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一单元重点文学常识和人物形象总结.pdf
4页1 必修四第一单元重点文学常识和人物形象总结第一课《窦娥冤》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 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 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 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 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 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 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 员)、徕儿(小厮)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 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 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2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 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 为“元曲四大家”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 《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窦娥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富于抗 争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美丽、勤劳孝顺,同时又刚 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活于昏聩腐败的封建吏治 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窦娥悲剧的性格、壮美的形象,具有 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第二课《雷雨》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一种艺术在西 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 称,也常专指话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 社会生活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 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
比如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 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 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 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 氛严比如《窦娥冤》、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 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 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 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 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比如《罗 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雷雨中人物形象:3 周朴园:自私、虚伪、无情、贪婪、丑陋的封建资本家鲁侍萍:勤劳、善良、正直、有尊严、刚强、备受屈辱、不甘 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鲁大海: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 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第三课《哈姆莱特》作品简介:《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 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1、哈姆莱特人物性格:迷惘、痛苦、焦虑、惶惶不安、犹 豫哈姆莱特在世界戏剧人物画廊中有“忧郁王子”之称,可是, 他起初却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哈姆莱特曾经是一个怀抱理想的 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 十美的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然而,一开始,世 界便已“颠倒混乱”,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 姆莱特像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和忧虑使他 变成了一个“忧郁王子”梦幻破灭的哈姆莱特成了一个面对重重 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哈姆莱特不仅看到了他人心灵的 丑恶,而且也看到了自己的心灵同样是黑暗的既然人在本体意义 上是恶的,那么,他为父报仇、“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斗争对 象就不只是一个克罗迪斯,而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而完全 消除人身上的恶,也就否定了人的现实存在,那么“重整乾坤”也 就成了一句空话,人生也是没有结果的虚无既然人生无异议,哈 姆莱特又觉得不如“早早脱身离去”,他想到了自杀然而,想到 死后不仅要坠入一片虚无的世界,而且灵魂也得不到安宁,这又使 他心头升腾起对死亡的恐惧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经久 不绝的声音,就在他的灵魂深处奏响了。
2、哈姆雷特的悲剧原因 首先,反动势力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 物的代表,他与克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 进人物(少数)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原始 积累的社会罪恶与封建势力交织)所进行的斗争4 其次,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1)人 文主义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哈姆莱特面临理想与现实矛 盾时的精神痛苦的内容较复杂,一方面为现实中的罪恶与理想不能 实现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个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个人在 精神上的打击而痛心;(2)思想局限更表现在脱离群众、孤军奋 战最后,哈姆莱特身上还存在善于思考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及 不少旧思想的负担4、《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 (1)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哈姆莱特》虽是一个宫廷复仇故事, 但所涉及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内的限制 (2)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其间的起伏变化不是外加的,而是 哈姆莱特与克劳炙斯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在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 中人物有充分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性格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 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情节的生动 性,使“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 一起”。
(3)人物的个性化为了塑造好人物的性格,莎士比亚一是把人物 放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 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容冲突二是善于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 的性格三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提示了哈姆 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4)语言丰富多彩一是语言的高度形象化,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 隐喻二是语言的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及其所处的 情境如哈姆莱特的语言有时富于哲理,有时则是充满市井俚语, 因场合、心境不同而不同总结:《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 一颗光辉的钻石在哈姆莱特的形象里,莎士比亚体现了他所处 时代最优秀的进步的人类特点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 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 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 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 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 的差距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