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doc
102页DB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DB33/T 1008-20xx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Code for Technique of Building Foundation Excavation Engineering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编制组目 录1 总 则 12 主要术语、符号 22.1 术 语 22.2 符 号 23 基本规定 74 勘察与环境调查 104.1 一般规定 104.2 勘察 104.3 环境调查 115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 125.1 一般规定 125.2 静止土压力 125.3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135.4 中间土压力 135.5 地下水对侧压力的影响 145.6 其他情况下的侧压力 156 桩墙式支护结构 186.1 一般规定 186.2 柱列式排桩墙 216.3 地下连续墙 226.4 型钢水泥土连续墙 236.5 板 桩 246.6 双排桩 247 放坡开挖 267.1 一般规定 267.2 设 计 268 土钉支护及复合土钉支护 288.1 一般规定 288.2 设 计 288.3构 造 329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 349.1 一般规定 349.2 设 计 349.3 构 造 3610 内支撑结构 3710.1 一般规定 3710.2 选型和布置 3710.3 设计计算 3810.4 构造要求 4011 锚杆 4211.1 一般规定 4211.2 设 计 4212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支护结构 4612.1一般规定 4612.2 两墙合一 4712.3 结构水平构件与支撑相结合 4812.4 结构竖向构件与支护竖向支承构件相结合 4813 地下水控制 5013.1 一般规定 5013.2 基坑截水 5113.3 明沟排水 5213.4 基坑降水 5213.5 回 灌 5414 基坑土体加固 5614.1 一般规定 5614.2 设 计 5615 施工要点 6015.1 一般规定 6015.2 支护结构施工 6115.3 降排水施工 6615.4 土方开挖施工 6715.7 应急预案 6816 环境保护 7016.1 一般规定 7016.2 保护措施 7017 基坑监测 7217.1一般规定 7217.2监 测 7217.3 其 他 73附录A 土的侧向基床比例系数 73附录B 悬臂式支护结构计算要点 74附录C 支撑式或锚拉式支护结构等值梁法计算要点 75附录D 锚杆试验 76附录E 基坑涌水量计算 78附录F 土钉拉拔试验 811 总 则1.0.1为在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内建筑及市政工程的基坑支护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1.0.3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形状尺寸、地下结构形式、周边环境及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和地方经验等,应注重概念设计,强化施工管理,严格监测与控制1.0.4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2 主要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基坑工程——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部分施工时,需基坑支护、降水排水,同时要对基坑四周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进行围护及监测,确保正常、安全施工这项综合性工程称为基坑工程2.1.2 支护结构——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等结构体系的总称2.1.3 侧向基床系数——土体某点所受的侧向压力与相应的侧向位移的比值2.1.4 放坡开挖——又称坡率法,是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保持边坡不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达到边坡稳定的方法2.1.5 土钉墙——由原状土体、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面板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补强复合土体2.1.6 水泥土复合土钉墙——由水泥土桩及原状土、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面板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补强复合土体,其中土钉起主要作用,水泥土桩可采用单轴、双轴、三轴水泥搅拌桩及高压旋喷桩等,可起到隔水、增加整体稳定性等辅助作用。
2.1.7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处理基坑周围一定深度和一定宽度内的土层,使之形成壁状或格栅状水泥土体,作为支挡结构2.1.8 桩墙式支护结构——由分离排列的桩式结构或连续排列的墙式结构与坑内支撑或坑外拉锚组成的支护结构2.1.9 土层锚杆——由设置于钻孔内、端部伸入稳定土层中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孔内注浆体组成的受拉杆件2.1.10 截水帷幕——用于阻隔或减少地下水由基坑侧壁或基底流入基坑内而设置的竖向或水平向的截水体,分为竖向截水帷幕和水平向截水帷幕2.1.11 两墙合一——基坑围护墙兼作主体工程地下结构的外墙2.1.12 地下工程逆作法——在基坑开挖施工时,通过发挥地下结构本身对坑壁产生支护作用的能力,用来保护坑内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安全的施工方法可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和部分逆作法2.1.13 基坑土体加固——在基坑开挖工程中,对于软弱土层采用注浆、深层搅拌等方法来改良土质条件,以达到增加基坑土体的强度、稳定性,降低土的透水性,减少主动土压力,增大被动土压力等目的2.1.14 基坑监测——在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采用仪器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测量、监视,以便对可能出现危害施工和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险情,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2.2 符 号a──最下一道支撑到围护墙底的距离(m);A基坑面积、格栅内土体的面积、截水帷幕、桩或支撑、土层锚杆的截面积(m2);a0——加固深度(m);b——帷幕厚度(m);b0——加固宽度(m);bi——第i土条宽度(m);B——挡墙宽度(m);Bj基坑宽度(m);c——土的粘聚力(kPa);c0——墙底处土层的固结快剪粘聚力(kPa);d——过滤器外径或土钉钢筋直径(m);d50——含水层土的平均粒径(mm);dm——土层锚杆锚固段直径(m);D——土钉孔径(m);D50——填料的平均粒径(mm);e——土的孔隙比;E──材料的弹性模量(MPa);Ea──主动土压力合力(kN/m);Ep──被动土压力合力(kN/m);Es——压缩模量(MPa);f——锚杆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f0——墙底面处土层承载力设计值(kPa);fy——钢筋抗拉设计强度(kPa);F——作用于墙底面上的平均水浮力合力(kN/m);G——墙身自重(kN/m);h──基坑开挖深度(m);——地表斜坡面延长线与支护墙的交点至地表水平面的距离(m);——地表斜坡面延长线与支护墙的交点至支护墙顶端的距离(m);hi——第i层土的厚度(m);——第j根土钉与基坑底面的距离(m);hs——基坑外坑底以上的渗流长度(m);hw——静止水压力(kPa);hz——作用水头(m);H——围护墙高度(m);——承压水位至该承压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Hc——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Hcr——临界深度(m);Hq——潜水含水层厚度(m);IL——土的液性指数;k——渗透系数(m/d);kH——土的侧向基床系数(kN/m3);K──入土深度经验调整系数;K0——静止土压力系数;Ka——主动土压力系数;KB——假定支撑为等效弹簧时的弹簧刚度(MPa);Kp——被动土压力系数;l──支撑的计算长度(m);li——第i土条弧长(m);Lj基坑长边长度(m);lm从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m);ls——过滤器浸没长度(m);L——土钉或锚杆总长度(m);La——锚杆锚固段长度或土钉从破坏面一侧伸入稳定土体的长度(m);Lb——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厚度(m);Lf——锚杆自由段长度(m);m——土的侧向基床比例系数(kN/m4);M——计算截面处的墙身弯矩(kN∙m);Ma——主动土压力绕前墙趾的力矩和(kN∙m/m);Mp——被动土压力绕前墙趾的力矩和(kN∙m/m);Moc──倾覆力矩(kN∙m/m);MRc──抗倾覆力矩(kN∙m/m);Mw──坑底位置处围护墙横截面抗弯弯矩标准值(kN∙m/m);n——井点的数量;N——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c、Nq──地基土的承载力系数;Ns——土钉的设计内力(kN);Nt——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kN);OCR——土的超固结比;p——集中荷载(kN);p0——静止土压力强度(kPa);pa——主动土压力强度(kPa);pG——土钉长度中点所处深度位置上由支护土体自重引起的侧向压力(kPa);pH——中间被动土压力强度(kPa);pm——喷射混凝土面层所受的压力(kPa);pp——被动土压力强度(kPa);pq——土钉长度中点所处深度位置上由地面均布荷载引起的侧向压力(kPa);q——地面均布荷载(kPa);q0——设计单井出水能力(m3/d);——管井单位长度出水量(m3/d);qsk——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qu——单轴抗压强度(kPa);Q——基坑总涌水量(m3/d);QE──等值梁法假定的铰支座单位宽度的剪力(kN/m);QL——相邻基础底面处的线均布荷载(kN/m);Qi——作用于土条i的地面荷载(kN/m);r——降水影响半径(m);r0——圆形基坑半径或非圆形基坑等效半径(m);r1、——基坑内抽水影响最小处距各管井的距离(m);rw——管井半径(m);R──支护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或假定圆弧滑移面半径(m);R0——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影响半径之和(m);s——水位下降深度(m);——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值(m);S──内力组合设计值(kN);Sh–––土钉或支撑的水平间距(m);Sr–––土的饱和度;Sv–––土钉的垂直间距(m);t──围护墙的插入深度(m);ta、tp──主动、被动土压力合力对墙端的力臂(m);T1、T2──第一、二道支撑力的大小(kN);T——土钉的最大抗力(kN);——第j根土钉在稳定区(即滑移面外)的极限抗拔力(kN);——第j根预应力锚杆在稳定区(即滑移面外)的极限抗拔力(kN);U—--格栅周长(m);V——排水量(m3/d);W——截面抗弯模量(m3);x——相邻建筑物基础荷载与围护结构的水平距离(m);Y0——井点管进水部分长度(m);z——计算点在地表以下的深度(m);——地表斜坡面延长线与支护墙的交点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Z——计算点在基坑底面以下的深度(m);——经验系数或地表斜坡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o);a i——第i土条弧线中点切线或圆弧破坏面切线与水平线夹角(o);b–––折减系。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