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氢青蒿素抗乳腺癌MDA.docx
6页双氢青蒿素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作用实验研究李静;陈永顺;贾晓栋;梁建梅;杨斌【摘要】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alpha-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乳腺癌 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抗瘤作用•方法将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 DHA低剂量组(DHA给药剂量为50 mg・kg-1・d-1)、DHA中剂量组(DHA给药剂 量为100 mg・kg-1・d-1 )和DHA高剂量组(DHA给药剂量为200 mg・kg-1・d-1),建 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不同浓度的DHA对裸鼠的 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P53蛋白的表达. 结果DHA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DHA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对移植瘤的抑 制率分别为20.25%、31.01%和46.20%,DHA各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较阴性对 照组均有不同的的提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HA高、中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 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v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A可下调移植瘤细胞P53蛋 白的表达•结论DHA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 抗癌机理可能是调节机体免疫和下调P53蛋白的表达.期刊名称】 《安徽医药》年(卷),期】 2013(017)012【总页数】3页(P2031-2033)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抗肿瘤作 者】 李静;陈永顺;贾晓栋;梁建梅;杨斌【作者单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妇女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我国也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3]。
乳腺癌是一种对化疗药物敏感的肿瘤,但常用的乳腺癌化疗药物毒性大,患者常常无法忍受为化疗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因此,筛选低毒高效的抗癌药物显得尤 为重要1 材料和方法1.1 主要试剂 RPMI-1640 培养液(美国 Gibco 公司),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四唑盐(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 MTT)购自 Sigma 公司,DHA(四川三奇制药,纯度为99%),p53 —抗(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2主要仪器全自动C02孵箱(Thermo Formo),酶联免疫检测仪(Bio-Rad),病理图像分析仪(德国Leica),电子天平JA2003(上海精密仪器厂)1.3实验动物SPF级小鼠40只,5~6周龄,雌性,体重(20±2)g,由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QYZ-2013-B02)1.4细胞株和细胞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 库;培养在含10%小牛血清,含青链霉素各100 U・mL-1的RPM-1640培养液中, 37工、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1.5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酒精消毒裸鼠右腋下皮肤,用1 mL注射器抽乳腺癌MDA-MB-231 细胞悬液0.2 mL(含MDAMB-231细胞2x106个)。
将小鼠随机分为四 组,每组10只,分组后标记和称重,分别设为阴性对照组、DHA高剂量组(50 mg・kg-1・d-1)、DHA中剂量组(100 mg・kg-1・d-1)和DHA低剂量组(200 mg・kg- 1・d-1)各组在接种瘤细胞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5 d,每天一次,给药 期间,小鼠自由饮食和饮水,每3 d测量一次小鼠体重和腋下肿瘤生长情况,并 观察小鼠体征和行为活动1.6指标检测给药结束后24 h,测量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处死小鼠,取胸腺和脾 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取瘤块测瘤重和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瘤组织P53 蛋白的表达1.7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士s表示,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方差分析,实验研究统计结果以P v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 结果2.1 小鼠饮食和体重的变化 小鼠在接种瘤细胞的 3 d 内,饮食、精神无明显变化, 此后,各组小鼠的饮食无明显减少,精神改变不明显,仅阴性对照组小鼠活动相比 治疗有所减少小鼠接种瘤细胞第4~6天起,接种部位可见灰白色结节,此后, 逐渐明显,呈圆形或椭圆形,各组成瘤率约为90%给药结束,各组小鼠体重较 给药前稍有增加,统计显示给药前后体重改变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2.2 DHA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阴性对照组小鼠瘤重明显高于DHA各剂量组, DHA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对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0.25%、31.01%和 46.2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v0.05)表1各组裸鼠给药前后体重变化(士 s,n=9)21.65 ±1.13 23.28 ±0.93 DHA低剂 量组22.26 ±0.98 23.81 ±1.25 DHA 中剂量组22.49 ±1.07 24.30 ±1.48 DHA 高剂量组给药前给药后阴性对照组组别体重/g 21.92 ±1.20 23.69 ±1.16 表2 DHA各组对抑制瘤的抑制效果比较仕s, n=9)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 v 0.05组别瘤重/g 抑制率 1.58 ±1.04-DHA 低剂量组 1.26 ±0.92* 20.25 DHA中剂量组 1.09 ±0.85* 31.01 DHA 高剂量组 0.82 ±1.18*/%阴性对照组46.202.3小鼠胸腺和和脾脏指数的测定DHA各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较阴性对照组均 有一定的提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HA高、中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 均有显著性差异(P v 0.05),见表3。
表3 DHA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士s, n=9)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 <0.05脏 器指数1.93 ±1.06 4.72 ±0.81 DHA 低剂量组 2.11 ±0.92* 5.04 ±0.69*DHA 中 剂量组 2.38 ±0.85* 5.79 ±1.26*DHA 高剂量组 2.66 ±1.20* 5.90 ±0.54胸腺指 数 脾脏指数阴性对照组组别*2.4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的表达阴性对照组瘤细胞中P53蛋白表达呈现明显的 褐色颗粒,DHA各组肿瘤细胞中褐色颗粒明显减少,颜色变淡,尤其是DHA高 剂量组,见图1图1各实验组P53蛋白的表达(x400)3 讨论DHA作为源自草本的天然产物,自身无明显毒性,广泛用于抗疟治疗近年来, 就DHA的抗肿瘤研究广受关注,有研究表明,双氢青蒿素体外可抑制卵巢癌、直 肠癌、人骨肉瘤等肿瘤的生长,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等[4- 6],但目前开展的抗肿瘤研究以体外研究居多,有关 DHA 体内抗肿瘤研究较少, 且药物的体外抗瘤作用不能等效于体内抗瘤作用本实验研究了 DNA对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MDA-MB-231细胞移植瘤的 治疗作用。
实验中观察到,各DHA组小鼠饮食无明显差别,但各DHA各组小鼠 的活动状况要好于阴性对照组小鼠,实验结束,DHA高剂量组对移植瘤的的抑制 率可达46.20% ,显示了较好的体内抗瘤效应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 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7-9],放、化疗治疗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进而 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实验结 果表明,双氢青蒿素可增加荷瘤小鼠的胸腺及脾脏重量,从而提高其胸腺指数和脾 脏指数,可以初步得出,双氢青蒿素可增强移植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此外,肿瘤细 胞中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是突变型p53蛋白,此种p53蛋白将丧失阻滞肿瘤细 胞有丝分裂、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反而可促进肿瘤的增殖[10-12]免疫 组化结果显示,DHA可下调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 说明下调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是DHA的一条抗癌途径本实验初步探 讨了 DHA的体内抗瘤效应,得出了一些有益启示,有关DHA对小鼠移植瘤的抗 瘤谱以及体内具体的抗癌机理是我们课题组着重开展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Coughlin SS,Ekwueme DU.Breast cancer as a global health concern [J].Cancer Epidemiol,2009,33(5):315-318.[2] Yang L,Parkin DM,Ferlay J,et al.Estimates of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 fo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05[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5,14(1):243-250.[3] Love RR.Defilling a global research agenda for breast cancer[J].Cancer,2008, 113(8 Suppl):2366-2371.[4 ]战晓农,黄燕,王雷,等•双氢青蒿素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5):491-494.[5 ]刘跃亮,罗进勇,张彦,等•双氢青蒿素对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增殖和凋亡的作用[J].中 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2):1719-1723.[6] Luo J,Chen X,Chen G,et al.Dihydroartemisinin induces radiosensitivity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cell cycle progression [ J].Saudi Med J,2013,34(3):254-260.[7] Grivennikov SI,Greten FR,Karin M,et al.Immunity,inflammation,and cancer [J].Cell,2010,140(6):883-899.[8] 徐丽南,林 楠,何 科,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晚期卵巢癌组织中的浸润与肿瘤浸润淋巴细 胞表型、免疫效能之间的关系[J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 , 28(9):1618-1622.[9] 崔宝乾,王爱东,董 军,等.脑肿瘤发生过程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相克相生关系的研究进 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 , 11(11):1172-1174.[10] 吴斌,彭春•突变型P53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 志,2012,26(9):779-781.[11] 李贵玲,张钧,周艳文,等.RNA干扰突变型p53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物学行为 的影响[ J ]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 41(3):281-288.[12] 沈军,赵亮,程宏伟,等.p53与BNIP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其相关性[J ] •中华实 验外科杂志,2012,2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