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5月月考(第六次)试题.pdf
14页1 2017 届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时间: 100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 25× 2= 50 分)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一定能够自由组合B.生物基因频率改变就一定形成新物种C. 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磷酯二酯键D.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2. DNA聚合酶是细胞复制 DNA的重要作用酶, DNA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变的 DNA聚合酶 ( 突变酶 ) 比正常的 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产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 DNA复制的速度B.翻译这些突变酶的 mRNA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3.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B.育种过程中的“最简便”和“最快”是一回事C.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所用的秋水仙素操作对象不相同4.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体D. 基因型为 AAaa的四倍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A︰ Aa︰ aa= 1︰ 2︰ 1 5.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 a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图 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B.如果图 b 表示体细胞,则图 b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如果图 c 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2 D.图 d 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多种成分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 以及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人体发生某一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D.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 Na+ 的内流或阴离子 (Cl - )的内流7.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 1 中的甲、图 2 中的 A 和图 3 中的 a 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B.图 1 乙中的葡萄糖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需跨过 5 层生物膜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图 1 中的甲和乙、图 2 中的 A 和 B、图 3中的 b 和 c D.甲与 A 的不同主体现在蛋白质分子数量的多少8.下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 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9.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3 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0.如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用 1L 清水或静脉注射 1L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 ( 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时间 ) 。
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 a 代表饮用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B. 30~ 90min 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曲线 c 代表饮用清水后的血浆浓度变化D. 如果曲线 b 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则表明该盐水的浓度为 0.9% 11.糖原沉积病 ( 贮积病 ) 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沉积病Ⅰ型是 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 (E) 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并未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B.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 ATP,不需要 ATP供能C.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给糖原沉积病Ⅰ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12.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e 为感受器, a 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4 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 K+ /Na + 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前膜,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上完成C.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 0 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4.下图是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突触间隙中的 Ca2+ 通过突触前膜上的 Ca2+ 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细胞外钙浓度降低,对钠内流的抑制屏障作用减弱,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肌肉收缩需要钙离子,但是血钙过高却会引起肌无力C. α - 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中 α - 银环蛇毒时,会导致肌肉收缩D.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 的通透性,将使肌肉持续收缩15.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 ( 两电极位于 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 ) 、Ⅱ (R 处和 S 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 ) ,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 Q处无 K+ 外流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 S 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6.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 W区、 V区、 S区和 H区,它们分别对5 应的语言功能是( )A.听、说、读、写 B .写、读、说、听 C .说、写、听、读D.读、听、写、说17.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注射的激素 生理反应Ⅰ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Ⅱ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Ⅲ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18.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 a、 b 和 c 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 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C. a 表示垂体, b 表示甲状腺, c 表示下丘脑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19.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A. 若 A 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 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若 A 表示血糖浓度过低, 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C.若 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D. 若 A 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 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 加6 20.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共有的特性( )A.都可作用于靶细胞 B .都可由活细胞产生C.都只存在于动物体内 D .都属于信号分子21. B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 B 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 B 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 B 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
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 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 B 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 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 则可能会患自身免疫病D. B 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22.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A.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C.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D.注射天花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23.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2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Ⅰ表示吞噬细胞, 其在吞噬病原体后能依靠吞噬泡中特有的水解酶杀灭病原体7 B.④过程表示 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杀灭病原体C.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胞Ⅱ也可以分化为细胞ⅢD.细胞Ⅶ膜表面无抗原受体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5.某动物种群中, AA、 Aa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 50%、 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 3∶1 B . 4∶ 4∶ 1 C . 1∶ 2∶0D. 1∶ 2∶1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 50 分)26. (每空 1 分,共 8 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 ____________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图 中 体 液 分 为 细 胞 内 液 与 细 胞 外 液 两 大 类 , 含 量 多 的 是________________ 机 体 代 谢 情 况 发 生 变 化 , 最 易 于 通 过 检 查 血 浆 的________________ 来反映。
3) 过程 b 由激素 __________________促进; 当细胞 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 机体 可 如 何 处 理 乳 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细胞 C 最可能是 ________细胞,胰岛素可促进 ________过程 ( 用字母表示 ) 27. (每空 2 分,共 16 分)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确定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利用单体( 2n- 1)和三体( 2n+ 1)确定基因所属染色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请回答相关问题:。












