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ppt

146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7448814
  • 上传时间:2018-04-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1.50KB
  • / 1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第一章v摔跟头是初学走路 的必要——问题学生 与‘问题’第一节 问题学生的界定 v一问题学生是一种普遍现象 学业不良;问题学生拯救热线服务对象是学习成 绩差和思想品德差或者有思想心理品德问题的学生;择 差教育中心;设立的专门问题学生学校;v从媒体披露的现象和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都说明了问题 学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v(一)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v(二)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问题 学生同样是我们的学生,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涯有时会因 问题学生而精彩二 问题学生的问题 v什么是问题学生v问题的问题v比较有代表性的偏差主要有三种:v一是成人的认知偏差标准的主观性 ;标准的固定性;问题归属的错误v二是情景的特异性v三是代际之间的鸿沟v问题的客观标准v问题具有社会性;问题具有普遍性;问题具有发 展性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的发展而出现的问 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障碍性问题是由发展性问 题演变而来的属于心理疾病,学生障碍性问题主 要有感觉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绪和情 感障碍,人际障碍和人格障碍v三问题学生的内涵:v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 ,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 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v四几个相近的概念v1差生v2学习困难生v3学业不良第二节 问题学生的主要 类型v一、问题学生分类的意义, 只有搞清不同类型的问题学 生的差异,才能有效地进行 教育。

      二、问题学生的分类v(一)从问题特征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 障碍类和情绪类v1行为障碍表现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 ,不负责任,不服从,恶劣的人际关系等 v2情绪问题表现为恐惧和害怕,抑郁, 社会性抑制等(二)、从问题所在领域的 角度 v1品行不端型强横霸道,好逸恶 劳,在校滋事生非,欺凌他人, 不服管教v2纪律松散型v3学习困难型v4全面后进型(三)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角度v(四)从产生问题行为的内部 动因的角度分为过失型,品德 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第三节问题学生的成因v一国内外学者对问题学生成因的 研究 (一)三层级说日本学者北尾伦彦 提出造成学业不良的因素可分为三个 层级给人最大的启事就是:问题学 生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v(二)双因素论认为问题学 生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生 理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其中 最重要的是双亲的养育态度三)同心圆论四)四因素说我国学者认 为差生的成因包括四个因素: 素质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 素,身体因素三、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v从根本上说,问题学生的形成都必须具有外因与内因 外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内因是指学 生的自我因素,一般包括智力,人格,身体等。

      v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中对学生发 展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家庭因素中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 的因素是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学校因素中对学 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师的职业道德 在三个外部因素中,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自我因素中影响 学生发展最主要的是成熟度一)社会方面的原因v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和 享乐主义v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所 带来的负面影响v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 影响v4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v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v2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 质偏低v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v4课业负担过重(三)、家庭的原因v1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只爱不管型,只管不爱型,不爱不管型v(1)只爱不管型家长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和 袒护,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 心和主角,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吃,穿, 用上,对学习关心甚少即使孩子在外边做了错 事,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 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养成了孩子骄横不讲 理,任性妄为,自我中心,为我独尊的性格。

      v(2)只管不爱型父母教育方式的根本特征湿 简单粗暴,缺少甚至没有说服教育,代之以打骂 孩子稍有差错,不是拳打脚踢,就是棍棒相加 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逐渐形成与这 种棍棒教育相伴的是训斥教育孩子略有不顺意 ,遍恶语相加,讽刺挖苦或者唠唠叨叨,没完 没了,使孩子生厌,形成逆反心理v(3)不爱不管型所谓不爱不管其实就是撒手 不管孩子出了问题,听之任之,这对处于成长 之中,缺乏基本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危险的 ,-容易把孩子引向邪路 2父母文化背景v父母思想 品德和文化 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 长的影响最直接最重 要的3家庭结构v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 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双亲与孩子的三口之家居主导地位; 二是不完全家庭增多v 三口之家在教育上所带来的是独生子女 教育问题v 不完全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 庭,一种是留守家庭4家庭经济背景v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 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等不 良心理,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 生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固 执,不容人,养尊处优等不良心 理,进取心不强,生活自理能力 差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v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后天环境 。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气氛,亲密无 间的氛围以及与外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 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变 得心胸开阔,充满爱心,具有健康地心理 和稳定地心理,反之留给孩子地只能是阴 影与噩梦,只能是心理地扭曲与人格地畸 形发展四)自身原因v1性格的不成熟v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力v3基础学力的欠缺v4同伴关系的失败第二章v望远镜和显微镜――问题学生转化 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行为主义理论及其 价值v一行为主义的理论分支及主要观点v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刺激――反应”公 式v认为环境主导儿童的发展;只要严格控制环境中 能够引发儿童不同反应的刺激,儿童的行为就可 以被成人预测和控制v2冲动消退理论:霍尔冲动消退v当人们遭遇一些生理上的基本冲动时,为不断满 足生理需要,他们会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以减 轻紧张感3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强 化,提出了“刺激-强化-反应” 的公式›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 环境控制›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 为的关键›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 要条件二,行为主义理论对问题 学生转化的价值v1、有助于科学认识外部环境与问题学生不良行 为获得及新行为养成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环境能够促成或消除儿童 某种行为;儿童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可控制的。

      这意味着:A在强大的外界影响面前,学生的行 为难免出现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B在科 学监控问题学生成长环境的前提下,只要教师能 够针对某种行为反应,及时地向其提供相应地强 化刺激,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转化目标2、有助于找到问题学生转化的 科学方法及策略v行为主义理论为有效矫治行为问题,心理问题尤 其是学习问题提供了科学地方法及策略应用最 广泛地是斯金纳的强化强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运用教学机器,实施小 步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强化的效率;将 学习的任务与可能的奖励联系起来,可以有效地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B控制个体行为如可以 利用微笑,表扬巩固良性行为,利用惩罚消弱不 良行为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及其价 值 v一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v1相互决定论v2模仿v3自我效能v4自我强化v5期望和期望值 (二)佛里茨·海德和利昂v二,社会认知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的价值v(一)有助于明确问题学生转化的核心任务与行 为主体,同时有助于深入地认识问题学生地成因 及转化前景v1有助于明确问题学生转化的行为主体v2有助于多思维思考问题学生的成因,正确,科 学地归因v3有助于对问题学生地转化成果作出乐观地期待(二) 有助于找到科学的转化方法及 策略v1相互决定论的启示:创建良好环境,激 发学生主体性v2模仿理论的启示:观察学习,榜样示范v3自我效能,自我强化及期望理论的启示 :目标系统,成功体验,发展性评价v4认知平衡与认知失调的启示:协调人际 关系,自我心理调解第三节学习动机理论及其价 值v(一)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v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v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 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v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v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v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v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构成v学习动机是由学习内驱力和学习诱因两个基本要 素构成学习内驱力是在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 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学习诱因就是能 够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客体,情景或或事件v1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机制v2学习诱因的产生机制v3两者引起学习动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v1主观因素v学习目的性及学业抱负水平v学习兴趣v学业自我概念v自尊v学业自我效能感v学业成绩v归因倾向哇!2客观因素v外部强化的影响v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环境,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等三个维度二,学习动机理论对问题学生转化 的价值(一)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引发问题学生 学习问题地深层原因,找到化解问题 地抓 手v1学习动机缺乏,无学习动机,对学生地 学业进步危害巨大v2学习动机缺乏或无学习动机缺乏有着深 层原因v3在问题解决地过程中,应以发展地眼光 看问题(二)有助于我们找到科学的转 化方式,方法及策略v1优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环境v2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明确学习目标v3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学习表现与学习结 果v4常用奖励,慎用惩罚v5创设成就情景,增强成功经验v6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第四节 心理健康理论及其 价值一、心理健康理论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理论概念与标准v1在学习方面:是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 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能够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排 除不必要的恐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v2人际关系方面: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 解他人;关心他人地需要;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 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地完整性v3自我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及时正确地归因;扩展自己地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v1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生活 习惯等方面的因素v2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 理环境(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 容:v2000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纲要规定总目标和 具体目标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 径v1实施心理健康课程,传授心理保健知识,开展心理保健 训练v2特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机构提供专业心理与心 理咨询v3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及特点,开展课堂教学渗透v4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空间,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正 确引导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v5建设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与心理环境,以足够的课程资 源支持学生的学习,以和谐优美,温暖快乐的环境熏陶 中小学学生的心灵v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地情感体 验,养成他们地意志品质二、心理健康理论对问题学 生转化的价值v1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问题 学生转化地重要性和必要性 。

      提醒我们应时刻将问题学 生转化工作视为教师地重要 职责 v2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 观,以科学地指导问题学生转化 工作应整体地衡量学生地身心 发展状况;应包容地看待问题学 生,不求全责备;应周备地考察 问题学生个体心理与外部环境地 关系及互动状态v3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设定 问题学生转化地目标,合 理地选择问题学生转化所 需地教育内容第三章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原 则,方法误区第一节问题学生教育的意义v一、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