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5页21《放飞蜻蜓》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慈爱 抚摸 商量 七嘴八舌 入神 放飞 结构复杂 保持平衡 掌握方向 (1)指名读,强调读音注意点 (2)集体读 师: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生答出示课件: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课文《放飞蜻蜓》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抓住“放”字,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在课题“放”字下面打个一个重重的“?”)二、抓“放”字,初读课文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吗?自读1-6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师: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 生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师:是啊,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各种小形飞虫都是蜻蜓的美味佳肴,蚊、蝇、叶蝉、小形蛾子、蝴蝶、虻类等害虫来者不拒据说,一只马大头蜻蜒一天内能吃近1000个小飞虫一只蜻蜒能在l小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蜻蜓幼虫(水虿)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1—6自然段,从而加深对蜻蜓的了解 投影出示: 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吃虫子。
男孩:吃露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陶行知: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 在分学习小组练习的基础上,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在汇报中让全班同学对“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有初步的认识师:看来,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师:这一场对话,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齐读课题——放飞蜻蜓初读课文,初步回答“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师生紧扣“放”字,探讨“放飞蜻蜓”的原因 三、再抓“放”字,熟读课文 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认真读课文七至十小节,看看你对蜻蜓又多了哪些了解? 指名朗读课文的七至十自然段 师:在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相机划出有关句子,指读,再读,个别读,多读几遍) 生:我知道了“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 师(出示图片)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能通过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读(突出“一节节”“ 又细又长”)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蜻蜓的尾巴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生: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师:蜻蜓的尾巴在飞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书上却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出示相关图片) 生(议论纷纷,说法不一) 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呢? 生:因为这句话前面有一个“据说” 师:“据说”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生:据说就是听别人说,在课文中不能去掉,去掉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 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要加上“据说” 师: 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人看来,准确用词很重要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老师查了资料,蜻蜓并没有吃尾巴,而是由于生殖的需要,雄雌蜻蜓在进行交配时会咬自己的尾巴 师:继续交流 生:我知道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星星、钻石、金子…… 师:蜻蜓的眼睛在阳光下就像星星、钻石一样闪亮,多美丽呀!谁能通过读让老师看到这样美丽的眼睛指名练读) 师:“一撅一撅”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瞧,小蜻蜓多可爱呀1你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表现出来吗?(指名练读) 师:用上“一闪一闪” “一撅一撅”这样的词语,小蜻蜓显得格外可爱与活泼。
同学们在说话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如小鸭走路一扭一扭的,青蛙的肚皮(生接说)一鼓一鼓的这样语句会更生动生:我还知道“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生:它的眼睛很大师:是呀,大约占了头的一半 生:眼睛里有很多小亮点师:原来蜻蜓的一只眼睛里面就有许多只小眼睛,所以说它的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1-3万只小眼睛构成的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 ——(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师:这么奇特的眼睛本领可大啦!它能——生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师补充:在疾飞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让同学们来补充的你还对蜻蜓的身体、结构、作用有哪些了解吗?让我们一起来补一补文中的“……” 学生汇报 ①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介绍点什么?②蜻蜓飞行时,身体非常灵活,它即能快速飞行,迅速变换方向和高度,又能在某一高度缓缓滑翔,或浮在半空中,甚至还能倒飞、侧飞、上下直飞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蜻蜓的腹部在起作用蜻蜓在飞行时,腹部经常卷起或弯曲,这是用来改变蜻蜓的飞行速度、方向和高度的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学生说)——评: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捉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⑥在蜻蜓翅的前缘近顶角处有翅痣,它是用来消除蜻蜓飞行时翅的振颤,去掉蜻蜓翅痣,蜻蜓飞行时,就会象喝醉了酒一样遥遥摆摆飘忽不定。
翅痣在蜻蜓飞行的过程中有转移重心、保持飞行平稳的做用 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和补充知识,对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师也感觉到受益匪浅,请看下面两句话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会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 生:都写出了样子的奇特和作用大 师:孩子们,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它不光有神奇的眼睛和翅膀,还有一对了不起的翅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蜻蜓的翅膀 (出示图片)先观察翅膀的样子 生: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 生:蜻蜓的翅膀很薄很薄, 生:蜻蜓有两对翅膀,对称 生: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黑色的点 ……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来谈一谈 生;蜻蜓的翅膀能连续飞行一个小时 生:翅膀上黑色的部分是翅痣,有了它蜻蜓在飞行时,翅膀不会被折断 …… 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写一写蜻蜓的翅膀 (生动笔写话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写的片段。
组织交流,进行评议 请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孩子们为什么会放飞蜻蜓? 老师:读课题——放飞蜻蜓抓住“放”字,再读课文,深度解读,全面回答“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对“放飞蜻蜓”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四、感悟“放”字,品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是谁让孩子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生齐:陶行知 老师:又是谁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及作用的? 生齐:陶行知 老师:(出示头像课件,简介陶行知)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呢?大家打开书,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陶行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从中你感受到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1:我从文中“慈爱地抚摸着”这一词语中,看出陶行知虽然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却非常平易近人、平等待人 生2:从文中陶行知滔滔不绝的介绍中,我知道了陶行知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家 生3:我从文中陶行知对一群孩子耐心地教育、讲解中,我知道了他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生4:我从文中陶行知对蜻蜓那小心的动作中,看出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教育家 生5:从整个放飞蜻蜓的过程中,我认为陶行知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知道如何把孩子们的认识引到正确的路途上来。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正是因为经过陶行知循循善诱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了蜻蜓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孩子们才主动地放飞蜻蜓这样一位教育家,他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连毛主席都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文学家郭沫若评价他是“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同学们,现在你对“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这一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呢?看来是陶行知不愧是一位教育家,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