆不限对于守制在家的官员,皇帝一般都要派遣官员慰问,并赐给钱米等物明洪武十七年正月命吏部:“凡官员丁忧,已在职五年,廉勤无赃私过犯者,照名秩给半禄终制;在职三年者,给三月全禄《日知录·奔丧守制》)清初,只有满族大臣居丧,皇帝才派官赐给茶酒至康熙年间,汉大臣陈廷敬有母丧,康熙皇帝便命令阁员查阅《明实录》中有关慰问的条例,并派遣内阁学士屯泰、翰林掌院事学士喇沙前往赐给茶酒从此以后,慰问之典便成为定例丁忧和守制,从字面上是有区别的:丁忧就是居丧而言,守制则是就遵守居丧的制度而言但在具体使用时二者的意思并无严格的区别,既可以说某官丁忧,也可以说某官守制张庆《丁忧与守制》)1、下列关于“丁忧”“守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经·说命》“王宅忧”,宅忧就是丁忧,王宅忧就是商王居父丧丁忧一词发源于此 B、由于奔丧守制有旷官废事之弊,明朝在洪武年间进行了改革,规定除了父母丧和祖父母丧,其余期服不许奔丧 C、《春秋》文公二年记载:“公子遂入齐纳币”纳币指的是送婚聘的彩礼,《春秋》之所以直书此事,是因为“公子”违背了当时居丧的制度 D、《论语·阳货》:“夫君子之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可以看出,在儒家观念里,居丧期间是应该饮宴的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时候,期功之丧,都可以称之为“忧”,都要奔丧陶渊明“程氏妹丧于武林”,“情在骏奔”,说明了这一点 B、守制指遵守居丧的制度,其内容包括谢绝应酬、解除职务、禁止婚娶、禁止饮宴、禁止赴考等等 C、按照居丧的制度,父母之丧,官员须在家守考二十七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实际守孝期会更长 D、对守制在家的官员,皇帝都会遣人慰问,并视情形赐予不等的财物3、根据原谅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林外史》第四回:“先母见背,遵制丁忧守制和丁忧并提,是由于二者虽然字面上不同,但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用 B、在古代,不遵守居丧的制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或舆论的谴责 C、明代在丁忧守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相关的制度规定较前代更加务实、开明 D、清朝,汉族官员居丧,皇帝不会派官员慰问只有满族大臣居丧,皇帝才派官赐给茶酒 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
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16期)6.为本文拟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 )A.荒诞的谣谶 B.历史上的谣谶 C.谣谶与政治 D.谣谶的危害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阐释谣谶有“谣”和“谶”两种表现形式,然后举例说明谣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谶产生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这种思维的系统化,进而谈到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邹衍创立了“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B.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只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C.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参考答案:6.B(A.并不都是 “荒诞”的;C.内容不全是与政治有关;D.未涉及危害)7.C(A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对谣谶二字分别进行解释,而谣谶就是以谣为形式来表现谶B项,偷换概念,②③两段重点分析的是童谣更容易成为谶谣的两点原因D项,以偏概全,“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只涉及了人为因素中“人为作谣,以图成谶”的部分)8.A(B项,据第②段,除因童谣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C项,据第④段,并非根本原因,只是原因的一种D项,据第⑤段,“用天事解释人事”“规劝、提醒当政者”是邹衍学说的内容)3. 实用类文本动物预测地震之谜孝文科学家近日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
2009年,在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研究小组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地壳中受压的岩石释放出带电粒子,并与地下水发生反应生活在地下水中或者附近的动物对其发生的任何化学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在岩层断裂并引发地震前几天就预感到将有地震发生此项研究由美国宇航局的弗莱德里曼?弗伦德和英国开放大学的雷切尔?格兰特领导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发现能够促使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识别地震即将发生前出现的一些难以捉摸的征兆拉奎拉的蟾蜍并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行为出现异常的第一个例子,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有关这种现象的报告地震发生前,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行为都会出现异常在1975年的中国海城,很多人发现蛇钻出巢穴,1个月后,这座城市遭受大地震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