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经济常识剖析及真题点拨.docx
9页公务员考试行测:经济常识剖析及真题点拨5.货币 (1)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别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消失,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进展的必定结果历,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别的商品担当,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别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2)货币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淌的财宝贮存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分别是: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3)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根本经济规律它是指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根据价值相等的原则相互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整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良,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根底上的有打算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需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进展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很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根本的规律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根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全都是偶然的,不全都却是常常发生的这是由于,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根底,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一般状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转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围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 二、西方经济学 1.进展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1)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开头到19世纪70年月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20年 (2)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头到20 世纪30年月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其次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头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3)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开头于20世纪30年月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转变世界历史的四大着作;而萨缪尔森在1948年开头发行的《经济学》至今已出第16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供应大于社会总需求经济运行中消失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缘由之一 (2)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说需求带动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给力(其潜在输出)相关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斗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殊鲜亮,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或达每月上涨一倍的程度) 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肯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例题:(2022年国家(一类)第105题) 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 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解析】经济学中有的菲利普斯曲线和拉佛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关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曲线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依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替换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应选C 3.拉佛曲线 拉佛曲线是一条关于税率和税收收入的抛物线当税率为零是,税收量也为零,税率比拟高,税收收入比拟多,但是当税率一味地提高,这个曲线就掉头向下,税收的税率提高到时,税收收入又降回到零 一般状况下,提高税率会导致税赋增加,企业利润削减,企业家乐观性降低,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往往失业率较低但这也有例外状况,如美国二十世纪20年月末的“滞胀”,消失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例题:(2022年中心(一类)第104题) 作为调整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治理的效率 【解析】依据经济学原理,提高税收将使投资的收益率降低,从而到达抑制投资的目的,而投资削减,则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4.需求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根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削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假如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薄利多销”,“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所以,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假如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削减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指丰收了,粮价下跌,农夫的收入削减了,其缘由就在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削减,农夫受损失 总需求曲线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应曲线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时,总供应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总供应曲线有三种状况:第一,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水平的总供应曲线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应曲线”在这种总供应曲线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削减会使国民收入削减,而价格水平也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只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同方向变动。
其次,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状况下,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应曲线称为“短期总供应曲线” 在这种总供应曲线时,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的削减会使国民收入削减,价格水平也会下降,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第三,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种垂直的总供应曲线称为“长期总供应曲线” 在这种总供应曲线时,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的削减也会使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例题:(2022年浙江省第88题) 以下有关需求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对消费者需求量影响的是消费者的偏好 B.浪费品的需求较富有弹性,而低档商品的需求较缺乏弹性 C.替代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对本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D.互补商品的价格越高,数量越少,消费者购置本商品的数量就越少 【解析】消费者的偏好肯定程度上影响了需求量,但并不是的影响因素,A项说法过于肯定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假如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响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该物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依据阅历,我们可以说出某些物品的需求弹性的一般规律——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浪费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有相像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弹性据此,B、C、D正确 5.边际效应 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的利润,屡次进展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状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他的增加超过肯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肯定削减 例题:(2022年江西省第112题) 在农业部门中所存在的“肥田出瘪稻”现象表达的是经济学中的( )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C.规模酬劳递减 D.时机本钱原理 【解析】“肥田出瘪稻”表达的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肯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