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比较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495253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6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比较研究    甘兴义(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Reference: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性本质、思想内涵、审美观念、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有利于中西绘画的借鉴与融合、民族艺术语言的发挥与张扬Keys:水彩画;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比较研究J215 :A :1673-2596( 2012)06-0185-03水彩画的根源与发展直至成熟阶段是在欧洲,在本体语言、民族精神、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表现形式的“写意性”则与水墨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共同使用的媒介:水、溶于水的颜料、柔软而有弹性的画笔、甚至吸水性较强的纸张等,这足以提供有力比较与研究两者共有的“写意性”之间的渊源一、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性本质研究关于写意性之内涵,抒写心意、披露心意,《战国策·赵策二》:“信可以远期、忠可以写意。

      写意本为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对象的神态以达到抒发作者的情趣元代夏文彦的《图画宝鉴》之卷三:“(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宋代郭若虚的“心印说”中进一步了解本质含义,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独白,是作为心灵的印迹或形象,表达了观念、思想以及修养《说文解字》称:“写”:尽也,除也冩,由一和冩组成一乃高复深屋冩乃鹤也”所谓“意”,“志也,察言而知意也,从心”本自心欲,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概括地讲,“写意”即直抒胸臆而后快,是意趣、性灵、情感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本质力量的外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为“写意”,它不仅体现于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同样,在西方水彩画发展历程中“写意”亦为重要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与利用水彩画固有的独特表现技法语言来传递“写意精神”的审美文化,使西方的艺术语汇融入了深刻的中国民族精神在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方面,亦能对水彩画的审美价值、文化功能、区域特色等进行有效探索这一点在中国意向水彩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例如意向水彩代表人物:柳新生、丁寺中等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物象、反映生活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方法,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而是提炼与概括,不追求形象的典型性、真实性,而是类型性和概括性;通过形象的“神韵”、“意似”,揭示物象本质特征。

      作品的思想内容注重含蓄;强调的是曲折性、抒情性、寄寓性因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就是——“写意性”在西方水彩画艺术语言中,写意性也是特有的表现方法和绘画语言特色,是水彩画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在作品的创作灵魂和意境上得意体现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特有的艺术语言还要依附于欣赏习惯、民族特色、审美情趣、美学思想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艺术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自唐以来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与表现形式就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有不少的文人士大夫也参与到绘画之中中国传统绘画的泼墨、泼彩和水彩画的用水、用色颇为相似,两个画种都是以水为媒介,在水的作用下通过色彩和笔触展现出物象的神韵和意境中国的传统绘画与水彩画的媒介“水”的掌握和运用,恰好体现出它们的异曲同工之效与“写意性”的本质内涵二、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性审美观念研究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播、发展、完善的不同时期与阶段是表现浪漫情调和体现民族浪漫情调的审美观念的最佳载体丰富的民族审美观,拓展了水彩画的美学空间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本体语言特色的发挥中国画和水彩画具备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以水为媒介中国艺术史上对水的认识与掌握历史悠久,如孔子的“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再到中国绘画中以水墨作画,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出了中国人用水的丰富经验。

      这种以水为介质的绘画种类,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中水的韵味,更加清新与秀润在构思、创造形象、审美、表达思想内容等方面,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之中的“意”贯穿于绘画创作始终,重在于“意”;中国传统绘画是以“意”造“意”就艺术语言形式而论,“意”既可以传之画内,也可以传之画外,“意”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意”除指画家的情思、画的意旨、意蕴、主观意志、情意,还指意趣、生意、神似、神韵;在某种程度上则反映了“意”的概念在绘画中对具体形象的表现发展为对作品画意的表现在绘画领域的美学观念中,对于“写意性”的要求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见解,“意、趣、妙、有、无、虚、实、味”等相关因素至关重要,而“意”和“趣”、“有”和“无”、“虚”和“实”又是很难分开的例如,“趣”虽不等于“意”,但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缺少“趣”,就会影响“意”的表现和创造因为“意”多是富有“趣”的明代文学家屠隆曾说:“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意”是构成神似、神韵的基础条件,“趣”又是表“意”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意必有趣,趣必有神无趣无神则无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趣”只是构成“意”的条件,并非意的本身《画梅题跋》中论道:“画梅不要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更高境界为:“不似而似”则似在“神”,“不到而到”则到在“意”讲求“意似”、“笔”(线)是构成“意似”的先决条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相比较而言,水彩画的写意性是建立在西方水彩画本体艺术语言上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浪漫情调的审美观念,是区别于西方的另一个美学体系,写意要渗透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精神,才有灵魂水彩画写意的审美观与技法语言是水彩画在中国繁衍与发展最好的选择,它将西方水彩画的审美观、艺术手法融合到了东方的诗意意境中,形成了“西方缤纷、东方情调”,“西方手法、东方精神”艺术手法,不仅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还将水彩画注入了勃勃的生机,形成了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水彩画民族风格的写意性,是水彩画语言本体的发挥、民族精神的张扬笔墨韵味、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标准水彩画的用水技巧借鉴中国画泼墨的酣畅淋漓之感,有其奔放不羁的气势;要有虚实相生的视觉享受,浑然天成之感;从美学角度上讲,水彩画的水韵中要有中国画的干笔、枯笔用笔,做到刚柔并济、干中有湿、干湿融合挥洒写意是写意性主题绘画的技法表现形式,源于南朝,成熟于唐朝中国画“疏体”是其早期的绘画样式水彩画的挥洒写意是建立在水彩画“本体艺术语言”上的一种民族表现形式,脱离水彩画“体”的写意,将是无源之水。

      水彩画中隐含着民族绘画“笔墨”的精神和“线”的文化,在其美学观价值中体现为:枯湿浓淡、轻重缓慢、抑扬顿挫等富有生命节奏的技法用笔,其丰富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意味”,绘画语言美不仅在于描绘形体,还在于语言自身的本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而水彩画在表达具体物象的同时注重的是视觉感受,因此,艺术形象的表现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在绘画的创作过程中都能代表一定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艺术面貌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不仅讲究笔墨情趣、形神兼备,更讲究墨有墨用、笔有笔用、笔墨融合,互相依附,正所谓形与神、墨与色的完美结合,恰似水彩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借鉴三、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与水彩画表现形式研究在我国比较文学中,意象的解释是: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即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本质特征《辞源》将意象解释为:“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和象的辨证关系是研究中国画写意性本质特征的依据,在其发展中经历了“造理入神”、“重形入神”、“以形写神”、“得意忘形”、“遗形写神”的反复与曲折的过程。

      同时,意象造型也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本质与中国画不会走上西方写实主义的道路,而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借物抒情,这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道文化的影响的结果,具有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当然,这与中国特有的民族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在用笔上倾向于写意和表现,用线无拘无束,淋漓痛快的笔墨传达出“有”与“无”、“虚”与“实”、“意”与“境”,在造型上遵循“师造化之象,师造化之理”即从自然中来,不求真实地复制自然,表现出艺术的本体意识和主观意识水彩画受中国画的影响,水彩画的笔法语言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语言,丰富与发展了水彩画技法语言的表现能力,引导更多的水彩画家潜心于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研究,并将中国水墨画的用笔融入到水彩画语言表现中,用笔上提出了对有意味的用笔更深层的追求,最终展现出独到的意境美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骨法用笔”,即讲究中锋、侧锋、顺峰以及逆锋等运笔技法,采用破、擦、点、染等技巧,这一点与水彩画颇为相似,笔墨艺术在表现线的刚柔、粗细、方圆、疏密、与墨的干湿、浓淡等方面会产生一种韵律感水彩画用笔强调“画”,水墨画用笔注重“写”,水彩画更注重用笔的变化,即对象的形象,又寄寓作者的性情的艺术效果,用色简练概括,格调清新洒脱与水色交融的酣畅淋漓保持一致,力求为平面化的视觉效果,升华出单纯、凝练的品位。

      而水墨画中用笔强调手随心至一堤、柔、按、压,追求力度和厚度一平、圆、留、重关系协调,讲究用笔的程序性和节奏感:顺、逆、疾、除,气脉相连,笔笔都会流露出“书法”的印迹,融主观意念于客观之中,和水墨画一样,水彩画也讲求笔法的含蓄和力度,但不同的是水彩画用笔是从油画的用笔直接继承过来的,用笔强调突出对象的体与面的结构和转折,再结合色彩的冷暖、明暗、变化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现代水彩画创作中常见到留白、飞白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写意性的作品较为常见,这是由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的枯笔“飞白”,留空罩染的技法而来的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通过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与之间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形象的内涵和意象的表露是中国人对待艺术的基本要求,即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内涵倘若我们从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来看,西方艺术家更多的是把古典绘画当成了绘画的蓝本,都是生动地描绘,真实地表现社会与自然随着艺术的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发展世界大美术观念的潮流,很多西方艺术家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绘画思想以及东方审美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色、水的运用方面,墨是通过墨色的渗透、晕化、水渍等等产生出抽象的美学效果:毛笔产生了无限的、抽象的自然而美妙的笔触和线条,笔痕同样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线条和笔触具有了极强的审美价值。

      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似与不似之间”绘画理论,给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标准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笔触、色彩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性造型表现手法,致使西方的绘画风格异彩纷呈,在借鉴中发展与其他绘画形式一样,水彩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独立存在,在表现手法上根据不同的审美情趣,呈现出较广阔的自由空间水彩画在对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借鉴上并不仅仅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随着众多水彩画家创作观念的转变,结合中国传统绘画写意性的手逐渐走向水彩画艺术语言的“气韵生动”和“意”、“境”、“美”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