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物探的常青树.docx
5页航空物探的常青树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就是把物理的仪器装载在飞机 上面,从空中探测地球的磁场、电磁场、重力场和放射性场 等,然后通过对“场”的研究进彳丁地质找矿,还可以进一步研 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具有宏观、快速、高效、经济、综合、 绿色、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特点如此高精尖的技术到底用来做什么?事实上,当你需要 进行精准的地质制图进而研究大区域构造的时候,当你试图 寻找“藏匿”起来的金属矿和其他固体矿藏的时候,当你想在 大中华复杂的地质地形中普查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航 空物探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世界范围内来说,航空物探技术并不算稀奇,早在上 世纪30年代就已问世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也已开展,但 技术装备真正实现国产化却直到“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重 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和“十二五”国家“863” 计划主题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装备”的实施才开 始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航空物探装备完成从无到有的突 破,基本实现国产化,离不开两期“863”项目的负责人一一中 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我国航空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熊盛青正是在他的带 领下,我国完成了航空物探技术从理论、方法到技术、装备 的全面创新,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我现在50多岁了,不比年轻时候了,周末都要强制休 息一天熊盛青说话虽如此,现在的他还是每天早到晚走, 多挤出时间来工作他的办公室里,张贴着团队编制的中国 陆域航磁系列图有空闲时,他总是盯着这张图去看,每每 发现了新问题,有了新想法,就赶紧拿来与团队成员一起琢 磨这些年,有不少灵感都是这么被他琢磨出来的只要乐 在其中,就不觉得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够在航空物 探之路上走这么远,离不开他的这股精气神一张海报,一种人生熊盛青走上航空物探之路,说起来极具戏剧性时光要 追溯到熊盛青填报高考志愿前夕,有一天,他偶然在学校的 墙上看到一张成都地质学院的招生海报海报上赫然两段标 语,一为毛泽东作出的指示:“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 万马不能前行! ”一为刘少奇同志的评语:“地质工作者是建 设时期的游击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 ”这张海报瞬 间点燃了这个年轻人心底的火焰,果断在志愿表上写下“成都 地质学院”一笔一画中,填满了他对未来人生路的期许1983年,熊盛青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 从那时至今,熊盛青一直在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从事科研与技术管理工作,“一转眼在航空物探领域就干了 33 年”。
在航遥中心,熊盛青主要研究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相当 于给地球做CT,要再细致一点说,就是做核磁共振熊盛 青这么解释航空物探据熊盛青介绍,航空物探最早是从找铁矿发展起来的我们国家的铁矿,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是由航空物探技 术探测到异常,然后才由地面作业发现的除此之外,其他 一些与磁性有关的,如有色金属矿产等,也大多是由航空物 探先发现异常,在找矿前期为地面工作快速缩小范围也正 因为如此,航空物探研究人员被誉为地质调查工作的“空军部 队”,是地质找矿的先遣部队和侦察兵@样的定位,激发了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熊盛青当然也不例外等到1997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应用 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成为航遥中心最早的一位博士时, 他也有了更多的积累去挑战一些高难度的任务,比如青藏高 原如果说有哪里一直属于我国航磁勘探的空白区,那一定 是青藏高原填补这片空白,甚至已经成了我国几代地质地 球物理工作者的夙愿1998年,原地矿部设立“青藏高原中 西部地区航磁概查”专项,任命已经成为航遥中心总工程师的 熊盛青为专项负责人,组织专家队伍进行技术攻关青藏高原之所以一直是航磁空白区,主要是因为地势 高,地形起伏大,飞机很难在上面作业;而且高寒低压,仪 器也很难正常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测量的磁场值必须准 确定位在某一个点上面,但是位置很难定准,导航定位的技 术又解决不了。
连续3个“很难”道出了当时的窘境,但30岁出头的熊盛 青,硬是凭着一股冲劲儿,与充满责任感的团队成员一起对 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殊地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提出“高速采 样、自动数字航磁干扰实时补偿、高度实时监控、GPS定位、 地面磁日变网同步连续观测和校正”的技术路线,解决了低 温、低压、大跨度环境下航磁勘查系统适应性、飞机选型与 改装、精确导航定位、飞行高度控制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为 获取青藏高原中西部114万平方公里的高精度航磁数据提供 了技术保障依据该项目的航磁调查成果,熊盛青和他带领的团队系 统评价了青藏高原油气和矿产资源远景,共圈出11个含油 气盆地、14个与找油气关系密切的局部凸起、21个金属矿 产找矿远景区和5个地热资源远景区,并提出了高原地质构 造的新认识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土资源科学技 术奖一等奖,成果已在国土资源、冶金、地震和国防等系统 广泛应用,为政府部门部署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评 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在许多找矿和研究项目中被广泛采 用提出的找矿线索经地面查证已发现多处矿产地,为西藏 尼雄、新疆赞坎等多个大型超大型铁矿的发现做出了先期贡 献能够填补这片空白,熊盛青欣慰地笑了。
扛起责任,零的突破2006年,对和熊盛青一样的航空物探工作者来说,是极 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发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被列 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里我们确定的 目标是,希望能够通过两到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自行研制 相关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实现航空物探装备在磁、电磁、重 力和伽玛能谱4个方面的国产化尽管只有寥寥数语,熊盛 青还是很激动,他和伙伴们甚至已经开始根据航空物探技术 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来绘制一张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