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1779****392
  • 文档编号:244687267
  • 上传时间:2022-0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沟通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老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珍贵财宝以下是整理的《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相关资料,盼望关心到您1.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我觉得罗老师的这节课讲得好,让我受益匪浅罗老师的课堂能以新课标为教学准绳,以同学的学为主线,到处体现老师活用教材,创设性的使用教材,从同学的生活情境入手,把数学课上的轻松、开心、扎实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放手让同学探究  本节课从学的角度支配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供应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使同学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育,创新潜能得到开发老师联系实际从“超市买东西”创设情境入手,观看课件所示图片,引起同学留意,先让同学们动手计算,然后提问:同学们计算的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呢?引出课题(加法的验算)让同学绽开争论,沟通总结验算方法的多样性,鼓舞同学说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爱哪种?同学自己发觉规律,老师点拨引导,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教学难点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进展  由于同学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题目中,同学的认知水平也有肯定的层次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同学采纳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沟通时,各种合理的方法老师都赐予了确定从教学效果上分析,我觉得教学效率较高,同学思维活跃,气氛热闹,同学受益面大,同学学得轻松开心  3、体验探究的乐趣  这节课让同学获得亲自参加探究学习的乐观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让同学自主参加类似于科学家讨论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宠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乐观欲望  罗老师这节课带给我了很深的启示:在素养训练不断进展的今日,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转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同学进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同学进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究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同学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同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制造性,让同学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进展!让同学感觉到学习是欢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吸取的一些好方法,我将其也要尝试到自己的教学中,力争使自己也有一个提高  建议:情境导入简洁些,可节省时间,这样巩固提高就有时间了 2.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任老师第三次试讲“什么是周长”,让我对“悟”这个字有了更深的想法  悟是一个渐渐深化的过程,它体现出同学对学问的理解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积累  新课伊始任老师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以漂亮的树叶引入课堂,让同学动手把树叶的形状描到白纸上,对周长获得初步感知  接下让同学说说周长的含义也只是以同学的学问阅历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此时同学对周长的理解是浅层的、表面的紧接着用“小蚂蚁爬树叶”的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并让同学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  任老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让同学用彩笔来描一描书上45页树叶的轮廓和数学书的轮廓,并要求同学能像小蚂蚁那样用一句话描述,这样就抓住了同学的心态,使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从而揭示了周长的意义这是同学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  当描周长、说周长、摸(指)周长及量周长环节结束时,同学头脑中对周长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了,那积淀在头脑里的概念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进去的,而是在同学丰富的体验中获得的。

        对概念的理解由浅入深,这就是悟3.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经过一天的精彩展现,圆满结束纵观整个展现课,我感觉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丰富,数学素养深厚,每节课各有所长反思整个展现课,我认为胜利与缺憾并存下面以宁晓英老师的《周长》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看法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优点:  1、注意实践,形成概念  宁老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同学原有的认知、生活阅历奇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头,利用教具“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同学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奇妙老师能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留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亲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意参加,同学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老师起到设计者、参加者、合的作用老师比较关注同学全程参加,让同学在玩中学数学鼓舞同学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索,合作沟通,给同学充分的思索、探究时间同学学的主动,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擅长动脑思索,这些都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同学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楚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老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同学动手操作  在”查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老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同学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

      没有放手让同学自己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同学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留意引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同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封闭”概念时,老师仅仅限于让同学熟悉封闭图形而没有设置对比图形“不封闭图形”,让同学通过对比,加深对“封闭图形”的理解这样教学,同学的熟悉就比较淡薄,对封闭的理解流于浅表,减弱了课堂教学效果4.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一、情境引入  1、老师介绍学校校内示意图,然后让同学观看主题图并发表  文强:我看到了长方形的篮球场;  梁杰:我看到了圆形花池  2、点明主题  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外形和推拉门的外形,都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二、探究沟通,学习新学问  (1)画一画(要求:每位同学画一个四边形,并同桌沟通)  (2)四边形的特点  小结: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3)巩固  提问: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东西是四边形?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熟悉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评课记录及改进  建议组织课堂纪律很好,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得不错,重点突出但连接性不够融洽;小组不会合作争论、学习,有待加强小组建设。

      5.学校三班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减法互逆关系的熟悉和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以前的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在新课标中则采纳了加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消失,以利于同学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把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陆老师敬重教科书的编排要求,并非简洁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利用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结合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让同学感到亲切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制造学习机会,又让同学体验在实际状况中验算的必要性,吸引不同程度的同学的乐观参加学习,在小组争论中开心的合作  贴近生活的教学和欢乐的学习是我对本节课最深的印象就拿加法验算教学来说吧,依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境:妈妈买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同学主体,林老师先所以先让同学独立思索,再引导小组合作、沟通、争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受一个探究新知的过程验算虽然初次接触,但是很多同学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阅历做积累,有少部分同学通过观看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很快找到验算的三种方法,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同学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乐观的情感体验,从自己的探究中得到结果,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充分的体现以同学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同学本节课中林老师充分实行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同学为本”、“同学是数学的仆人”,老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通过教学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同学仔细观看主题图向同学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假如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究竟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把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准时地发觉自己的错误,准时订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争论在各小组争论时,林老师乐观到各小组了解争论的状况,把握第一手资料,准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状况,参加他们的争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终由各小组汇报争论的结果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同学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