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pdf
35页1 - 课 时 教 案课题: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一 ) 第 1 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批注: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1CAI 课件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 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二、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1小明和小强买了许多物品,请你找一找他俩买的物品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回答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三、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1基本要素(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
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2)设计的方法- 2 - A运用抽象图形或具象图形表现运用抽象图形的设计可采取色块组合的方法,色块可分为点状、条状和块状,色块的形可采用几何形、随意形或简洁的自然形运用具象图形的设计则可根据所要包括物品的形象、功能、属性等进行图形创意,要注意图形与文字、图形与图形之间视觉要素的对比和统一B包装的装饰配色可采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组合,还可以采用渐变的形式,包装的色彩设计应当与商品的属性相配合3)制作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四、创造表现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交流,拓展延伸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3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4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课 时 教 案课题:请到绿色商店来(活动二 ) 第 2 课时总序 第 2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 月 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
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批注:教学重点: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用具:范画教学方法:- 3 -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1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街边、建筑物或商场里的广告设计,你们能谈一谈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吗?(学生回答、讨论 ) 2CAI 课件:展示精美广告设计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广告的奇妙世界,了解广告画的组成要素 图形、色彩、文字3引入课题 广告设计二、深人感知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师小结:创意新奇,精美别致,视觉冲击力强起到宣传商品、吸引顾客的作用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3制作过程(1)构思:确定广告宣传对象(可以是学习用品、食物、服装等你所熟悉的物品),构思图画、文字内容和编排形式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
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1)版画形式的合理2)文字大小、颜色、字体与画面的协调3)图形、内容、颜色与商品的匹配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四、创造表现 4 -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五、评析交流,延伸应用1讨论评议互评:完成作业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上,可自由欣赏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2渗透环保意识,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3鼓励学生布置绿色商店,进行模拟交易课 时 教 案课题:城市灵光 (活动一 )第 1 课时总序第 3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批注: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教学难点: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用具:范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导人1欣赏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影视片段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 2画面定格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5 - 教师做简单介绍:中国银行大厦:在大片闪烁着霓虹灯光的建筑群中,无论是高度还是整体的风格造型,中国银行大厦都充分体现出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风范和气势,为香港这座不夜之城增添了更加迷人的光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在迷雾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雾色掩映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 ,人称 “ 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两个巨大的球体,以及仿佛马上就要划破云霄的高高的塔尖,突显出了它有着美好曲线的“ 身段 ” 3导人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 城市灵光 ” 板书课题二、交流感受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
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3教师小结提升三、绘画体验1提出作业要求(1) 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2) 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3) 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课 时 教 案课题:城市灵光 (活动二 )第 1 课时总序第 4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6 - 教学目标: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批注: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教学难点: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用具:范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分析1学生通过课件欣赏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问: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 2教师归纳总结:建筑的基本形: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 KT 板、泡沫板、木材等二、交流体验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每一小组发给一座建筑模型,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制作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拆开重组的方式更直观地掌握制作步骤构思新的设计创意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折粘剪整理成型三、自主创作1提出作业要求- 7 - (1)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2) 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3) 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4) 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2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教室中央,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课 时 教 案课题:俯瞰山川 ( 活动一 ) 第 1 课时总序第 5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的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批注: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视点变化与视觉反应产生的不同效果教学难点: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表现手段教学用具:范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生看课件 ( 飞机起飞的情景) ,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8 -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2看课件 ( 雪景视频 ) ,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二、感受欣赏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3 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三、对比分析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四、欣赏评述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五、拓展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人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1摄影作品欣赏:同一位作者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自行车,为什么拍摄角度不同? 2动画作品欣赏: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 3绘画作品欣赏: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 课 时 教 案- 9 - 课题:俯瞰山川 ( 活动二 ) 第 2 课时总序第 6 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的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批注: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视点变化与视觉反应产生的不同效果教学难点: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表现手段教学用具:范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1信息交流(1)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2) 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10 -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