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规范.doc
16页《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规范一、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是我校理工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计算机课,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后续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程序的思路,学会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实现所需处理的任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体包括:C语言基本概念、语法和基本用法;基本C语言编程工具的使用;基本算法和结构化编程的基本方法;在能够读懂较复杂C语言程序的基础上,掌握简单C语言程序设计的技能最终教学效果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具备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本课程在讲授基础内容的同时,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的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扩展,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二、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识单元的学习目标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对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并能熟练应用2)理解:对内容理解并能掌握,会用它们分析、解决相关简单问题3)了解:对内容进行初步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二)能力目标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使用计算机语言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内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将各自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根据本学科特点和需求自己编写类似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培养具有良好计算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书写和表达能力三、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知识体系描述 知识体系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的知识体系由15个知识单元构成,其中核心知识单元14个,选修知识单元1个一)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的知识体系按照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是根据第二层次的要求设置的二)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基础知识体系描述《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的知识体系概要说明了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以及哪个单元是核心,哪个单元是选修,所需的参考学时数等详细描述在附录A中给出三)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知识体系汇总表表内各核心单元后面的括号内给出了它们各自的参考学时数。
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知识体系汇总表课程名称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知识单元1:C语言程序设计概述(1)知识单元2:数据类型和表达式(4) 知识单元3:标准格式输入与输出(2) 知识单元4:结构化程序设计(4)知识单元5:数组的定义与使用(4)知识单元6:函数的定义与使用(2)知识单元7: 数组与函数 (2)知识单元8: 指针的定义与指针的基本操作(2)知识单元9: 指针与数组(2)知识单元10: 指针与函数(2)知识单元11:结构体与共用体(2)知识单元12:编译预处理(1)知识单元13:位运算(1)知识单元14:文件(1)知识单元15: 开发应用程序(2)四、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描述(一)课程设置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实验项目核心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说明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64/3(32)1、2、3、4、5、6、7、8、91、2、3、4、5、6、7、8、9、10、11、12、13、1415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类(二)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描述下面从课程名称、参考学时、参考学分、概述(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前导课程、课程提纲、涵盖知识单元、涵盖实验项目、说明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描述,详情见附录B。
五、课程主要教学方式(一)课堂讲授1.课堂讲授内容知识单元1:C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知识单元2: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知识单元3:标准格式输入与输出知识单元4: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单元5:数组的定义与使用知识单元6:函数的定义与使用知识单元7:数组与函数 知识单元8: 指针的定义与指针的基本操作 知识单元9: 指针与数组知识单元10: 指针与函数知识单元11: 结构体与共用体知识单元12: 编译预处理 知识单元13:位运算 知识单元14:文件知识单元15:开发应用程序2.教学方法(1)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采用知识单元组织教学内容,引进“PBL”教学理念按照PBL的教学理念,《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可与项目设计进展相结合,分为三个层次模块初级阶段的知识模块主要是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与操作、程序的基本结构中级阶段的知识模块主要是模块化程序设计,主要包括函数的编写和调用、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的运用高级阶段的知识模块主要是复杂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包括数组、指针、结构体、文件的操作和应理论知识点以项目子例为教学辅例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既掌握了基础理论,又具备了小型系统开发的能力。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可提倡通过模仿来学习学生可查找与自己所选题目类似的案例,进行分析,掌握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2)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案例驱动、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先行后知的教学理念,每次课的目标要十分明确,即按照项目子例来组织教学,把《C语言程序设计》的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设计的过程之中3)重视实验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践,并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课前布置实验课的项目内容,分小组讨论可执行的步骤;学生实施项目用例的内容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段,将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讨论课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一些难度适中的例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习题课 根据课程特点,习题课上课精选一些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且学生实际应用有关的习题进行讲解,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四)实践课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弄懂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要保证有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
学生通过实验可熟练地掌握有关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并能独立编写出源程序,学会调试程序方法特别突出以下几点:l 每个知识单元都配有实验 ;l 实验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对实验环境提出过高的要求 ;l 实验要分“难、中、易”三层,课程教学实验要求按“中”进行 ;l 实验内容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l 实验教学应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要系统科学第规范实验项目,保证实验课的质量(见附录C)五)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检查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知识的重要环节尽可能精选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贴进实际应用的习题可以使用教材上的习题,也可以布置专项练习课外作业一定要认真批改,并记录到学生平时成绩中六)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七)课外指导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公布任课教师信箱,以便及时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任课将讲授的内容和练习题放在校园网上,学生随时可以访问,有效地延长了时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六、课程考核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
本课程考核方式如下:(1)证书替代: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或学习期间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C语言),且拿到了证书,其期末总评成绩折算公式为:总评成绩=((笔试成绩+上机成绩)-80)/3+60(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采用题库形式,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试题作为期末考试试卷其总评成绩=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七、说明(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课内、外学时比应保证1:12)在保证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时分配等作适当的调整八、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高等教育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参考格式).高等教育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3.10[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谢延红、 王付山.《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4] 杨路明.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5] 何钦铭,颜晖.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附录A 《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课程知识体系描述按照教育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是根据第二层次的要求设置的,授课内容是在“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下,更好的与专业相融合而确定的知识单元1:C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参考学时:1学时知识点:C语言的历史、特点C语言的运行环境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的过程用流程图、N-S流程图、伪代码表示算法学习目标:(1)了解C语言的历史、特点;(2)掌握C语言的运行环境;(3)重点掌握运行一个C语音程序的过程;(4)掌握用流程图、N-S流程图、伪代码表示算法知识单元2: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核心)参考学时:4学时知识点: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表示方法不同类型间数据转换的原则与方法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学习目标:(1)掌握几种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表示方法;(2)掌握不同类型间数据转换的原则与方法;(3)重点掌握有关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知识单元3:标准格式输入与输出(核心)参考学时:2学时知识点:语句的概念数据输出函数的用法数据输入函数的用法学习目标:(1)掌握语句的概念;(2)重点掌握数据输出函数的用法;(3)重点掌握数据输入函数的用法知识单元4:结构化程序设计(核心)参考学时:4学时知识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概念C语言中的逻辑运算和关系运算的内涵及优先级别if和switch两种分支结构的应用条件表达式if分支结构的三种情况及选择结构的嵌套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几种形式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相互嵌套使用学习目标:(1)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概念;(2)理解C语言中的逻辑运算和关系运算的内涵及优先级别;(3)重点掌握if和switch两种分支结构的应用;(4)了解条件表达式;(5)掌握if分支结构的三种情况及选择结构的嵌套;(6)重点掌握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几种形式;(7)理解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相互嵌套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