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抗日请愿促成西安事变.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95769029
  • 上传时间:2022-05-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3.1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抗日请愿促成西安事变                    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时参加了西安市万余名青年学生和市民举行的抗日救亡请愿游行,并带头去临潼向驻在那里的蒋介石进行“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请愿,张学良老校长认为学生们要求政府抗日是爱国,蒋介石认为是学生们干预国事,要开枪镇压,张、蒋在政治主张上矛盾激化这次请愿成为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兵谏)的导火线一、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成立与发展东北大学西安分校是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北平的东北大学,按张学良校长的安排,于1936年2月,将其工学院和补习班先行迁到西安建立起来的东北大学是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由奉天省联合黑龙江省于1923年4月正式建立的,校址设在奉天省城沈阳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流亡到北平,张学良校长一如既往地关心东北大学发展1933年,他代人受过、被迫出国考察之前,特地对他的高级幕僚们说:“武要保全东北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1935年发生“华北事变”,平、津地区形势危急,在平各大学纷纷准备外迁避难是年10月,张学良到西安主持军务后,决定把东北大学由北平迁到西安是年冬,陕西省政府将原陕西省立农林职业专科学校全部校舍拨给东北大学作为迁校之用。

      1936年1月东北大学接收完毕,又略加修整但由于农专当时只腾出一半房舍,故东北大学于2月先将其工学院(5个班级107人)和补习班(3个班级156人)合计260多名学生先行迁入,称为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并于2月24日正式开课待陕西省立农业职业专科学校把校舍全部腾出、修复并扩建后,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各学院将全部迁往张学良校长于3月28日到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发表激励学生要负担起复兴民族使命的讲话,其中讲道:“回想起在北陵时代,有富丽堂皇的校舍,若和现在校舍两相对比,不但诸位觉得苦,同时更使我无限伤感不过古今圣贤,英雄豪杰,先不受苦,先不失败而凭空成功者不可多见‘多难兴邦’、‘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两句话,并非随便无稽之谈诸位想想,复兴民族之责任,固是在全国人民之身上,但东北青年所负之责任,比较重大,若不自己勉励自己,去苦干,去创造,将来指望什么?所以我盼望诸位,由感慨变作兴奋国家光荣,在我们身上,国家失败,是我们未作好,如果大家能抱定这种心理去作,我想我们的失地,总有一天还是我们的[1]张学良校长还说:“我们东北大学学生,有他的特殊使命——回故乡所以我们造就学生出来,非但要有专门学识,还要训练他有比专门学识更深的基本工作。

      将来复兴民族使命,要使举国都企望在东北大学学生身上,学生要没有这种勇气,不必在东北大学[2]东北青年今后须根本彻底地觉悟,你们所负的复兴民族责任重大,所以要受苦,我先去;要流血,我先去没有这种精神,谈不到救国自强”张学良校长特别重视东北大学西安校园的建设,1936年5月,他用旧东三省官银号结余款15万元现洋给东北大学西安分校,作为兴建新校园之用,并于校内组织建筑委员会,加速进行绘图、买地、烧砖、购料等事宜9月初,新建校舍开工,按文、法、工三院齐头并进,以期速成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办学目标为“抗日的大学”张学良校长把东北大学迁往西安的同时,确定了把东北大学办成抗日大学的目标为此他聘请积极抗日的周鲸文到校任秘书主任,接替不能积极支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原秘书长王卓然的工作1936年8月,张学良校长请周鲸文到西安面谈:“我想请你办理东北大学我知道青年学生对你很钦佩,你的声望很高,东北大学需要整理,我已决定整理,学校的行政人事都要更动张学良校长接着强调说:“你是代我主持全校行政现在一切都有正轨,你只在应除名单的方面注意就行了张学良校长向周鲸文说了他自己对东北大学今后发展的计划:“现在,我已在(西安)西门外建设了东北新村,供给东北军民的家属住所。

      在这个村子附近,我已建立了东北大学校址,将东北大学搬到这里来,工学院已经于几个月前搬到这里,法学院、文学院、家政系,等你在北平到任后,几个月内房子修建好,都要搬到这里来你这次到东北大学,一般的教学课程,都是‘率由旧章’最重要的是我们学校的特殊性,也可以说我们要办抗日大学!”1936年9月10日,周鲸文被正式委任为东北大学秘书主任、代理院长兼法学院院长,承担起办抗日大学的重任三、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的请愿游行激化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矛盾,最终成为西安事变的导火线1936年12月9日,西安市万余名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请愿游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由于有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经验被安排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按计划,这支浩浩荡荡的请愿游行队伍,先后分别到“西北剿总”、“陕西省政府”、“西北绥靖公署”等单位请愿,但均未得到满意的答复,还遭到西安国民党特务军警的镇压,一名12岁的小学女学生被打伤于是愤怒的同学们决心到临潼(蒋介石的临时行辕在临潼华清池)去向驻在那里的蒋介石进行请愿同学们齐心协力,冲出由军警戒严的中山城门当赶到火车站时,发现机车已全部被开走虽然已是下午3点多钟了,天空阴云密布、寒风劲吹,请愿的学生们决心徒步去临潼。

      学生们每个人手里都擎着一面用纸糊制的小旗帜,上面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抗日救亡的口号长长的队伍行进在西安通往临潼的古道上张学良将军得知学生去临潼的消息后,马上用报告了蒋介石,请求他接见请愿游行的学生蒋介石在里对张学良怒斥:“你这是对学生的放任,让他们闹到我跟前来,那是绝对不允许的!”学生们的请愿活动与张学良的进谏目标是相一致的但是,为了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他还是驱车在十里铺附近追上了请愿的学生队伍,进行劝阻:“各位同胞,各位同学,你们的救国热忱,我是非常钦佩的,但是今天时间已不早,路程尚远,而临潼又无餐宿之地,太辛苦了,不如请大家转行回去,把你们的请愿书交给我,由我代你们转向蒋委员长陈述,这比你们自己去还要快些请愿的学生们说:“蒋委员长是全国党政军权最高统揽者,必须他亲自答复我们的请愿,方能相信张学良将军见学生们的去意已决,难以挽回,就又说:“你们的救国志愿,我并不来阻挠,只是政府不满学生干预国事,你们此去必触动最高主权者之怒,我为爱护你们,不忍见你们去流血牺牲站在最前面的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们听到要流血牺牲的话,痛哭流涕地呼喊道:“难道要求抗日救国有罪吗?!”“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流血,我们愿意为救国而牺牲,死在救国路上是光荣的!”面对这群心灵纯真的学生们的抗日救亡激情,张学良将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掩面而泣,激动地发誓说:“我张学良不是不救国的,我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你们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我不是愿做亡国奴的人,我与日寇有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我们最后一滴血是要流在抗日战场上的。

      请你们大家相信我,你们的救国心愿,我不忍辜负,在一星期内,我准有满足你们心愿的事实答复你们,请你们今天暂行回去,我不欺骗你们同学们,我是国家的军人,我不是蒋某人的走狗,如果逾期欺骗你们,我张学良愿意你们群众在任何地方把我处死你们相信我吧!”请愿游行的学生们见张学良将军有如此诚恳的表示,遂听从他的劝阻,回程听候满意事实的答复了当天晚上,张学良将军面见蒋介石时,就劝阻学生一事遭到蒋介石的训斥,说张学良没站在国家大员立场,是“两面人”张学良将军解释说:“据我了解,他们只是要求政府抗日,并无恶意我曾亲自到现场查看了,他们不是捣乱,都是纯洁的爱国青年蒋介石冷笑道:“什么,爱国青年?”“当学生的不好好读书,动不动就干预国事,示威游行……试问,这是什么爱国行动?”接着又凶恶地说:“今后不管在哪里,凡发现有搞示威游行而不听劝阻的,就坚决镇压,就用机关枪扫射!”张学良将军后来回忆说:“我听蒋先生这些话,真的火了,有机关枪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打内战,打内战!优秀的将才一个个战死沙场,再这样下去,你这个委员长必将成为民族罪人,袁世凯第二!”蒋介石闻言,脸色骤变,手指着张学良将军训斥道:“全中国只有你一个敢这样污蔑我!你这是犯上作乱!”张、蒋二人在话语上的冲突愈演愈烈。

      随后召开了军事“围剿”计划会议,参加人员仅限于他的嫡系将领,并决定将张学良撤职查办,调离东北军被蒋介石逼上绝路的张学良,实在忍无可忍了:“你这个老头子,今天我要教训教训你!”[2]下了命令:“为了停止内战,我决定扣蒋!”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以“兵谏”的行动,兑现了他对学生们许下的诺言,回答了学生们的请愿要求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学生们得到张学良校长扣蒋成功的消息后,奔走相告,兴奋万分,有的甚至喜极而泣同学们为能有这样一位以民族大义为重又能与学生心连心的好校长而骄傲东北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校,爱国主义传统则是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支柱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参与抗日游行的活动使张学良受到深深触动,引起他的强烈共鸣,并因而刺激了西安事变的爆发张学良作为东北大学的老校长,在民族危急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为制止蒋介石的“剿共”内战,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作出的丰功伟业,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东北大学在抗日救亡斗争的实践中铸就的爱国传统将永远被传承参考文献[1]张学良.对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学生的讲话(节录)[M]//毕万闻.张学良文集(2),1992[2]张学良,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档案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