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颈面部创伤口评估与处理课件.pptx
39页头面颈部创伤头面颈部创伤评估与处理评估与处理演讲者:费军 解剖生理病理颅脑伤及CT颌面部伤颈部伤简介简介颅脑创伤发病率60-200例/10万人口创伤死亡的首要原因,占1/31/2致残率轻型:10% 中型66% 重型100%颌面部创伤占11%34%影响呼吸出血严重常伴颅脑及神经损伤功能障碍及畸形多样颈部创伤占10%死亡率3%6%3个分区血管、神经和脏器结构密度高解剖解剖眦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连线上界上界- -头部下界,为下颌底、下颌角、头部下界,为下颌底、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下界下界- -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缘和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头颅面颅头颅解剖复习头颅解剖复习上矢状窦直窦小脑蛛网膜下腔中央管蛛网膜颗粒蛛网膜下腔上矢状窦脉络丛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脊髓侧脑室颅骨硬脑膜:骨膜层脑膜层蛛网膜脑血管软脑膜脑组织:灰质白质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上矢状窦大脑镰颅脑的病理生理学颅脑的病理生理学正常状态-颅内压(ICP)正常代偿状态-颅内压(ICP)正常失代偿状态-颅内压(ICP)升高静脉 动脉 脑组织 脑脊液容量 容量静脉 动脉 脑组织 占位 脑脊液容量 容量静脉 动脉 脑组织 占位 脑脊液容量 容量解剖生理病理颅脑伤及CT颌面部伤颈部伤000颅脑伤分类颅脑伤分类原发性损伤:脑震荡脑挫伤/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血肿头皮损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颅骨骨折:开放性/闭合性颅骨骨折颅盖/颅底骨折开放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继发性损伤:颅脑创伤初次评估颅脑创伤初次评估p顺序:ABCDE法则p内容:简要神经系统查体p A. 瞳孔光反射 p B. GCS评分A(airway)颈椎保护的气道开放B(breathing)呼吸C(circulation)循环,控制出血D(disability)残疾或神经学状态E(exposure,environment)暴露(去衣)和环境(温度控制)颅脑创伤二次评估颅脑创伤二次评估视诊:整个头部(含面部)A.裂伤B.压缩性骨折C.脑组织、碎片 D.脑脊液漏触诊:整个头面部 A.骨折 B.裂伤和潜在的骨折颅脑创伤二次评估颅脑创伤二次评估GCS评分与瞳孔光反射,包括:A.睁眼反应 B.最好的肢体运动反应 C.言语反应 D.瞳孔光反射颌面部损伤评估颌面部损伤评估耳鼻口面颅瞳孔大小和光反射灵敏度 视觉和眼球内出血 眼球动度和眶周开放骨折牙齿松动或骨折舌下血肿 鼻骨骨折 大量鼻出血 形态触诊咬合关系 出血脑脊液漏听力乳突瘀斑眼检查颈椎: A.触诊颈部紧张度、疼痛; 必要时应用半直领颈托 B.必要时颈椎侧位X线平片检查颅脑创伤二次评估颅脑创伤二次评估头颅头颅CTCT评估评估n所有GCS14均应行头颅CT扫描n注意事项:n 及早阅片n 不应延误复苏或病人转运至创伤中心头颅头颅CTCT评估步骤评估步骤步骤步骤1 1:查对:查对 A. A. 确认所阅片确认所阅片属于你检查的病人属于你检查的病人 B. B. 确认确认CTCT片无片无增强扫描增强扫描 C. C. 结合病人临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有重点的阅片床表现有重点的阅片 D. D.并根据结果进并根据结果进一步查体一步查体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2. 评估头皮的挫伤或肿胀,以确定外部创伤位置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3. 评估颅骨骨折。
A. 骨缝易被误判为骨折B. 压缩骨折超过骨板厚度C. 开放颅骨骨折D. 投射物伤道可表现为线性的低密度区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步骤5. 5. 评估大脑与小脑半评估大脑与小脑半球球A. A. 对比双侧大脑和小脑半对比双侧大脑和小脑半球的密度与对称是否相同球的密度与对称是否相同B. B. 脑内血肿表现为脑内大脑内血肿表现为脑内大片高密度影片高密度影C. C. 脑挫伤表现为点状的高脑挫伤表现为点状的高密度影密度影D. D. 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可弥漫性轴索损伤表现可正常或散在、小区域的脑挫正常或散在、小区域的脑挫伤和低密度区伤和低密度区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步骤6. 6. 评估脑室评估脑室A. A. 检查大小与对称检查大小与对称B. B. 明显占位压迫、变形脑室,明显占位压迫、变形脑室,尤其是侧脑室尤其是侧脑室C. C. 严重的颅内高压常可见脑室严重的颅内高压常可见脑室缩小缩小D. D. 脑室内出血表现为脑室内增脑室内出血表现为脑室内增高的密度影高的密度影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步骤7. 7. 判断移位判断移位中线移位可是血肿或肿胀导致大脑镰偏离中中线移位可是血肿或肿胀导致大脑镰偏离中线线如果这种中线移位超过如果这种中线移位超过5cm5cm,说明占位效应,说明占位效应,需外科减压需外科减压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步骤8.8.评估面颅结构评估面颅结构A. A. 评估面颅骨折骨擦音评估面颅骨折骨擦音B. B. 评估副鼻窦和乳突气房的气液水平评估副鼻窦和乳突气房的气液水平C. C. 面颅骨折、副鼻窦骨折和副鼻窦或乳突气液水平可表明面颅骨折、副鼻窦骨折和副鼻窦或乳突气液水平可表明颅底骨折或筛板骨折颅底骨折或筛板骨折头颅头颅CTCT的评估的评估步骤步骤9.9.寻找与鉴别寻找与鉴别4 4种高密度种高密度A. A. 增强剂增强剂B. B. 血凝块血凝块C. C. 肿瘤的深染肿瘤的深染D. D. 钙化(松果体、脉络丛)钙化(松果体、脉络丛)A.头颅CT示右侧大脑中部的梗塞B.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 脑卒中综合征则提示颈动脉或椎动脉损伤,应立即行CTA,了解4根血管(两侧颈内、椎内动脉)造影和16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 一种特殊的情况一种特殊的情况颅脑损伤的诊断颅脑损伤的诊断p 轻/中/重型/特重型 开放/闭合 颅脑损伤p 原发性颅脑损伤p 继发性颅脑损伤p 颅骨p 头皮轻中重特重GCS评分13-159-125-83-5昏迷时间30分钟6小时12小时CT征象阴性阳性阳性阳性颅脑创伤处理颅脑创伤处理p 防治继发性颅脑损伤是重点p甘露醇甘露醇p机理:迅速扩容机理:迅速扩容/ /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p剂量:剂量:0.251.5g/kg0.251.5g/kgp方式:快速静滴(方式:快速静滴(20min20min)p时机:时机:ICPICP增高、占位、恶化、术前增高、占位、恶化、术前p手术手术pGCS9,GCS30ml,30ml,中线移位中线移位5mm5mmpGCS9,GCS5mm5mmpGCS9,GCS5mm5mmp方式:去骨瓣减压方式:去骨瓣减压+ +脑膜成形术脑膜成形术p颅骨骨折:超过颅骨骨折:超过1 1个骨板厚度,需整复个骨板厚度,需整复p头皮挫裂伤:清创、缝扎止血头皮挫裂伤:清创、缝扎止血p一般处理一般处理p吸氧或插管辅助呼吸氧或插管辅助呼吸吸p头高头高30453045度度CT检查有异常并GCS8的患者应采用脑实质光纤系统或脑室置管等方法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推荐急诊科、手术室进行 尽管ICP=10mmHg被认为是正常颅内压的上限,但需治疗的颅内高压是ICP20mmHg 脑室穿刺,脑室引流管直接测ICP是最准确、可靠、低成本的的方法。
它可在原位进行校正通过传感器或光纤等技术放置的脑室内ICP监测技术虽然能取得同样效果,但成本高关于颅内压监测关于颅内压监测解剖生理病理颅脑伤及CT颌面部伤颈部伤p面部骨折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出血 p临时的处理措施:鼻腔填塞、Foley氏球囊压迫后鼻腔、口咽填塞 p及时的血管介入栓塞可控制大量出血 p早期与外科专家共同会诊 气道开放至关重要!气道开放至关重要!解剖生理病理颅脑伤及CT颌面部伤颈部伤p所有钝性损伤都应考虑可能存在颈椎损伤 p检查者必须高度警惕并保持颈椎轴线稳定 p 后中线疼痛或压痛,必须全面影像学检查p优先检诊的情况p 伴外出血的穿透伤p 扩展性血肿p 气道梗阻p喉部骨折钝性损伤中最容易漏诊p 声音嘶哑 皮下气肿 扪及骨折 区位于锁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区位于环状软骨与下颌角之间区是下颌角以上部位 CT平扫和颈椎平片侧位、正位、张口齿 状突位、双侧斜位颈部穿透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非控制性出血血流动力学稳定有临床表现 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扩展性血肿扩展性血肿 气道梗阻气道梗阻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皮下气肿皮下气肿 声音嘶哑声音嘶哑区区区CT检 查颈胸血管造影介入栓塞CT检 查颈胸经颈部枪伤CTA食管造影纤支镜CTA食管造影纤支镜手术探查观察其他情况区区区颈椎损伤治疗基于损伤的平面、脊柱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半脱位、成角的程度、神经功能缺失的程度和患者全身的状态 p当前指南:无穿透伤者应早期甲强龙30mg/kg推注,然后p 23h按5.4mg/kg持续输入 p急性脊髓损伤行外科手术减压的作用和时机目前存在争论 p外科手术融合主要用于p 神经功能缺失 成角大于11 移位大于3.5mmp 外固定术后脊柱仍不稳定的患者p急诊手术指征p 神经功能恶化和伴有不全性神经功能缺失的骨折或脱位 喉常见的损伤甲状软骨骨折甲状会厌韧带断裂杓状软骨的断裂声带撕裂环状软骨骨折 气管损伤清除坏死组织端端吻合 可吸收缝线单层间断缝合进行食管损伤清创和修复 带血管的组织间置:胸锁乳突肌或颈阔肌 食管修补处和损伤气管之间 留置闭式引流 颈部血管损伤 -不管是源于钝性伤还是穿透伤,均可 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并发症或大出血 p颈动脉和颈内静脉的穿透伤通常在颈部手术探查时容易发现 p颈动脉损伤血管修复技术的原则:p 一期端端吻合(尽可能游离颈总动脉)p 血管移植或转流 p 昏迷患者,尤其延误的患者,只能予以结扎 p 无法控制出血者,可临时血管控制和使用Pruitt-Inahara分流p颈内静脉损伤p 切线伤应通过侧方缝合修补 p 广泛损伤必须予以结扎 (不建议结扎双侧颈内静脉 )p穿透伤导致的椎动脉损伤术中难以控制出血 p 位于颈椎的横突侧孔内 p 被筋膜紧密包裹并牢固的附着于这些骨性成分 p 有效的止血方式是血管介入栓塞治疗p -Fogarty球囊导管阻断有助于控制急性出血p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的钝性伤可导致血管离断、血栓形成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p 早期认识和治疗这些损伤非常重要 p 抗血栓治疗患者脑卒中发生率1%,而未治疗者脑卒中发生率5%-50%p 治疗应在损伤至神经功能缺失发生之间的潜伏期即予以施行p 无禁忌证(如颅内出血、实质脏器或骨盆骨折后血红蛋白减少等)p APTT达到40-50s ,治疗的时间经验性推荐为6月 p 颈部血管损伤颈部血管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