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233730820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因为诗歌具有高度凝练性,学生在鉴赏时要把它化开成一篇通俗易懂的短文,才能读懂其中的内涵并欣赏到其用词、用字、所用手法的妙处一般可以从五方面把诗“化开”,读懂诗歌1、把诗句中的单音节字变为双音节词,把双音节词变为短语或句子;2、把诗中省略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景象等补充完整;3、把诗句中倒装了的句式还原成正常句式;4、把古人的表达变为今人通常的表达,把比喻、拟人、引申等说法变为直白的说法5、注意词类活用,有些词表面看是名词或是形容词的词,在某首诗词的具体情境中,可能活用为动词了,这时就要学会判断它的活用,并把它按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过来一、词语的活用关于词语的活用,我们还要在语句赏析中讲解,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词语活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的“绿”不是做形容词而是做动词,即把“江南变绿了”当然此处的活用没有对学生造成理解的障碍,因为这句诗太通俗易懂了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诗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像叠起的青钱。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两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两字都活用作形容词这两句的意思也就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这样的词语活用对同学们理解诗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所以,当诗歌意思按表面讲不通时,要转换思维,看按活用理解是否可行二、 语序问题学生之所以看不懂古代诗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语序发生了变化,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就让人觉得费解,这是影响到学生理解诗句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性因素因此,教师务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一)、主语后置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应为“欲目穷千里”二)、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三)、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四)、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情况一: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情况二: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五)、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三、省略问题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以最精炼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该省略的必须省略古典诗歌的省略不仅仅是受诗歌的格式韵律的限制,他还是为了产生一种形象感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因此,古典诗歌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在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主语的省略古典诗歌中省略主语是最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抒情和写景的短诗中如下面一首诗:  出关 (徐兰)   凭山附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怎得不回头    谁“出关”谁“不回头”诗中是省略了,但从前三句中不难看出是骑马的将士,他或他们站在居庸关前,展眼远望,古老的边州凭山靠海,地势险要,戍楼上旌旗随风翻卷看到这种景象,将士们不免感慨万千,他们面临的将是与家乡不同的另一番生活,卧雪披霜,戍守边疆,驰杀疆场这样不拘于一人的描写,形象逼真的表现了边塞的孤寂荒凉当然,诗中的景是作者看到的景,诗中的情也是作者的感情,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设题:诗的前二句,有版本做“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当然“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点出了主语,但失去了景物描写,看不到居庸关的险要气势,没了诗韵和意境,也与思乡的感情不符,再说没必要点出主语,从“马前”“马后”就判断出了诗中的人物形象。

      景物描写不仅使读者看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并且看到了诗人立马关头远望的形象,甚至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孤独和对家乡的留恋     像这样的作品,诗人的抒情,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是描绘自己眼前的景致事物;诗中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如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表现诗人对身临境界的留恋与欣赏,应是第一人称,但读者只是从“独坐”、“弹琴”、长啸”词语中感到诗人的存在这不仅使我们看到诗人所处的环境,还能看到诗人的形体动作,甚至感触到诗人沉醉、宁静的内心二)、谓语的省略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是一个句子表达意思的主要成分,通常由动词来承担,一般难以省略但在古典诗词中,谓语的省略倒是常见的,这不仅是对行文和格律制约的适应,而有时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来创造更为形象明快的艺术效果例如下面一首诗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第三联意思是:危石阻水泉声咽,青松蔽空日色冷诗句把动词“阻”“蔽”省略了,这样反而使“咽”“冷”更为突出,成为有声有触觉的词语,仿佛听到了泉水的呜咽之声,仿佛感触到了照在青松上的静冷日光。

      这样使“咽” “冷”成为最精炼传神的“诗眼”还有的诗句,不用谓语,把某些事物有机地巧妙地排列组合,来表现某种形象意境,这在写景抒情的诗中尤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如《商山早行》(温庭筠)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语法的角度是不完整的,它是接连用了六个事物的顺序排列:天色微明,雄鸡高唱,旅人匆匆走出茅店,一勾明月挂在天角,板桥上一层寒霜,人走过,留下点点足迹景物描写得多么细腻逼真,旅人匆匆赶路的情景和寂寞凄凉的心情也充分烘托出来 如果诗人这样写:“一声鸡叫从茅店中传出,月牙儿还挂在树梢板桥上铺了一层白霜,行人走过,留下一串足迹这样语法要求是完整了,诗却索然无味,没了形象感,也不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寓情于景的绝妙佳作,为历代人赞叹不已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罗列了九种事物,白描式勾勒出一幅深秋荒远凄楚的图画,古道曲折伸向远方,道边卧着一颗老树,倒挂着三两根枯藤,一只乌鸦孤独地蹲在树枝上,夕阳的余晖衬托在天边远处隐隐约约有一个村落,流水从小桥下慢慢地流着在这样宁静荒远的画面中,作者最后点出一个远离家乡,在暮色里行路的落拓失意之人。

      这里既写景又写情,写出了“断肠人”眼前的凄凉之景,反过来又用它烘托了人物的感伤之情情景交融,相互渗透,因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染力所以,这样的省略是为了创造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三)、虚词的省略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如果不了解文言虚词的运用规律,理解文义是不可能的而古典诗歌,特别是格律诗,却极少使用虚词如《新晴野望》(王维)中的第三联: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动词“明”和“出”后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种省略是为了形式上的工整、对仗,但也更突出了“明”和“出”像这样的省略很多,介词“于”常常是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和时间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如“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句中的动词“钓”、“落”、“鸣”后都省略了介词“于”字这些省略一般情况不会影响对诗文的正确理解只是在诗中省略了介词,又产生了次序颠倒时,容易发生误解或不解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上句是“野旷天低于树”的省略,意思“田野空阔,显得天比树还低再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上联从语法角度按次序解时,应是“城阙护卫着三秦”。

      语法上虽然讲通了,但实际地理形势上却相反,应该是“三秦辅城阙”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指秦时关中地区,项羽曾把这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大洲和大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地图的阅读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探究与实践 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海陆变迁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经纬网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气候(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2025-2026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docx 【地理】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地理】土地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水资源+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pptx 【地理】交通运输+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多样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地理】农业第一课时导学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